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保健篇-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多学科专家谈家庭教育 本书特色
家长健康教育公益系列讲座、
家长感言摘录
此次活动。儿童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专门班子,精
心安排.科学设计课程。搞得非常成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
效益,可谓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位祖父)
讲座使我们全家受益一生,一是填补了个人知识结构中
的空白。逐步树立现代科学育儿理念;二是纠正了认识上的
一些偏差。逐步走出育儿理念的误区;三是建立了传统育儿
习俗和现代理论的纽带,为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提供了
思路。
(一位父亲)
感谢儿童中心的有识之士,希望儿童中心今后不断探
索。让类似这样的讲座不断走近家长,走近社会,为祖国未
来一代人的成长做出积极贡献。 (一位母亲)
营养保健篇-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多学科专家谈家庭教育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都是根据国内著名儿童专家的现场讲座录音整理,并经过他们严格把关。全书包括营养保健篇和教育心理篇,涉及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行为习惯、潜能开发、沟通交流、心理发展等知识,从不同视角解答了家庭教育的诸多问题,给家长以全新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有助于解决家长们面临的种种困惑,适合15岁以下年龄儿童的家长阅读,对专门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读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营养保健篇-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多学科专家谈家庭教育 目录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小脑袋,大智慧——儿童脑发育与脑潜能开发
爱护眼睛,从小开始
儿童口腔保健新概念
儿童的听觉与言语发展
儿童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培养
防患于未然——预防接种解惑
健康资本应从儿童期积累
儿童乳营养与科学饮奶
不可小视的大问题——儿童常见的营养问题
预防疾病,从小做起——成年疾病的儿童期预防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预防与解决方法
儿童意外伤害的家庭防护——日常生活中的儿童保护
过度保护对儿童的危害
走出营养误区——正确识别药品、保健食品、食品
健康人生,始于童年——家长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莫让空调成杀手
营养保健篇-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多学科专家谈家庭教育 节选
br />
10年以前,当我们开始接触婴幼儿潜能开发事业的时候’做这个
工作的人还很少单位就更少。短短的10年'在北京从事幼教一早教
的单位不下百家,而专家更如雨后春笋一般’这真是一件大好事。说明
早期教育已经应运而生:不胫而走。j我们孩子的早期教育得到了家长的
高度重视'这次“家长健康教育公益系列讲座”就很能说明问题,它是
由中国儿童中一厶主办的,是免费为家长服务的’共举行了40次。讲课
老师有32位,群贤毕至,各有专长。家长对待它的态度可以说是盛况
空前。每次来的有孩子的父母及一些老年人,他们都要记笔记。个别某
。次因故缺席的,还要借笔记来抄写,为什么?为什么那么投缘?一个可
能是,中国儿童中心工作人员的热心服务得到了您的信任,再一个就是
所讲的内容让您中听受益。没准儿当您听到邓辉教授讲一一颗外伤跌下来
的牙齿找回来也许还能摁上时,您就后悔我为什么不知道,不然我可
以找回来给它摁上。当您听到陈会昌教授讲到“两颗种子”的时候'可
能您正想着如何能让您的孩子愉快地、自立地、有创造性地学习呢。这
就需要沟通。我们很重视一些提伺’就是要努力促进这种沟通。
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些知识分子能有一点知识提供给家长那是再好
没有的事了。您是主体呀,从小长大,24小时不都是您和自己的孩子
在一起吗?从小他玩儿您陪着,大了他学习您跟着操心,就是他们行
“千里”,您还得“担忧”呢!所以说教育孩子多一半是教育父母,父母
好了,孩子才会好。这是什么?这就是母爱。
我还要不客气地提进-步的要求,那就是如果您觉得可以的话,把
您听课得到的体会包括讲课的内容和您年迈的父母、祖父母们谈谈,替
我们宣传宣传育儿知识,取得的效果,一定不比任何老师讲的课差,这
样我们的早教队伍又扩大了许多。
好了,写到这儿好像都是在跟听课的家长谈话,其实我希望这个谈
话的内容也对其他对早教感兴趣的人有帮助。总之,是希望早教和幼教
