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1912-1949)-民国西医高等教育

  2020-08-07 00:00:00  

(1912-1949)-民国西医高等教育 内容简介

  民国期间,社会几乎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中。可以说,民国的历史是一部政权频繁更迭、战乱不断的历史。在大部分时间里,统治阶层无暇顾及医学教育,当然这也和清末民初西医教育一直为外国势力所垄断有关。统治阶层无暇顾及医学教育的结果,使得医学教育几乎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当局虽偶有教育改革政令,多数情况下却应者寥寥。政府的不作为,也给了医学教育自由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在1926年至1937年这段时间里,政局相对稳定,民国西医发展也流派纷呈,成为民国西医教育发展的辉煌时期。   我国西医教育*初源于传教士。从客观上讲,传教士和教会医院在把西医引进中国和培训医务人员上功不可没。另外,西方国家在中国的西医派别之争,在学术上起到了百家争鸣的效果,这也促进了民国西医学术的发展。但这些传教士与国外政府或团体,有些是为本国的侵略政策服务,也有一些是抱着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原因来到中国办医学教育。所以,我们对西医来华的评价在看到贡献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其负面影响。   在《民国西医高等教育(1912-1949)》结论部分,总结了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与历史教训,并对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索。*大的成就是西医的开创之功,民国期间,西医教育从无到有,从一开始教会医院的零星授徒,到后来几乎遍布全国的各级各类医学院校的出现,从*初的主要由教会办学到后来逐渐收归国有、国家自办医学教育等一系列过程实现了西医教育的本土化,*终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另外一个重要成就当然是培养的医疗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分布范围上,都比民国初年有了质的飞跃。在培养了大量的医疗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了众多的卫生行政、医学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各级各类人才,为之后西医教育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民国积累了丰富的开办医学教育的经验,对中国医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主要经验有:积累了丰富的在不同条件、背景下的多元办学模式的经验;如何合理进行医学教育资源配置,在特殊状态下如何发展医学教育的经验;以及建立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经验等等。现时的高等医学教育依然面临办学模式、资源配置、教育模式等一系列问题,民国的这些经验依然具有借鉴意义。看到好的经验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民国西医教育带来的教训:现在的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是不争的事实,关于这一点,民国时期就已埋下了劣变的种子,但这一负面经验更加有助于我们认清现实,坚定前进的方向。

(1912-1949)-民国西医高等教育 目录


绪论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研究视点与方法
**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民国前西医教育发展的简单回溯——1912年前中国西医教育的起源及发展
二、奋力前行的萌芽时期(1912-1926)
三、西医教育本土化及其鼎盛时期(1927-1937)
四、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1937-1949)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分类
一、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一——教会西医高等教育
二、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二——政府办学(包括国立和省立)
三、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三——外国政府或财团办学
四、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四——国内私人办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个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一、“新协和”的创立与发展
二、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理想的实现——协和办学特点分析
三、协和对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贡献——协和办学经验总结及其现实意义分析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地域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的西医高等教育
一、民国时期东北医情概述
二、民国东北地区西医高等教育特点分析——以老哈医大为例
三、民国东北西医高等教育评价
本章小结
结论 以史鉴今——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总结与启示
附录 近代中国西医高等教育大事年表(1800-1949)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三年: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12-1949)-民国西医高等教育 作者简介

  慕景强,男,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富饶乡,先后就读于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医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学位,现居杭州,在高校从事编辑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国医学教育史,《健康报》(卫生部主办)专栏作者,已发表医学史论类文章百余篇。喜欢电影,专心于网球及自行车运动。

(1912-1949)-民国西医高等教育

http://www.00-edu.com/tushu/kj1/202009/271552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