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生活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研究

  2020-08-14 00:00:00  

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研究 节选

br />     王蒲同志要我为他主编的《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研究》写
序,我斟酌在三,始终不敢允诺。一是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
限,恐难以满足作者的愿望,二是近年来国际体育界涉及运动
竞赛的前沿理论发展迅速,甚为活跃,恐不能准确表达正确的
信息,故而一再推辞。然看过王蒲同志的书稿及有过几次交谈
后,我深深地被他致力运动竞赛研究的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
不由不从命提笔,以此表示对王蒲同志的尊重和对此书的道贺。
    竞技体育运动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
步,不断发展变化,努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逐步
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就体育的宏观概念而言,竞技体育包括竞赛学和训练学两
大体系,都服从和服务于体育的精神教育和追求的*终目标,
致力为社会和青少年创造体质、意志和精神全面均衡发展的一
种生活哲学。同时,竞技体育又对体育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这是因为竞技体育的社会示范作用极强,特别是对青少年发生
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
    就竞技体育自身而言,竞赛学、训练学密切相关,相辅相
成。一般认为,竞赛是检验训练成果的一面镜子,竞赛为训练
服务。实质上竞赛对训练起着杠杆作用。竞赛学的发展变化,
直接影响着训练学的发展方向。因为竞赛规则的变化,竞赛方
法的变化,往往影响到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手段,带来训
练学的变化。
    从20世纪后期开始,伴随着世界竞技体育商业化、职业
 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趋势,竞赛学理论不断更新,既促使竞
技体育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促使竞技体育自身的社
会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北京奥运周期,即是一个典型案例,
在这个周期里竞技体育竞赛、训练理论体系的变化是近三十年
来*为剧烈的。这些变化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课题。要求我们重新
认识“竞赛”的内涵,不仅仅是从狭义概念进一步研究其涉及
的技术性问题,更要从广义概念深入认识其全新的理念体系。
要求我们不但要深入研究训练学问题,也必须重视竞赛学理论
的研究,因为二者对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都很重要。北京奥运
会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王蒲同志多年从事竞技体育的理论研究,勤于思考,笔耕
不辍,他的思想观点无疑对促进竞赛学理论研究,丰富和完善
我国竞赛学理论体系有着积极的意义。我认为,无论他的观点
是否能被普遍接受,都不能影响王蒲同志对我国竞技体育理论
研究的贡献,因为,王蒲同志理论研究成果的出现,为我们相
对滞后的竞赛学理论研究添加了新的气象。
    我欣赏王蒲同志这种勇于探索、追求科学的精神,也真诚
地希望此书能激发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学习和研究之风,更加繁
荣我国体育界的学术理论研究,为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这是我从命于王蒲同志,写此文的真实想法。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奥委会副主席
       