变成所有人的事。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教授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全国家教学会副会长
序
《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收入了诸多专家在家庭教育领域讲座的实
录,近40篇文章展示了各位演讲人的才华。更让我们感到一种熟悉的
课堂的亲近感,好像讲座人正在和我们面对面交流。每一个讲座人的性
格、特质都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洋溢着他们赤诚的心,这份赤诚源于他
们对生命的求索。对生活的感悟,对儿童的热爱,对角色的意识,对责
任的担当,对祖国未来的期许和信念。读之令人深为感动。
这些讲座人情入理而不故作高深,娓娓道来而不夸夸其谈;有的言
近旨远,质朴无华;有的言简意赅,谦和平实;还有的慧心机敏,幽默
风趣。每一个讲座都凝聚了讲座人的心血,甚至是他们皓首穷经的结
晶。
读书不难,写书也不太难,难的是埋首而不没面,潜心而不失智,
不随意附和,而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和新见解。这部书体现了百家争鸣的
学术个性,讲座人坦诚地亮出的是自己的真实观点,这是一种敬业,是
一种精神。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在孩子成长的世界里,家长无时无刻
不在对他施加影响和教育,家庭是儿童生长的*初土壤,孩子能否茁壮
成长,有赖于家长能否使这片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当然,儿童成长的过
程也是父母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家
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才,他们
瞄准了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已成为普遍的现象。遗憾
的是,在许多家庭里,事与愿违,孩子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惯,2岁还叼
着奶瓶喝水;零食、偏食过多,孩子喝甜饮料不受限制,出现肥胖症或
营养不良;孩子动作发展迟缓,2岁多还不会爬;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
中;自我控制力和主动性较差;不愿与入交往;等等。这些现象的产
生,均与教育不当有关。
许多家长并不知道怎样教养孩子,要么事事包办代替,要么不闻不
问交由他人代管。有的家长只知道给孩子以物质满足,不懂得给予精神
满足,忽视孩子与人沟通的需要,或者不知道怎样与孩子游戏和沟通。
有的家长只是跟前辈们学习带孩子的经验,缺乏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技能,
观念落后陈旧。这种状况亟待解决。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家庭教育应该从
哪些方面人手?如何去珍爱孩子的生命?怎样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优势与不足?怎样理解独生子女意味着10。%的成
功与失败?孩子是怎样生长、思想和学习的?孩子情商的重要性何在?
为什么家长要重视训练孩子的社会技能?这些困扰家长的无穷无尽的问
题,在这本书里都做了明确的阐述,并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可操作的指
导对策,荟萃了众多讲座人的思想精华。
心中有大爱,笔下存真情。这本书将使真情薪火相传,让您与您的
孩子共同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
前言
人类社会世代繁衍,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于家庭教育的
重要性前辈们早有论述。被公认为20世纪的伟大女性和国之瑰宝的宋
庆龄曾经说过:“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
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
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被后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德国教育家福禄贝
尔也曾讲到:“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
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些话极具哲理,深刻揭示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
所起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任重道远。基于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书,奉
献给神圣的父亲、母亲以及未来必定要做父亲、母亲的人们,奉献给致
力于家庭教育的工作者们。
