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人自然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部分,依次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全部采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有理有据,从而使经理人更加容易掌握企业管理方法,并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中。
希望现代企业中的经理人能从中悟出一些管理之道,并从道、德、物、势的自然规律中总结一些经验,对自己如何从容自若、顺其自然地经营事业、规划人生有所借鉴。
经纪人自然之路 目录
**章 道生之
**节 天道自然
第二节 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三节 信奉变易
第四节 以柔克刚
第五节 虚心知足
第六节 养生之道
第二章 德蓄之
**节 仁者爱人
第二节 以和为贵
第三节 中庸为美
第四节 克己复礼
第五节 诚信无欺
第三章 物形之
**节 制度
第二节 鉴才
第三节 审名
第四节 环境
第四章 势成之
**节 度势
第二节 造势
第三节 乘势
参考文献
后记
经纪人自然之路 节选
br />
2008年3月30日收到马骏同志给我的书稿《经理人的自然之
路》,要我教正并写序。我一看书稿的名称是“经理人”,马上就觉
得我不行,因为我没有经过商,没有管过企业,对“经理人”完全是
外行,虽然当过两届哲学系主任,那管的是事业,与企业完全不同。
我只好抱着学习的态度,好好拜读,也许从中可以受到一点启发。
这是马骏同志计划写的三部书中的第二部,**部《寿险人的
卓越之路》已经出版。第三部将要写的是《草根人的成长之路》。
《经理人的自然之路》以老子的“自然之道”为主旨,按《老子》
第51章的“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的说法,以道、儒、法、
兵四大家思想精髓对本书作精辟阐述,共分四大部分。用理论联
系实际的方法,希望能够使经理人更加容易掌握企业管理方法,并
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中。
《老子》中的思想“蕴涵着精妙的管理智慧”,**章《道生之》
就是阐述老子的思想,“力图有效帮助经理人把握企业管理的一般
规律,使经理人的领导艺术符合自然之道,从而有效激发员工热
情,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实现*终的企业管理
目标”。这里,将领导看成是一种艺术,而这个艺术就包含在“自然
之道”中。有这个艺术,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实
现管理目标。这既是继承丁中国传统的优秀思想,也是总结了自
己的管理经验。这是非常可贵的。应该说,这里提出了具有启发
性的问题,至于如何使领导艺术化,那还是需要研究的内容,需要
再创造的功夫。《老子》的智慧“像一口深潭”,更像一个无底洞,
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第二章《德蓄之》,主要根据孔子的仁爱、和为贵、中庸、诚信等
思想精华,与管理经验相结合,阐述六个方面的问题。“力图有效
加强经理人的自身修养,通过‘以德服人’来提升经理人的领导魅
力,树立经理人的领导权威,从而顺利地开展工作,有助于实现*
终的管理目标。”儒家强调领导者的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
行为作下属的榜样。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做政治工作,就是要’自身正。你带头做正确的事
情,谁敢不正?孔子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从。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出
处同上)自身正,管理就不难了。如果自身不正,怎么能正别人呢?
那么想管理就非常难了。经理人应该做员工的榜样,“子欲善而民
善矣。”(出处同上)“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
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
矣,焉用稼?”(《论语·子路》)自身做好了,“近者说,远者来”,要
做什么,都会很容易成功的。如果远方的人不愿意来,怎么办呢?
