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生活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茶文化研究

  2020-06-01 00:00:00  

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茶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茶文化传播研究而撰写的,所选择的对象具有历史学意义上的代表性和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典型性。

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茶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茶文化的起源——四川的使命;中国茶文化的形成——魏晋南北朝的中原文化;曲折的茶文化传播——平安时代的日本茶文化;古典茶文化纵向传播极致——以宋朝分茶为中心等。

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茶文化研究 目录


导言
**章 茶文化的起源——四川的使命
一、茶树原产地
二、照叶树林文化对于树叶饮料的开发利用
三、照叶树林文化对于茶叶的开发利用
四、从民族植物学角度看饮茶习俗的起源
附章 神农对于茶业的意义——兼论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
一、神农与茶的关系
二、神农神话的社会心理基础
三、在学术荒谬与产业包装之间
四、中国茶文化研究的症结所在
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魏晋南北朝的中原茶文化
一、饼茶的加工
二、末茶的烹点
三、茶的文化地理特征
四、茶礼的形成
五、茶宴与茶果
六、饮茶的文化意蕴
七、中国茶文化形成中道教的作用
第三章 曲折的茶文化传播——平安时代的日本茶文化
一、茶文化传播的背景
二、茶文化传播中的遣唐使制度与学问僧
三、针对上层社会的茶文化传播——兼论永忠亲自煎茶的意义
四、诗茶结合与综合体的传播
五、三百年沉寂中的茶
六、茶叶的技术史研究
七、茶文化传播受挫的社会根源
八、茶文化传播的时机——遣唐使的末班车
九、日本文化史上的传播事例对比
第四章 古典茶文化纵向传播的极致——以宋朝分茶为中心
一、饮茶的文化意蕴
二、分茶的程式
三、幻出物象的分茶
四、游艺化的分茶
五、《文会图》中的分茶
六、与《十八学士图》的比较——兼论图像阐释学方法的启发与应用
第五章 茶文化传播中的冲突与融合——宋代民族关系中的茶
一、对夏辽战事与宋代茶政
二、茶马贸易
三、宋政府对于茶叶贸易的干预
四、辽金政府的茶叶贸易对策
第六章 向边疆传播的茶文化——以宣化辽墓为中心
第七章 茶文化传播中的模仿与创新——高丽时代朝鲜半岛茶文化
第八章 欧洲接受的茶文化——中英茶文化比较论
第九章 持续而平淡的茶文化传播——越南茶的人类学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
追记

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茶文化研究 节选

**章 茶文化的起源——四川的使命
茶叶是起源于中国的世界性饮料,饮茶习俗的全球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秦灭蜀的公元前316年以前,茶是以四川为中心的地方性饮料。
(2)到魏晋南北朝,茶是立足于长江流域向北方普及的中国饮料。
(3)唐宋时代的茶是从长江、黄河流域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乃至亚洲普及的中华饮料。
(4)元明清时代的茶立足于中国向全球普及,*终成为世界性饮料。
针对**个阶段的研究核心问题是茶文化的起源,没有直接的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可以说是茶文化的史前史。关剑平中从技术和观念的角度,对于饮茶的药用起源作了至今为止*为详尽
的论述①;陈重明、徐增莱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简单整理了茶的名称、起源与原产地、功用、种类和传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②;山口聪也使用了民族植物学的视点,结合照叶树林文化的理论,
通过对于东南亚茶叶利用方法的考察,*终探讨日本茶树的来源与茶叶利用文化的接受与消化①。在此,根据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以田野调查报告为基本资料,从民族植物学的视点对于各民族、各地区不同茶叶利用法之间的关系做出崭新的诠释,从而论证了茶叶饮用习俗、也就是普遍意义上的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四川。
……

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茶文化研究 作者简介

关剑平,满族,副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古文献专业,留所任职,以历史民俗学方法研究生活文化,发表饮食、插花、服饰等方面的论文20余篇。以1990年参加杭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为契机,开始涉足茶文化研究。 1995年,考入世界上唯一一个开设中国饮食文化史专业的立命馆大学研究生院,2000年3月获文学博士,任民族学博物馆民族文化研究部研究员,开始以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生活文化。2002年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4年开始任浙江树人大学茶文化专业主任。期间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作《茶与中国文化》在2006年获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首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理论研究类二等奖。 从事饮食文化研究近20年,在国内外独立主持科研项目l7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文化传播视野的茶文化研究”正在进行中,同时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

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茶文化研究

http://www.00-edu.com/tushu/sh2/2020-06-03/240798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