    2007年12月

第4章
运动竞赛管理问题研究
    运动竞赛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活动形式之一。作为体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运动竞赛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历了
从自发的、小规模到有组织的、大规模竞赛活动的形成,使运
动竞赛管理成为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体育所形成的国
际性联系以及各种国际性体育体制都是以竞赛管理为中心的管
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已成为各国对国内各层次竞赛的组织、
协调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盛会、洲际综合
性比赛,以及世界单项大赛都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比赛制度和风
格,因而尽管各国的运动竞赛具有自身的特点,但从宏观到微
观都不能离开这种国际性联系去建立自己的竞赛管理体制和进
行各层次竞赛的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作为竞技体育主要内容的运动竞赛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却远远滞后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因此,大力加强运动竞赛
管理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大发展和竞技体育
体制改革,而且对于我国2008年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
 的奥运会具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重点讨论以下内容:运动竞赛管理面临的现状与发
展趋势;运动竞赛的体制、制度、机构等相关理论分析;运动
竞赛组织管理过程,包括竞赛目标的确立、收集信息、拟定计
划、设立机构、组织实施和指挥控制等几方面。
一、运动竞赛管理发展概况
(一)背景——面临的现状
    (1)运动竞赛规模日益扩大和财政压力是竞赛管理改革的
原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运
动竞赛的水平越来越高,规模不断扩大,时至今日已发展成
为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世界范围的大规模竞赛活动,并
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制度。为了培养和选拔出高水平选手参加
世界大赛,各国都有组织地开展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活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
余的,都被纳入奥林匹克周期的运转机制之中,形成了各级
各类竞赛相互联系的运动竞赛系统。这个系统由纵向和横向
两个层面构成:在纵向层面上,运动竞赛系统是由不同层次
和级别的赛事组成,如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洲际比赛
和国内比赛等。在横向层面上,运动竞赛系统则是由地域和
运动项目的不同而组成。例如,从地域角度看,运动竞赛系
统是由若干个地区的竞赛活动相互联系构成;从运动项目的
角度看,运动竞赛系统又是由不同项目的竞赛活动相互联系
构成的。
    由此可见,现代体育中的运动竞赛已是一个具有一定结
构的庞大系统。各国在运动竞赛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之一就是财政支出压力的日趋增大,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
末许多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经济停
滞不前,政府收税能力下降,因此在政府削减规模、压缩开
支的背景下,政府体育行政机构也成为了削减的对象。如
1993年加拿大在大选后,克里迪安政府大量精简部级机构,
1994年,原来设在健康部的主管加拿大体育的部级级别被撤
销,原来的加拿大健身处被划归健康部,加拿大体育处和国
际关系与重大赛事处被划归遗产部,原来的体育部长、副部
长职务设置被取消。另外,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一直强调政府要精兵简政,体育行政机构的行政人员大幅度
减少,体育行政机构的职能逐步转交给英国体育理事会。由
此可见,国际运动竞赛规模的不断发展、扩大,与各国财政
支出的紧缩,是促使运动竞赛管理机构、体制和管理模式改
革的原动力。



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

p>王蒲教授
    王蒲(1952一),男.汉族,四
川万源市人。中共党员.教育学博
士、乒乓球国际裁判。1 976年毕业
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1 998年
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部。
曾先后在成都体育学院、首都体
育学院就职任教。现任首都体育
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体育
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常委、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
会副主席。
    长期从事体育教育和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涉及
运动竞赛、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管理等诸多研
究领域,尤其对运动竞赛的理论与方法有系统、深入
的研究。先后完成《运动竞赛学》、《运动竞赛方法研
究》、《运动竞赛方法体系的建构暨对抗性竞赛方法的
研究》、《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研究》、《乒乓球》、《乒
乓球削球》等专著和教材10余本;在《体育科学》、《中
国体育科技》、《体育文化导刊》、《北京体育大学学
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等体育期刊上发表《运动
竞赛项目的竞赛方法学分类研究》、《对抗性竞赛方法
研究的理论思考》、《论循环制确定名次的原则及其实
施》、《运动竞赛项目体系的验证与思考》.《论运动竞
赛方法体系的建构》、《淘汰制抽签研究》、《循环制竞
赛成绩计算方式的研究》、《淘汰制竞赛的“轮空”问
题研究》、《循环制竞赛次序研究》、《循环制竞赛次序
的轮空”问题研究》、《循环制竞赛确定名次的“层
次”与“终极”问题研究》、《“成功奥运”的多元评价.
深层挑战及核心内涵》、《科学构建运动竞赛学科的思
考》《“弱者优先”的理论及其在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我国社区体
育的组织与管理问题研究》、《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的
思考》等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和承担《运动竞赛理
论与方法研究》、《21世纪初叶我国高等体育教育面临
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趋
势与对策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演
变与重构的研究》等10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课
题。主持完成的《运动竞赛方法学》课程建设被授予
2004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编写的《运动
竞赛方法

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研究

http://www.00-edu.com/tushu/sh2/2020-09-24/273592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