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防治胃肠病 本书特色
胃肠疾病是普通的 疾病,而从医角试分析,该病若得不到
正确肪时的治疗。轻者影响人的年活质量,部分有预警信号
厕忽视诊治的患者可致癌变而危及生命,故广大患者应重视
对该病的治疗,做到标本同治,谨防病变。
教你防治胃肠病 节选
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日益激
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胃肠病的患病率在增高,这与过度紧张
的生活和工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许多人白天工作强
度大,夜晚还要熬夜,而且不注意饮食起居规律,快餐、夜宵、
过量饮酒、过量食用辛辣厚味食物,其结果必然导致胃肠负担
过重。
胃肠系统的常见症状有口疮、口苦、口臭、口淡、口黏、口干、
口渴、口角流涎、牙龈肿痛、呃逆、嗳气、反酸苦水、食欲缺乏、胃
胀、多食易饥、反胃、恶心、呕吐、吞酸、嘈杂、胃痛、胁肋部胀满疼
痛、后背不适、呕血、便血、腹痛、肚脐周围胀痛不适、腹胀、肠鸣、
泄泻、大便溏稀夹带脓血黏液及泡沫、里急后重、肛门下坠、大便
失禁、便秘、脱肛、小便黄赤、水肿、胸闷气短、疲乏无力、腰酸腿
困、四肢冰凉、少气懒言、眩晕失眠、心悸健忘、身热出汗、精神萎
靡、急躁易怒,妇女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畏寒肢冷、身体困倦等
一系列症状。如患者出现以上某一个症状或多个症状,就应当
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一般人认为,胃肠疾病是普通的疾病,并无大碍,而从医
学角度分析,该病若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治疗,轻者影响人的生
活质量,部分有预警信号而忽视诊治的患者可导致癌变而危
及生命,故广大患者应童视对该病的治疗,做到标本同治,谨
防不测。
在拥有足够的医疗保健常识的前提下,自己才是*好的医
生,运动和快乐是*好的药物。为了增进您的健康,请您关注胃
肠病的防治。
谢英彪
Il曼性胃炎的诱发因素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包
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明
确,除少数急性胃炎的反复发作可演变成慢性胃炎外,还可能与
下列因素有关:
1.饮酒 少量低浓度乙醇,能刺激胃肠黏膜分泌前列腺
素,从而对胃肠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急性过量饮酒,特别
是高浓度的烈性酒,能使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
酗酒者常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就是乙醇损伤胃黏膜的结果。
上述胃黏膜的变化,3~5天即可消失。长期饮用烈性酒,因乙
醇可引起细胞浆脱水发生沉淀,对胃黏膜细胞有损伤作用。酒
的浓度越高,则损伤作用越强。此外,乙醇可溶解胃黏膜上皮的
脂质,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起胃酸中的氢离子逆流至胃黏
膜内,使黏膜内的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甚至发生糜烂和出血,
胃黏膜呈现出慢性炎性变化。
2.吸烟 烟草中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它刺激胃黏膜引起
胃酸分泌过多。吸烟还可减慢胃的蠕动,影响胃的排空。还有
研究发现尼古丁有影响幽门括约肌的功能,引起胆汁的反流。
胆汁内的有害成分,如溶血卵磷脂可以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引起
H+的逆扩散,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
3.幽门螺杆菌(HP)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从人的胃黏膜
内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认为此菌是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
致病菌。其依据是:一是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内幽门螺杆菌的
检出率高达90%;二是胃黏膜活检标本中细菌量(幽门螺杆菌)
和中性多形核细胞的浸润程度呈正比;三是无幽门螺杆菌的胃
黏膜处充血不明显,无中性多形核细胞的浸润;四是抗幽门螺杆
菌治疗后,慢性胃炎的病变明显改善;五是志愿者吞服幽门螺杆
菌培养液,可出现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幽门螺杆菌感染遍及
全世界,目前认为粪一口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另外人一人传染