财富吸引,高薪聘请,都是当下许多人所采取的办法。有的领导在
招商引资时,用盛宴招待客人,却把客人吓跑了,因为客人不敢在
有这种风气的地方投资,害怕自己投下的资本被这些官员吃掉了。
孔子说“君子怀德”(《论语·里仁》),“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
之。”(《论语·季氏》)修文德,首先是修身,修身必须先正心、诚
意。自己思想解决了,觉悟提高了,道德高尚了,就有魅力,就能吸
引远方的人们来投奔。经理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而不
是靠自己向别人宣传说教。领导者重视自己的修养,这是中国传
统的突出优点。
第三章《物形之》,以法家韩非的思想来阐述制度、鉴才、审名、
环境四个方面的问题,吸纳了中国古代法家思想,也吸纳了现代西
方的法制观念,将之运用于企业管理,总结出一套适合现代中国企
业的管理模式。对古代的优秀传统不能简单否定,对外国的成功
经验不宜盲目排斥。以古为镜,能够古为今用;他山之石,可以洋
为中用。这样才可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也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有合理性,秦能削平六国、统一天下,就是成功
的明证。但他有“一断于法”,是偏颇的,秦朝速亡,又是另一证明。
后代统治者都要吸取法家的法治合理性,同时又要摒弃其唯法主
义的片面性,因此,后代再也没有出现过秦朝那样的极端法治主义
的情况,总是以儒法互补为指导原则。圣人不能无法以治国,也不
能专法以治国。不讲道德,什么法都会被权势者所利用,所谓“贪
赃枉法”、“以权谋私”,都是说明这种情况。还是孟子说得好:“徒
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政治不能唯
善,也不能唯法。这种说法包含辩证法思想。
第四章《势成之》,以兵家《孙子兵法》的度势、造势、乘势等三
个方面展开论述,强调审时度势、把握主动权,实现自己的目标。
早在两千年前,司马迁就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介绍过白圭的经
商思想。司马迁说白圭“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
苦乐,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白圭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
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
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商场
如战场,一个人如果没有计谋,不能灵活,不能吃苦(薄饮食,忍嗜
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不能决断(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
勇不足以决断),不辨义利(仁不能以取予),没有道德底线(强不
能有所守),是做不好商业的,不能成大功的,虽然想学经营之道,
白圭不肯教他,教也白教,没有用。因此,经理人必须有较高的素
质,没有素质,学了理论也不会用,用不好就不能成功,更不能成大
功。个人素质与两方面因素有关系:一是个人先天的悟性,二是周
围接触的人相与共勉,相互激励,其中包括父母兄弟、老师同学、朋
友同事等。名师教导、同学切磋,是学习理论的重要条件。学习理
论是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而理论思维能力则是个人素
质的*重要因素。理论思维能力与个人的苦难经历也有不可忽视
的关系。孟子对此很有体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这才可能成才。“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在河北
民间听到这话,我觉得既通俗又相当深刻。
读书还需要注意的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只讲原
则性,大方向不错,有时却因不灵活,导致失败。不讲原则,仅凭感
情用事,危险性更大。例如《诚信无欺》一节提到“言必信,行必
果”,这里强调信用的重要性,这是对的。儒家五常中也有信这一
条。但是,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孟子也讲:
“夫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两人都强调灵活性、合理性。特别是《淮南子·汜论篇》载:“直
躬,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尾生与妇人期而死之。直而证父,信而溺
死,虽有直信,孰能贵之。”批评只讲信不讲灵活的人是“凝信”,是
对信的僵化理解,是一种古代的教条主义。以守信的尾生作为“凝
信”的典型、反面教材。这种守“信”是不可贵的,不合理的。在经
商中,可以花钱买信,可以守信而赔钱。而在义与信的关系中,则
要守义,不能凝信。因此,这个关系应该是义高于信,信高于利。
又如在《虚心知足》一节提到“少私寡欲”。这个问题在道理
上没有什么可讲的,也是只讲道理不容易解决的。那是修养的问
题。许多人都会讲要少私,要寡欲,但就是做不到。这是需要经过
长期修养,达到一定境界后,才会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深意。《老子》
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道这句话的人,很多却因
为贪污受贿而遭灾惹祸。说明知道与能行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清
心寡欲是养生的重要内容,而许多想养生的人,心不清,欲不寡,却
想吃什么补药,练什么气功,来延年益寿。不能清心寡欲,什么补
药也不管用,什么气功也不见效。
实事求是,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从实际出发的人,
就不会真正准确地运用理论。学习理论都要联系实际,学习马克
思主义理论是这样的,学习中国传统的儒家理论或道家理论,也是
这样的。学习古代典籍,也要与现代的实际相结合,否则就是钻故
纸堆的书呆子,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没有现实意义。
本书对古代经典的解释,在一般情况下,都还比较准确,有的
地方不够全面,那是很自然的。因为是个人的体会,不像学者那样
作为学术问题来研究。这些体会都是很有启发性的,切实可行的。
许多理论的运用,需要个人的素质。素质不行,什么理论都会被曲
解.被误用。司马迁认为,好学深思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志
于学习传统文化的经理人,坚持认真地读这本书,会有好处的。
周桂廑
2008年4月2日撰于北京师范大学三枣红楼
前 言
哀叹早逝的企业家
不久前,卷入美国玩具回收案的香港商人张树鸿,因为无法接
受1900万件玩具被召回的打击,在公司仓库里结束了自己的
生命。
2004年4月8日晚,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突然逝
世,终年54岁。
2004年11月7日,温州著名企业家王均瑶,积劳成疾,不治
而亡。
2005年9月18日,网易公司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病逝,终
年38岁。
2006年10月8日晚,57岁的河南驻马店市蓝天集团总裁李
万枝,工作中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就在他逝世前10天,他还主
持了集团20周年大庆,演讲时激情澎湃;就在他逝世前2个小时,
他还与合作伙伴签完了修建高速公路的合同……
类似李万枝老总这样的名单还能列出几张来,尤其是以死明
志、悲壮自杀的经理人:比如,跳楼的赵恩龙、自缢的许凯、坠楼的
刘殿军……
人生短暂,生命脆弱。经理人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茫茫大海中,
把握好自己的生命之舟?中国的经理人如何从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中寻找智慧的力量,既卸载压力,又能保持业绩、实现理想?
