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生的十堂哲学课 本书特色
《改变人生的十堂哲学课》:简单,逃离繁杂的生活去体味简单快乐的人生、交流,通往更真切、更充实的人生的必经之路、愿景,让我们深刻洞察世事,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适应性,接受变化,可以让我们摆脱生活的负担、消除忧虑、同情心,让我们在内心深处,为他人的感受留下空间、个性,我们只能从自己身上赢得自尊、归属感,对至亲好友心怀感激,我们才能触摸到世界、宁静,明白世界之大和我们之小,宁静就会近在咫尺、潜力,建立以“我能”为基础的生活、欢乐,拥有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拥有欢乐。对于金钱与名誉的追逐,的确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但同时,也让我们变得更加忙碌,变得失去了好奇心和敬畏感,变得没有时间去认真地思考。我们究竟要过怎样的生活?《改变人生的十堂哲学课》作者精选了生活中*值得我们去想明白的十个主题,以宽广的视野,从古往今来的先贤圣哲那里汲取哲学的智慧来探讨这些主题对于生活的意义。翻开《改变人生的十堂哲学课》,伊壁鸠鲁会为你讲解简单生活的意义;苏格拉底将为你展示如何去适应变化;罗素会为你勾画现实的愿景;萨特则会帮你发现个性的本质;你还会听到老子有关宁静的玄机妙语……总之,在《改变人生的十堂哲学课》中与这些智者攀谈,将会让你更加懂得生活的意义,能够更好地把握住生活中那些真正关键的东西。
改变人生的十堂哲学课 目录
**章 简单/1逃离繁杂的生活去体味那种满溢着“简单快乐”的人生,仅仅只是这样一闪而过的念头,便足以让人卸下肩上的包袱,完全放松下来。这怎能不使人好奇呢?“简单”会让我们发现,生活的深处竟是如此的气象万千。第二章 交流/23谈话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终结”。勇敢的、开诚布公的交流,是一场充满温情的会谈,双方都敞开心扉,在体验“对方感受”的同时,也期待着对方轻轻地介入自己的生活。用心交流纵然不易,但这却是通往更真切、更充实的人生的必经之路。第三章 愿景/41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一个不断拓宽的愿景,我们对世事的看法会更加透彻,也更容易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也让我们认识到,生活是多面而丰富的,我们有无数的方法来体验它。哲学讨论会将使得我们的愿景更加深入、更加广阔。第四章 适应性/61接受变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以使我们驾驭生命的能量。当代哲学家曾提出一个古老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利用生命起伏的韵律和变化的风向来掌控适应性?如果我们把变化看作生命的一个自然部分,并逐渐适应它,那么它是否可以让我们摆脱生活的负担、消除我们的忧虑。第五章 同情心/83凯旋的运动员在体会到了落败者的失望后,庆祝胜利的强烈愿望会变得缓和……意识到邻居疲惫不堪的生活,兴奋的旅行者不愿再高谈阔论假日的计划。同情心就是对他人情感的直接体会……要求我们走出自己的人生,去体会他人的痛苦。同情心拨动着我的心弦,让我在内心深处为你的情感留出空间。第六章 个性/93当我更深入地探索个性的意义时,我意识到个性的本质是自我意识,而不是妄自尊大。我很清楚一些事情对我来说是真真切切的,虽然我有时可能会背叛这些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但它们仍然是我的启明星。事实上,我只能从自己身上赢得自尊,在每一天中赢得尊重。第七章 归属感/113我们的至亲好友并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形式多样的归属感让我们的心灵愉悦。远近亲疏、熟悉陌生,这些对关系的定位会种下信任或者防备的种子。群体中的满足感只有被独处和孤独所充实才是完整的。对这些组成了我们的生活并且让我们全心去经营的关系心怀感激,这样我们才能触摸到世界。第八章 宁静/13l如果我们愿意,宁静会自然而然地到来。紧握的拳头与紧皱的眉头也可以舒展,怒视的目光和剑拔弩张的气氛也可以缓和……只要我们想。明白世界之大和我们个人之小,去往宁静的路就会近在咫尺。第九章 潜力/149潜力是自由生活的缩影,意味着建立以“我能”、“它能发生”、“现在怎么办”为基础的生活,并排除“我永远不会那样做”或“机会与我擦肩而过”的失败感觉。第十章 欢乐/169听起来,欢乐就是笑声,既像乐器的高音和弦,又像轻盈的舞步;尝起来,欢乐无色无味,它既有水的娇嫩,又有水的韧性;触摸欢乐,你能感到温暖,还能感到丰腴,仿佛指尖沾上了湿润的土壤,带给你家的感觉。我的感官体验让我更想探索:到底什么是欢乐。致谢/190
改变人生的十堂哲学课 节选
《改变人生的十堂哲学课》作者归纳总结了现代人生活中心灵修养*需要遵循的十个原则,引用古今著名哲学家的理论和观点对这些原则进行生活化的阐释,思路清晰,发人深省,借助哲学的力量,使读者可以找到一种更加有意义、更加平静的生活方式。对于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而言,《改变人生的十堂哲学课》都是一本不错的心灵成长和减压读物。
改变人生的十堂哲学课 相关资料
请回想一下视听设备在观众观看体育比赛项目时的感官的轰炸吧,屏幕上频繁出现的广告、刺耳的音乐以及现场的娱乐节目,无不在争相吸引着体育爱好者们的注意力。我还清楚地记得去年夏天在西雅图观看棒球比赛时的情景。我的前排坐着一位激动不已的母亲和她的儿子,他们挤在置于他们之间的记分牌前。原来,那承载着他们的欢声笑语、令他们心无旁骛的“记分牌”是一部掌上式电脑游戏机。而在我的后排,一大群朋友正在开怀畅谈他们正通过各自的手机进行着“交流”。我知道,我本该认真观看这场棒球赛的,但是,球迷们三心二意的消遣却夺走了我的眼球。对于这毫无意义的人生赛跑,来自各个时期、代表不同文化的哲学家走到了一起,共同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警告:未受遏制的欲望将永远得不到满足。此外,哲学家们还坚持认为:我们并不需要很多东西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哲学家们的观点背后,潜藏的是这样一条坚决的信念:我们最重要之事莫过于精神和灵魂的安康。对物质财富的专注会侵蚀我们本该花费在自身修养提升上的时间和心智,而思考则可以让我们更加洞彻事物的本质。但是,我们真的能对广告无动于衷吗?我们能理智地看待时尚风潮吗?问题的关键在哪里?面对这些困惑,你的立场是什么?你会怎么做。
改变人生的十堂哲学课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玛丽埃塔·麦卡蒂(Marietta McCarty) 译者:刘元 李蓉葳玛丽埃塔·麦卡蒂(Marietta McCarty),教师、教育顾问。现在夏洛特斯维尔(Charlottesville)的皮德蒙特·弗吉尼亚社区学院(Piedmont 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教授哲学课程。著有畅销书《伟大的小心灵:与孩子分享哲学》(Little Big Minds:Sharing Philosophy with Kids),曾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一直致力于向儿童和老年人组织介绍哲学,讲解如何应用哲学智慧来改变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