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尤为明显。研究表
明,发展中国家、低收入阶层人群感染率较发达国家高收入阶层
高;发达国家儿童感染不多见,而发展中国家儿童感染率可达
40%以上,且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同
一国家中,不同种族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不相同,有色人种和黑
人感染率较白人高,且这一结果不受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年龄、
性别、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这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有遗
传易感性的因素。
4.药物某些药物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但对胃肠道有不利
的影响。临床上把由于药物引起的胃炎,叫药物性胃炎。抗风
湿药物,如阿司匹林及吲哚美辛、乙酰水杨酸等,可引起胃黏膜
损伤,使胃黏膜内前列腺素E2减少。有些药物破坏了胃黏膜上
皮细胞的脂蛋白层,并引起氢离子回渗至黏膜内,使胃蛋白酶消
化胃黏膜,形成胃溃疡,甚至胃穿孔。长期大量服用泼尼松之类
的激素,可刺激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且抑制胃黏膜分泌
保护液——黏液,使胃黏膜失去了屏障,并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
的再生,延缓溃疡愈合,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由于胃黏膜长期
与食物及各种消化液直接接触,使上皮细胞不断损耗。要维持
其正常生理功能,上皮细胞必然增殖较快。但是大多数的抗癌
药,如甲氨蝶呤、氟尿嘧啶、6一巯基嘌呤等会抑制细胞增殖,影响
上皮的修复,而引起口腔炎、食管炎和胃炎。
5.饮食食物中缺乏蛋白质或B族维生素,可以引起胃黏
膜病变。缺少铁质,胃黏膜亦可发生炎症。经补充铁剂后,胃黏
膜炎性病变即可好转或消失。因此,缺铁性贫血伴有胃炎的患
者,其口腔、食管与胃肠道黏膜上皮弥漫性变化,可能是缺铁的
一种反应。经常不规律的过冷、过热饮食,暴饮暴食,过多地食
用辛辣食物,如花椒、胡椒等都易刺激胃黏膜产生慢性炎症。
6.鼻腔、口腔、咽部慢性炎症 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
慢性感染,如齿槽脓溢、扁桃体炎、鼻寞炎等,其细菌或毒素吞入
胃内后对胃是一种刺激,长期刺激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
7.阻塞性充血慢性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衰竭或门脉高
压症,均可使胃黏膜长期充血,胃壁组织处于缺氧状态,同时血
液循环受阻,营养障碍可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8.胃酸缺乏 在缺乏胃酸条件下,细菌容易在胃内生长繁
殖,为引起慢性胃炎的因素之一。
9.内分泌功能障碍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垂体功能减
退,糖尿病、艾迪生病等内分泌疾病,均可伴发慢性胃炎。
10.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在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劳累与
其他因素的反复作用下,由于这些强烈的病理性冲动不断传入
人的大脑皮质,使皮质神经细胞过度紧张,导致皮质兴奋与抑制
过程之间的平衡失调,结果,皮质功能弱化,甚至衰竭。同时皮
质下中枢失去来自皮质的抑制,其兴奋则过度增加,首先在自主
神经中枢产生优势兴奋灶,神经细胞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因此,
使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胃部出现病理变化,如胃壁血管痉挛
性收缩,形成缺血区,胃黏膜则发生营养不良,胃腺分泌异常。
教你防治胃肠病 作者简介
p>黄俊口 中国台湾彰化人.药学及
化学学士.国立阳明大学解剖学硕士。曾
任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中医科医
师,赐安中医所中医,明师中医典籍研究
学会讲师。现任汉唐中医诊所中医师,培科
大学兼任讲师。擅长运用中医中药、针灸疗
法诊治胃肠疾病。
谢英彪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三附院
教授、主任医师。从医45年.擅长诊治肝胆
病、胃肠病等疾病。现兼任中国科普作家协
会会员、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南京科
普作协副理事长等职。已出版学术专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