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将军刘永福 本书特色
《黑旗将军:刘永福》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
黑旗将军刘永福 内容简介
刘永福,字渊亭,汉族客家人,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防城古森洞小峰乡)人,祖籍博白东平,清末民初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但*终失败。1895年5月25日台湾割让后,台湾民众公推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唐景崧内渡后,同年6月刘永福被公推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但他三拒总统印,以抗日盟主的身份继续领导台湾民众抗日。1917年1月病卒于钦州。
黑旗将军刘永福 目录
引言
**章 悲苦童年
第二章 黑虎出山
第三章 率部入越
第四章 两战纸桥
第五章 中法开战
第六章 高越归国
第七章 赴台抗日
第八章 将军晚景
参考书目
黑旗将军刘永福 节选
《黑旗将军:刘永福》: 时光回到100多年前的清代道光年间。 道光十七年(1837)九月十一日,广东钦州防城司古森洞小峰乡(今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小峰村),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往日笼罩在农民刘以来脸上的愁云顿时散开了,代之而来的是幸福的泪花。 对42岁的刘以来而言,这是一份迟来的喜悦。刘家三代单传,到了父亲刘应豪这一代,开枝散叶,生下了自己和弟弟刘以定,改变了单传的局面。刘以来一家虽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终是食不果腹,处于赤贫境地。父母去世后,兄弟俩甚至连媳妇也无力迎娶,不得不背井离乡,从祖辈居住的博白县迁居到小峰乡。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刘以来40岁才勉强娶了邻村的寡妇陈氏,而弟弟刘以定,更是两年后才完婚。寡妇陈氏改嫁刘家时,带了一个儿子,名叫李保哥。比着保哥,刘永福算是老二,刘以来夫妇按照孩子的排行,叫这个新生儿为“刘二”。在广东话里,“二”和“义”“毅”读音相近,因此史书里也有称刘永福为“刘义”或“刘毅”的。至于现在人们熟悉的“刘永福”,则是他到越南后自己所改。 短暂的喜悦之后,艰难的生计依旧困扰着刘家。 本来,迁居小峰乡后,哥哥刘以来以卖酒为业,弟弟刘以定靠杀猪卖肉为生。一人在家照料,一人四处游走售卖,日子渐有起色。兄弟俩有了些积蓄,盖了三间泥砖房,不仅结束了住茅草屋的日子,还娶上了媳妇。可是,弟弟刘以定在外出售卖猪肉时,沾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常常连本金也输得精光,刘家的日子越过越艰难。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对于弟弟的赌博恶习和家里的拮据情形,陈氏难免对丈夫刘以来发发牢骚,而刘以定夫妇也常常因为赌博一事闹得不可开交。思前想后,痛定思痛,为减少家庭矛盾,刘以来决定与弟弟分家单过,以维持来之不易的小家庭。分家后,刘以来把房子给了刘以定,自己则带着陈氏、李保哥及幼小的刘永福迁往不远处的北鸡村,另谋生计。迁居北鸡村后,刘以来一家开始是租田耕种。一年后,由于难以维持生计,刘家退掉所租之田,开垦了一些低洼荒地,同时开始经营一个信菇作坊(信菇是香菇的一种),平日收购山民采摘的湿菇,焙干后到外地售卖,妻子陈氏则做些接生的活计。夫妻俩尽管很是辛苦,但依然只能勉强维持过日子。 生活的艰辛,也深深影响着幼小的刘永福,迫使他早日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距刘家不远的小水沟里,偶尔有些小鱼出没其中,于是刘永福就每日搜罗些虫子作为诱饵,用鞭夹着,捉些鱼儿来改善家里的生活。那一年,他才5岁。在刘永福晚年的回忆里,他还特别提及捉鱼的童年往事,可见5岁孩童玩耍的天性里多多少少夹杂着个人的刻意自觉。 日子就这样紧巴巴地过着,刘以来的信菇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家里生计愈发艰难,甚至到了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地步。 眼看快要活不下去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刘永福一家的生活轨迹。 此人是刘以来的堂兄,家住广西上思州平福新墟八甲村。见面之后,一番寒暄,堂兄问起刘家近况,刘以来如实相告,堂兄建议刘以来举家迁往他处。起初,住久相安、离家不惯的刘以来并未立即采纳这一建议,而是以“到处杨梅一样花”(意思是到哪里都是一个样,没有什么分别)作答,并顺口问道:“若作他迁,迁往何处?”堂兄说:“我虽非富翁,但在上思州还有多余的几亩薄田,有几间破房可供你们栖息。若不嫌弃,可以到我那里去,总比在这里强。” 一番犹豫之后,刘以来听从了堂兄的建议。他变卖了小峰乡的家产,为迁居上思州做准备。就在刘以来把家中物件一卖而空、检点行囊将要西行之际,传来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原来,堂兄的儿子,诨名“掌鸭大”,因牵涉一宗谋反案件,被衙门收监。原本迁徙之心并不强烈的刘以来犹豫了,但因家产已变卖一空,*后不得不踏上了西迁之路。这一年,8岁的刘永福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熟悉的北鸡村,还有他经常捉鱼的小水沟,向着陌生的八甲村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