经理人的境界论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所有的富人都应当是
1978年以后产生的。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大潮汹涌澎湃,一大批
经理人、企业家不仅实现了财富的积累,而且对社会、对民众的影
响力也日渐增长。
经理人如何应对社会舆论?如何面对市场上政策不健全、有
法不依、执法不严、不公平竞争的残酷性?如何与社会、与自然和
谐相处?如何与政府职能部门有权力的人打交道?企业如何做到
让股东满意、客户忠诚、员工快乐?这些问题的思想深处,应该是
境界问题。
经理人的信仰、德行、志向、气节、人品、气度、心境、修养是构
成企业人文环境的基本要素。中国的经理人一定要从中国古代文
化典籍中寻找德性的力量,尤其是那些锱铢必较的拜金主义者、在
声色犬马的诱惑中迷失的“另类”,更要补上中国文化的德性课。
全盘西化PK中国式管理
经理人管理企业是全盘西化还是中国式管理,产、学、研各界
近30年来一直在激烈地争论着。
企业管理全盘西化是注定走不通的。有道是:“橘生淮南则为
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当今在中国企业家培训的市场上,MBA,
EMBA的教材课程中,西方的管理内容已成为核心课程,而MBA,
EMBA培训班有许多是沽名钓誉。如同西方的文明存在民族虚无
主义、拜金主义、纵欲主义、教条主义等弊端一样,西方的企业管理
方式,有许多东西在中国也未必是适合的。西方的管理重“术”。
西方管理学书籍中,有成百上千条原理、理念、效应、定理、法则以
及繁多的管理工具、模型,但是很多在中国企业里根本行不通,我
本人就有深刻的体会。有道是制度约束不出执行力,奖金也刺激
不出忠诚。
中国式管理重“道”,更多地倡导内在的德行,祟尚精神的鼓
励。但是中国式管理也不能包治企业百病。比如,有的人认为“中
国式管理”就是“中国管理哲学”(牵强);有的畅销书上公开称中
国式管理以“安人”为*终目的(显然忽略了员工创新、产品创新
的重要性);过分强调“修身”,又如何应对竞争对手的恶意竞争、
恶意挖角、恶意诋毁,如何处理产品滞销和企业亏损、倒闭等问题,
如何解雇忠诚但无效率的员工。
我一直执着地认定:中国的企业家、经理人,在中国这样的土
壤与人文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要抛弃被动地、盲目地迷信西方学
说,抛弃被动地、盲目地迷信中国式管理,应站在中国的土地上,从
实际出发经营企业,区分适用与不适用,区分精华与糟粕,“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换言之,中国企业的管理理念,只有深深扎在中国
历史文化土壤中,借鉴西方企业管理手段和体系、标准,才能探索
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企业发展康庄大道,真正完成几代人的产业报
国之梦。
中国经理人如何学贯中西,明道、研术、谋势?
借问“赢利模式"何处有
眼下中国的经理人、企业家已经到了认真思考商业模式或赢
利模式的时候了,这是一个经营痛苦、各种危机因素交织的拐点:
中国制造的全球危机、人民币升值进入6元时代、劳动力成本加
大、全球粮荒、美元贬值、石油涨价、环境灾难、贫富对立、农民工问
题、人才跳槽等等。正如一个企业家所说:在今天,维持一个企业
的难度系数至少是过去的10倍。
怎么找一个轻松自在、有智慧的赢利模式?经理人和企业家
都无法回避。
非实战操作的通俗读物
企业经理人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大的压力是如何采用有效
的方法为眼前繁多的问题作出及时恰当的决策。因为通常在决策
之际是无法请教高人,无法从书中寻找答案,无法临渴掘井的,关
键靠自己临场的感悟。 .
