一针见穴:手指上的医院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一根手指,一套经纬坐标体系,一座蕴含宇宙万物信息的健康医院。
一针见穴:手指上的医院 目录
**章 引子
第二章 太阳系与地球生态
第三章 人为什么会生病
第四章 江湖与天下
第五章 经络穴位名称趣解
第六章 治疗之路
第七章 人体气血立体交通网
第八章 人体自愈与中医康复
第九章 元帅、将军与士兵
第十章 用医如用兵
第十一章 循证与印证
第十二章 药食同源与非药物治疗
第十三章 疏通经络是一切治疗的前提
第十四章 人体自带药材和神奇药方
第十五章 常见疾病处方遣穴
第十六章 经络穴位坐标代码体系
第十七章 生命科学的健康密码
第十八章 穴位坐标代码名称位置对照表
一针见穴:手指上的医院 节选
《一针见穴:手指上的医院》: 一、摄入与排出摄入和排出,是南辕北辙的两种医学思路。在繁衍生息的几千年人类历史中,任何一种医学体系都是保卫人们的健康,对抗疾病侵害的守护神。迄今为止的医学体系,基本都是采用摄入疗法。也就是通过人体摄人,包括注射、口服各种药物、补充剂、辅助剂、维生素、微量元素、能量等来对抗感染,消灭疾病,补充不足。即使是外科手术,也需要在手术中、手术后注射和服用抗感染,抗排异的各种药物。中医的汤药也是如此。一切医治的前提都是:摄入。某些看起来与摄人无关的治疗方法,如自然疗法、心理暗示、催眠疗法、冥想疗法、顺势疗法、整脊整骨、运动疗法、宗教祈祷等,治疗过程中,医生也都会要求患者服用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浓缩物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能量物以补充身体所需。 核心还是:摄人。 我们来看看人类常识上的重大误区: *近精神状态不大好,要去搞点什么吃吃;近来体力不济,要去找点什么营养的东西吃吃;感觉身体有点不舒服了,要去开点什么药吃吃;月经不调了,要去炖点阿胶红枣膏吃吃;想要壮阳补肾,要去煲汤鹿茸牛鞭吃吃;便秘了,吃点通便药;腹泻了,吃点止泻药….是把人的肚子当作垃圾桶吧?有事没事都在找有用没用的东西往里倒。有用,还需要身体吸收、分解、代谢,没用的,就是把肠胃当作垃圾处理站。从古至今,遍览中医典籍,尽阅中医六法,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通气血!辨脏腑、营阴阳、济寒热、络表里、调虚实、处百病、决生死等等,无一不是指向唯一的目标:通气血。这就告诉我们,人体的一切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通所造成的,而气血在人体运行的唯一通道就是经络系统。经络系统堵塞了,造成气血不通畅,随之而来的才是人体生病。 那么这个时候,是先“排”重要还是先“吃”重要? 管道堵塞了,是先疏通管道呢还是先往里倒东西? 本来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遇到疾病,人们的思维基本都是摄入治疗。所以这也是如今肿瘤、糖尿病、三高症、心梗、脑梗、中风、腰颈椎病、痛风等许多慢性病无法治愈,越治越多的根源。 治疗思路与康复的方向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结果自然是功亏一篑!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药”“食”同源。人体生命所需的一切,都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对于健康的人群而言,除了正常的饮食,不需要额外补充任何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能量物质,因为身体所需要的一切供给都会从食物中获得。而当身体有疾病时,吸收营养和代谢糟粕的经络阻塞了,五脏六腑就不能够从饮食中萃取人体所需要的足够能量。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外部力量的帮助获取。 “医”和“病”自始至终联系在一起,古代是有“病”才有“医”,现代是有“医”才有“病”,如今的疾病名称都是医生命名出来的。医学科目分类越细,疾病却越医越多。 ……
一针见穴:手指上的医院 作者简介
宗绍峰,中国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专家组威员、高级健康管理师、高级针灸师、指针穴位专家宗绍峰先生,苦心修习中华气功二十五载,避谷祛喘。通大小周天,贯任督二脉。遍览、拜习中华自然、人文科学瑰宝《黄帝·内经》、战国扁鹊《难经》、东汉神农氏《神农本草经》、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华佗《中藏经》、晋代医药家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王叔和《脉经》、唐朝药王孙思邈《千金方》、明代大医家李时珍《濒湖脉学》、杨继洲《针灸大成》,深得八纲、六经、脏腑辨证之精髓,合于阴阳五行、经络疏导、指针点穴辨证、处病、疗疾之开悟。 绍峰先生旨在传承、弘扬辉映人类历史数千年的中医传统文化,遵循炎黄子孙的伟大养生祖先《黄帝·内经》所倡导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法则天地,象似日月。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可使益寿而有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