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老北京-古稀土著的京华琐忆 本书特色
李维基老爷子自小从北京琉璃厂长大,一直浸润于琉璃厂文风之中,从其父辈开始,就结识了陈垣、启功、朱家溍等大家,与他们交情深厚,常有作品往来。李老爷子对老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这份感情倾注到自己的笔端,以纯北京味儿的话语,为我们讲述了他所经历的老北京往事。诸如他父亲与琉璃厂文人画家的交往,如今已很难见到的一些老字号小吃,票证时代的一些记忆,童年时代的一些游戏、糖食,老爷子个人的一些收藏故事等等,真切地反映了从新中国成立以前直到现在北京城和北京人的变迁,在这变迁之中,一些李老爷子熟悉的事物无可挽回地成为了历史,如叫卖声、老胡同、老城墙等等,这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乡愁,而这份乡愁,不也正是我们怀念老北京的那份情结吗?
我们的老北京-古稀土著的京华琐忆 内容简介
启功、王世襄、沈鹏、黄苗子等题词赠画,大师之友为您讲述老北京的历史变迁。
听听李老爷子的碎碎念,一起缅怀那个已经逝去的老北京。
深情的老北京史话,年逾古稀的李老爷子以毕生经历记录一个* 有味儿的北京城。
集中收录李维基先生多年秘藏,启功、王世襄、陈垣、朱家溍、沈鹏、黄苗子等大师佳作首度曝光。
我们的老北京-古稀土著的京华琐忆 目录
一 文风京韵
北京人的根与魂--胡同儿、四合院儿
民间的石刻艺术--门墩儿
胡同儿文化的精粹--门联儿
*短、*窄与*长、*宽的大街
胡同之*
厂甸·海王邨·琉璃厂
琉璃厂春秋
琉璃厂的古旧书行
琉璃厂的古玩字画业
琉璃厂的琉璃制品
沐浴着琉璃厂的文风长大
厂甸儿庙会谈往
忆厂甸儿庙会的文化特色
新世界·游艺园·四面钟
”燕山八景”与”银锭观山”
不再去银锭桥观山
数字京华
二 名家老号
名人故居琐谈
徐世昌与盛宣怀的老宅
纪晓岚故居散记
曹雪芹故居何处寻
西智义胡同与刘春霖
从前的戏园子
四大坤伶及章遏云
八大胡同觅旧
会馆扎堆儿聚城南
市井风情老天桥儿
商场老号数西单
商业老街大栅栏儿
大型市场话东安
旧京时的”四大恒”
旧京的织染业与颜料店
京城的牌楼
老北京的扇庄
京派画家贺良朴
室名斋号及其匾额
三 儿时记趣
一灯如豆伴童年
滑板车与拣煤核儿
一百一块大糖块儿……
卖黄土与摇煤球儿的
养小金鱼儿与喝蛤蟆骨朵儿
看小人儿书,吃小人儿酥
那时就盼着过年
买张年画过春节
要命的关东糖和救命的煮饽饽
春节吃冰棍儿
金秋又闻蟋蟀鸣
拍”洋画儿”
扇三角儿
放风筝
抖空竹
弹球儿
推铁环
”瞎子跳井”与老虎棋
磕模子
集火花
四 那年那月
日伪时期北京居民的食粮配给票
北京市民的捐献武器缴款书
北京市工商业户免账许可证
老北京的地图
老北京的澡堂子
”两捡一换”的人
赶上这拨儿了
从私家花园儿到大杂院儿--安平里号纪事
院中的买卖人
校园断忆
旅店史话
沧桑天坛柏树林
我的那辆飞鸽牌自行车
两张椅子票吹了一段情
广场情
纸窗冬夏
电影介绍及其他
京城百姓爱看香港影片
昔日难熬冬仨月
火炉旁的温馨
全市统一熏蚊蝇
节日推荐歌曲
榆钱难买春光驻
吃水跟吃香油似的
难忘从前服务站
五 京人精吃
京味儿小吃琐忆
京味儿小吃续忆
京味儿小吃再忆
京味儿小吃肆忆
话说那馋人的豆汁儿
闲话九门小吃
馄饨开锅
哈记烧饼铺
再也吃不着脂油饼了
我想卖炸酱面
旧京饭馆儿与京味儿菜
老字号的京味儿点心
消暑话说酸梅汤
就爱这高末儿
从前常喝茶叶棍儿
北京名酒二锅头
酒令漫谈
京味儿京韵叫卖声
瞪眼儿食
瓜市·瓜摊儿及其他
送餐的饭馆与串户的厨子
南城茶叶北城水与南城饿北城渴
寻常百姓过年菜
六 槐荫闲话
故宫的金砖
防空洞与地下城
”凶宅邪地”拉杂谈
欲与宝塔试比高
正月茵陈二月蒿
四九城≠北京城
北京的湖泊称为海
可恨的”吊死鬼儿”
闲话广告
浅谈从前的食品包装
破旧房屋与藏品损坏
听琴记
搬家记
乘车记
戒烟记
情趣盎然话盆景
山水盆景
硬石组合山水盆景
藏石记
卖画记
拍卖会上遇旧藏
鉴宝之我见
七 乡愁无尽
丁香花又开
槐花飘香时
乡愁无尽
前门大街拆迁了
惜哉,仅存的过街楼
古文明与现代化的纠纷
推土机下的悲哀
泰安里小记
护城河·铁道·城墙
失落的梁家园与方壶斋
我们的老北京-古稀土著的京华琐忆 作者简介
李维基
字双仓,号倚槐居主,又号双卷庐主。生于北京,在琉璃厂畔的胡同中长大。受家庭熏陶,自幼喜爱写作、书画及收藏。多年来在一些报刊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在1996年北京晚报和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故乡是北京”征文中获得优秀奖。
退休后更是笔耕不辍,于2007年北京市文联、北京市文化局、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市文物局、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我最喜爱的春节庙会(灯会)”征文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首届”时代杯”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中,获得散文优秀奖。曾于2004年出版《藏事纷纭录》,2009年出版《讲述老北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