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病原生物学实验

  2020-08-07 00:00:00  

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病原生物学实验 本书特色

实验教学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验证医学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加深对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获得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为继续深入开展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实验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书分为4篇,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其他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本书既保留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特有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以及为验证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经典验证性实验,又增加了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同时引进本学科较为成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满足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编排体例上,为方便教学,每一实验基本上都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与思考题7个部分来写,各实验所用染液、培养基与溶液等的配制均列在附录内。
本书适用于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各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及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医院检验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学校和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病原生物学实验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实验教学规划教材之一,遵循系列教材编写总体要求,尝试将实验教学相对独立成不依赖于理论教学体系的实验教学改革新模式,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观察和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书分为4篇,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其他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为方便教学,每一实验基本上都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与思考题7个部分来编写,各实验所用染液、培养基与溶液等的配制均列在附录内,供读者查阅和参考。
本书适用于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各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及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医院检验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学校和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病原生物学实验 目录

**篇 细菌学
**章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实验一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实验二 细菌不染色标本的观察
实验三 细菌染色标本的观察
实验四 细菌基本形态与特殊结构的观察
第二章 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
实验一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二 细菌的接种技术
实验三 细菌的培养方法
实验四 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
实验五 细菌的计数方法
第三章 细菌代谢产物的检测及鉴定
实验一 细菌毒素的检测
实验二 细菌生化反应鉴定
第四章 细菌感染的血清学试验
实验一 玻片凝集试验
实验二 肥达试验
实验三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实验四 荚膜肿胀试验
第五章 细菌的分布
实验一 自然界中细菌的检查
实验二 人体正常菌群的检查
第六章 消毒灭菌试验
实验一 热力灭菌法
实验二 紫外线杀菌法
实验三 滤过除菌法
实验四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试验
第七章 噬菌体的特异溶茵试验与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实验一 噬菌体的特异溶菌试验
实验二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第八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实验一 细菌变异现象的观察
实验二 细菌质粒的提取与转化
实验三 细菌r质粒的接合传递
第九章 细菌致病作用的测定
实验一 血浆凝固酶试验
实验二 透明质酸酶试验
实验三 链激酶试验
实验四 荚膜的致病作用
实验五 志贺菌侵袭力测定(sereny试验)
实验六 内毒素的致病作用
实验七 外毒素的致病作用
第十章 菌种的保存及保管
第十一章 常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一 病原性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二 粪便标本中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三 胃黏膜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四 厌氧芽孢梭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五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六 需氧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七 细菌l型的分离与鉴定
第二篇 病毒学
第十二章 病毒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一 磷钨酸负染法
实验二 病毒包涵体的观察
第十三章 病毒的分离培养技术
第十四章 病毒数量与感染性的测定
实验一 空斑形成试验
实验二 tcid50测定
第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试验
实验一 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
实验二 中和试验
第十六章 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实验一 免疫电镜法检测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颗粒
实验二 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抗原、抗体
实验三 elisa法检测hiv抗体筛选试验
实验四 蛋白印迹法检测hiv抗体确证试验
实验五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抗原
实验六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查
第三篇 其他微生物
第十七章 支原体
实验一 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及菌落、形态观察
实验二 解脲脲原体分离培养
第十八章 立克次体
实验一 立克次体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二 外斐反应
第十九章 衣原体
实验一 衣原体分离培养技术
实验二 沙眼衣原体包涵体的观察
第二十章 螺旋体
实验一 螺旋体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 钩端螺旋体的动力观察
实验三 钩端螺旋体的分离培养
实验四 致病性螺旋体的血清学试验
第二十一章 真菌
实验一真 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二真 菌分离培养技术
实验三 临床标本中常见真菌的检查
第四篇 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
第二十二章 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
附录
彩图

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病原生物学实验 节选

《病原生物学实验:医学微生物学分册》是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实验教学规划教材之一,遵循系列教材编写总体要求,尝试将实验教学相对独立成不依赖于理论教学体系的实验教学改革新模式,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观察和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书分为4篇,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其他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为方便教学,每一实验基本上都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与思考题7个部分来编写,各实验所用染液、培养基与溶液等的配制均列在附录内,供读者查阅和参考。《病原生物学实验:医学微生物学分册》适用于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各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及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医院检验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学校和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病原生物学实验 相关资料

插图:[实验目的](1)掌握单染色法的原理及其操作方法。(2)掌握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3)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4)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实验原理]由于细菌的等电点在pH2~5之间,在碱性、中性或弱酸性的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易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而着色。故用于细菌染色的染料多为带阳离子着色基团的苯胺染料,如亚甲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它们较易与细菌菌体结合。细菌经单染色法处理后,可观察其形态、排列、大小及简单的结构,但不能显示各种细菌染色性的差异。[实验器材]1.菌种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琼脂斜面18~24h培养物。2.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碱性亚甲蓝染液或苯酚复红染色液。3.其他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载玻片、生理盐水、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等。[实验方法]1.细菌涂片的制作要进行细菌染色,首先需作涂片,细菌涂片的制作分涂片、干燥和固定三个步骤。(1)涂片取洁净载玻片1张,在其中央加1滴生理盐水。(2)将接种环烧灼灭菌,冷却后自琼脂斜面上取细菌少许,混于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制成直径约1cm大小的均匀悬液,然后将接种环灭菌。制作涂片时所取菌量不宜过多,以免涂抹不均使细菌聚集成团,影响结果观察。若取液体标本(如肉汤培养物、脓液、痰液等)作涂片时,可不加生理盐水而直接取标本涂片。(3)接种环的灭菌和取菌法a.灭菌:接种环在取菌前后,其金属丝部分必须用火焰烧红灭菌。方法是右手拿接种环,成45。角置火焰中,待金属丝烧红后,斜持接种环将金属柄缓慢通过火焰灭菌。取菌后的接种环必须灭菌后才能置放实验台上。

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病原生物学实验

http://www.00-edu.com/tushu/kj1/202009/271787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