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生活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国医健康绝学第1辑-图解本草纲目养生经

  2020-06-14 00:00:00  

国医健康绝学第1辑-图解本草纲目养生经 本书特色

《图解本草纲目养生经》:中国家庭**的国药养生宝典。活学活用国医绝学,捍卫一生健康。

国医健康绝学第1辑-图解本草纲目养生经 内容简介

《图解本草纲目养生经》首先精选了《本草纲目》中金石、草、果、木、虫等诸类的精华,配以古代著名本草著作的相关论述,并按功效进行分类;内容上注重古代文献有关药物功用的记载,对基源、植物形态进行描述,配以精美的药物图谱,以期收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便于读者从药物形态学的角度学习和加深对该药物的理解。其次,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的相关内容,列举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注意事项等,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该药物;并配以单方、验方,便于临床选择使用。因而《图解本草纲目养生经》是一部内容简明而实用的本草图书,适合具有一定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并对中药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使用,也是每一位关注健康的现代人居家**的国药常识工具书。

国医健康绝学第1辑-图解本草纲目养生经国医健康绝学第1辑-图解本草纲目养生经 前言

中国医药学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人们对于自身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所认知,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中医药的世界里!来。无病防病,有病治病,中医药在这些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优势,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
著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其毕生精力和智慧,在对古代本草进行系统全面整理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200多万字的中医药科学巨著。这部著作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17世纪即流传到海外,先后被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文字,成为一部!不朽的科学巨著,对中国和世界药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首先精选了《本草纲目》中金石、草、果、木、虫等诸类的精华,配以古代著名本草著作的相关论述,并按功效进行分类;内容上注重古代文献有关药物功用的记载,对基源、植物形态进行描述,配以精美的药物图谱,以期收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便于读者从药物形态学的角度学习和加深对该药物的理解。其次,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的相关内容,列举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注意事项等,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该药物;并配以单方、验方,便于临床选择使用。因而本书是一部内容简明而实用的本草图书,适合具有一定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并对中药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使用,也是每一位关注健康的现代人居家**的国药常识工具书。
诚挚地希望这部书能为您走向健康之路增添一微薄之力。

国医健康绝学第1辑-图解本草纲目养生经 目录

**章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麻黄
桂枝
紫苏叶
香薷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辛凉解表药
牛蒡子
薄荷
蝉蜕
桑叶
柴胡
升麻
葛根

第二章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知母
竹叶
天花粉
鸭跖草
决明子
石膏
青葙子
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苦参
白鲜皮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连翘
野菊花
穿心莲
大青叶
板蓝根
鱼腥草
金荞麦
清热凉血药
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清虚热药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第二章 泻下药
攻下药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峻下逐水药
甘遂
芫花
巴百

第四章 祛风湿药
祛风寒湿药
独活
威灵仙
川乌
蕲蛇
乌梢蛇
海风藤
祛风湿热药
防己
桑枝
豨莶草
秦艽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第五章 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
荠菜
茯苓
薏苡仁
猪苓
玉米须
葫芦
利尿通淋药
海金沙
车前子
滑石
木通
通草
瞿麦
利湿退黄药
茵陈
金钱草
虎杖

第六章 理气药
陈皮
枳实
木香
沉香
檀香
香附
香橼
玫瑰花
土木香

第七章 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
大蓟
小蓟
地榆
槐花
侧伯叶
白茅根
化瘀止血药
三七
茜草
温经止血药
炮姜
艾叶
收敛止血药
白及
仙鹤草
棕榈炭

第八章 活血化瘀药
活血止通药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乳香
没药
活血调经药
王不留行
丹参
红花
桃仁
益母草
鸡血藤
血竭
土鳖虫
自然铜
苏木
骨碎补
马钱子
莪术
水蛭
三棱

第九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
天南星
白附子
芥子
桔梗
川贝母
天竺黄
海藻
昆布
胖大海
白果
苦杏仁
紫苏子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马兜铃

第十章 平肝息风药
石决明
珍珠母
牡蛎
蒺藜
赭石
罗布麻
牛黄
羚羊角
天麻
钩藤
全蝎
蜈蚣
地龙

第十一章 补虚药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白术
鹿茸
巴戟天
补骨脂
益智
海狗肾
海马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何首乌
北沙参
南沙参
百合
麦冬

国医健康绝学第1辑-图解本草纲目养生经 节选




《本草纲目》记载柴胡:“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赢热。”以柴胡3克,另加罗汉果调味,每日3次,口服,3周为一疗程。对降低三酰甘油效果显著。甘柴合剂(甘草、柴胡各半),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小儿碱半。对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效果显著。
药材性状柴胡根圆锥形或圆柱形,有时略弯曲,长6~15厘米,直径0.3~1.2厘米,常有分枝,根头膨大,顶端残留数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枝根痕及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横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狭叶柴胡根长圆锥形,少分枝,长5~14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红棕色或深褐色,有纵纹,近根头处具多数横向疣状突起,有的近于环纹,顶端密被纤维状叶基。质硬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棕色,形成层环色略深。具败油气。药理作用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镇咳;抗炎;抗肝损伤;抑制胃液分泌,抗胃溃疡;降压;降血脂;抗肿瘤等。

国医健康绝学第1辑-图解本草纲目养生经

http://www.00-edu.com/tushu/sh2/2020-06-16/252881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