本书的酝酿和诞生有其特殊背景。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中
国儿童中心和美国宝洁营养科学研究所共同举办了中国儿童中心周末大
讲堂暨“家长健康教育公益系列讲座”。由于近年来各种公益讲座铺天
盖地、五花八门,此项讲座举办之初;一些家长流罐出猜疑、j观望,但
*终为我们的真诚而打动,为高质量的讲座而吸引。讲座结束那天,家
长们传递的是依依不舍之情,有的家长因为漏听了几讲而深感遗憾,他
们一再建议把所有的讲座整理成书。制成光盘,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受
益。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深地为家长那殷殷育子之情和拳拳教
予之心所打动、所激励'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光荣。于是便有
了此书的编辑和出版。
本书的特点是教育观念新,涉猎范围广,系统性<针对性、指导性
都很强。书中内容都是根据国内著名儿童专家的现场讲座录音整理,并
经过他们严格把关。全书包括营养保健篇和教育心理篇,涉及儿童生长
发育、卫生保健、行为习惯、潜能开发。沟通交流、心理发展等知识,
从不同视角解答了家庭教育的诸多问题,给家长以全新的育儿理念和方
法,有助于解决家长们面临的种种困惑,适合15岁以下年龄儿童的家
长阅读,对专门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读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部书文风朴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体现了讲座人独特的语言
风格和人格魅力,有的幽默诙谐,有的严谨智慧,有的如高山流水,有
的如明月当空。当您身临其境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会感受到与专家、
学者的心灵相通。当您的孩子由于您的努力丽二更加健康成长的时候,
您,就是成功的父母。
真诚地感谢每_位讲座人为孩子、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作出的
努力和贡献,期待他们有更多的著述与我们分享。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
儿童的听觉与言语发展
北京同仁医院听力研究中心 黄丽辉教授
各位家长,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中国儿童中心和大家做一些交流。我是
耳鼻喉科大夫,可能大家很关心孩子的听力和注意力的问题,今天我要讲的
就是家长怎样来关注孩子的听力。
一些四五岁的孩子,我们怎么样来关注他呢?这是家长比较关心的。孩
子就像小树一样慢慢地在长大:会走路了,会跑了,自己会说话了,会和你
交流了,会讲故事了……我们看到一些小孩很有活力,但是也有些家长很困
惑:我的孩子怎么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啊?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孩听到声音以
后是怎样传导而引起听觉的。
平时我们听到声音,声音传到耳朵,耳朵产生振动的部位我们叫鼓膜。
一般来说家长会很关心,小孩洗澡的时候如果耳朵进水了,是不是会影响到
孩子的听力啊?不会。但是也不那么绝对,如果进了很多水,堵上了,也会
很难受,快速处理掉就没事了。一般情况下,鼓膜是封闭的,水不能进入到
中耳。所以一般来说如果是一两滴水的话很快就会挥发掉了,不会影响到听
力。但是如果鼓膜穿孔了,洗澡的时候水就容易进去。正常情况下,声音通
过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后传到耳蜗,耳蜗里面有淋巴液体,能产生一
种行波,这个行波在耳蜗振动以后,会引起耳蜗里的声音感受器——毛细胞
兴奋,毛细胞产生兴奋以后,神经兴奋的冲动就会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的听
觉中枢,这样我们就会感受到声音了。
有的人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比如说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再听,就感
觉不是自己的声音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听声音的时候还有一种
途径——声音通过颅骨传导至内耳。比如说我现在说话,我听声音是两条途
径:我的声音传出来再反馈到我的耳朵,这是空气传导的途径来听声音;第
二条途径是通过颅骨,我自己说话的时候口腔振动,那么口腔振动通过骨的
振动在内耳的淋巴液也可以感受到,这是另一种途径。两种途径可以听到声
音,这样声音的频率、声调就会产生一些改变。把自己的声音录到收音机上
是单纯的空气传导这个途径,所以就会感觉不是自己在说话。
有一种小孩可能平时我们见得很少,就是他没有耳朵,外耳道也是闭锁
的,其实这种小孩也是可以听到声音的,这就是刚才我们说的颅骨传导,就
是自己说话的声音自己可以听得到;比较大的声音,是可以听得到的。整体
来讲,听觉的传导途径有两个,但是我们平时用得*多的是空气的传导途
径。在空气传导途径里面,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听觉的障碍。
比如说很多水灌到外耳道里面去了,那么你听声音时会感觉嗡嗡叫。
对于小孩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中耳腔里有个很特殊的结构叫咽鼓
管,咽鼓管通到我们的鼻咽腔,就是鼻腔的后部,所以耳朵和鼻子是相通
的。这种相通是有好处的,当我们坐飞机,飞机下降的时候耳朵很难受,这
是因为气压的关系,这个时候很多人都知道要咀嚼一块口香糖,目的是使咽
鼓管开放,空气里面的压力和外面的压力相平衡,感觉就会好多了。平时咽
鼓管是不开放的,一般吞咽和咀嚼的时候,咽鼓管才开放,所以飞机上升和
下降的时候,要嚼口香糖或者喝点水,这样保持内外气压的平衡,起到保护
耳朵的作用。这个管子在我们成人耳朵里是很斜的,像喇叭状,但是在小孩
耳朵里却是平的,很宽,这样小孩喝水的时候如果呛水的话,就会把水呛到
中耳里去,就容易引起中耳炎。小孩咳嗽、流鼻涕也会把咽鼓管的管口堵
塞,也很容易引发中耳炎。我们家长一定要知道这个道理。
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就是有点咳嗽,*近发现孩子老是问:“妈妈,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出现这种情况,你就要注意,是不是中耳有炎症了,
*好去医院检查一下。中耳炎早期滴点药,小孩会恢复得很快,但是反复的
积水以后,小孩的听力恢复起来就比较困难。我们在平时保健的时候也要注
意,如果孩子平时老是打呼噜,打呼噜*容易堵塞咽鼓管口,感冒也容易堵
塞,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小孩的听力是不是会受到影响,中耳会不会有积
液,要是有积液不能及时排出来,孩子自己很难受但又不会说,是比较难发
现的。我们经常碰到几个月的小孩敲脑袋,抓耳朵,显得很烦躁,但不发
烧,这种情况我们也要注意。很可能是中耳积水了,但没化脓,没有高烧,
我们叫分泌性中耳炎。小孩敲脑袋、抓耳朵是因为耳朵发胀。当然如果是化
脓性中耳炎,比如说孩子突然间高烧,用了抗菌素效果还不好,或者反复高
烧,就要考虑到他得的是化脓性中耳炎。
我把听觉的简单通路给大家做了介绍。大家知道,听觉和脑功能有密切
的关系,我们很多的学习是通过听觉和记忆来完成的。经常有聋孩子的家长
和我说:“这个孩子实在没办法教了,你说什么他都不听。”这种孩子的听力
不好,很难沟通,他会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又钻到桌子底下,一会儿又
拿起东西就打,孩子的情绪非常难控制。当然有些多动症的孩子也会这样。
但是很多孩子好动A不都是多动症,有些多动症的孩子你讲话他能听到;但
是听力有障碍的孩子,他听不到,就更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他的运动控制
也是一样。一般人的情绪控制很大程度上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来进行的,我们
的大脑是在不断的听觉刺激、不断的交流这个过程中去学习、记忆、发挥想
象力而发育起来的。大脑中负责听觉的部分在脑的两侧。有些孩子在出生的
时候,比如说脑损伤,就可能会出现听力问题,但多数来讲,孩子不是因为
脑损伤才出现听力不好的。
声音通过听神经传入大脑以后通过脑干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形成一
种刺激。小孩出生的时候大脑里面的神经一般都已经形成了,每个孩子在正
常情况下都具备这些东西。但是他缺少的所谓的“电流”就是要刺激——发
育刺激,通过各种各样的刺激能使他的神经和大脑进一步地发育,发育以后
它又反过来促进大脑的敏感性。所以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碰到家长说:“孩
子带上助听器以后,对他进行了训练,孩子的情绪好多了,他能和我们一起
交流了。”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反复的听觉刺激,可以在大脑皮层里逐渐形成一种记忆,这就叫认
知。小孩出生以后有很多的感觉,比如味觉、触觉、视觉,这些感觉基本上
在出生3个多月就可以完成了。早期刺激对小孩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听觉是
在什么时候完成的呢?小孩在妈妈肚子里大概在5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听到
声音了。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让妈妈躺下,轻轻地敲妈妈的肚子旁边的东西,
有的胎儿就会在肚子里动,说明小孩可能听到声音了,这是有道理的。但是
也有些专家反对,说在肚子里怎么能听到声音,耳朵又没有通到外面来?因
为刚才我们不是说小孩听声音有两条途径吗?一个是通过空气传导,一个是
通过颅骨传导。羊水在振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声波的介质使内耳的淋巴液产
生振动,也可以听到声音。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看,小孩的听觉发育要到两岁
才能完成,所以两岁以前小孩的听觉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