而临场的感悟(或灵感)是在现场事物的撞击、多年实践经验
的累积及众多理念的融汇贯通“三结合”的情况下自然而生的。所
以经理人应当学习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理念。在众多的
理念中我认为《老子》中“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四句话
是古代中国哲学大师老子给我们指点的经理人自然之道,经理人
应当以。此为座右铭。
我用道家智慧、儒家德行、法家和兵家精髓来诠释这四句话,
来解释经理人自然之道。经理人在繁杂的事务中,应有所启发、有
所超脱,越过泥沼、走向卓越,我本意是为中国经理人茁壮成长鼓
与呼!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有专家学者提出由“道生之{德蓄
之、物形之、势成之”四句话组成的经理人自然之路的观点。从某
种意义上说,这是我学习研究中的新观点、新论断。这本书不是学
术论著,充其量是摘录四大家精髓,翻译成白话,做了一个通俗的
基本的阐述,举了一些实际的例子,偏重于理念的点醒,而非实战
操作,使其成为经理人茶余饭后的通俗读物。
真诚地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导周桂钿教授
欣然为本书写序,给了本书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周教授是
国学名师、中国哲学界的名家,对于企业管理、对我的书进行了新
的拔高,可以说是画龙点睛。我钦佩周教授的专业风范,感谢他为
本书注入了新的灵魂,赋予了新的价值。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
深浅入时无?”
亲爱的读者,本书就呈现在您面前,恳请批评指正,正如谓“以
文会友,以友辅仁”。
作者
2008年5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经理人自个儿不想干的事,请不要强迫别人去干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
道:“大概是恕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
别人去干。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
是仁。这是孔子从消极方面来论述“仁”的意义的,要求人们不该怎么做。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
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人与人之间
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倘若把自己不
能完成的事,要求他人去完成,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的。
三国时的曹操在用人方面,除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外,还表现出宽
恕胸怀。官渡之战,曹操取得胜利,在清理战场时,从缴获袁绍的文书中,检
出一些书信,是曹操军中的人与袁绍暗通之书信。左右日:“可逐一点对姓
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
之,便不再问。这一措施,出人意料,使那些与袁绍暗通的人十分惭愧。曹
操使出的这一招既安定了人心,又笼络了部下。当时的曹操能结合袁绍强
大时,自己亦不能自保的境地,换位思考,对军中与袁绍通书信之人,给予宽
恕,不再追究。这就是古人所效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实际的管理当中,很多经理人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喜恶施加于下属
身上,还常常自以为是所谓的领导风格。比如制定了考勤制度,却把自己列
为特殊对象;制定了业务流程,往往**个破坏的人就是自己;制定了周报
制度,几次以后连个批复也没有了,只是草草地签个字就表示已看过了;心
血来潮时承诺的事,又因为心血来潮改变了;兴冲冲地搞出一个规章制度,
没多久就废除或者又兴冲冲地搞出一个新的替代品;信誓旦旦地制定了一
个年度销售计划,分配到下属,可没几个月发现实际销售情况相差甚远,等
等。这种随心所欲的做法其实在很多经理人身上都能看到,这是非常不
对的。
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有些时候是很难分清的,组织影响着组织中的所有人,
而组织中的所有人也影响着组织。所以,经理人在拟定计划、制定决策、执行任
务的时候,应该注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无法坚持下去的计划,就别
让你的员工去做了,不管那个计划多么伟大,多么完美。因为你才是这个计划的
真正执行者,员工只是在你的指导下执行。比如你带着一群人长跑,你跑了一半
就跑不动了,难道你还指望员工继续跑下去吗?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你自个儿不想干的,请不要强迫别人去干,切勿
将己所不欲强施于人。
修己以安人
——经理人对下属不只拥有管理权,更对他们负有责任感
子曰:“修己以安人。”
——《论语·宪问》
孔子所说的“修己”就是提高自身的修养;“安人”就是让别犬感受
到快乐。孔子提出修己才能敬业,修己才能安人,才能安定百姓,才能安
定天下,这就是儒家的修身学说。孔子认为修身需要循序渐进,终生坚
持不懈。
当今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经理人管理企
业也一样,个人素质高的在竞争中就处于优势,个人素质低的在竞争中也就
处于劣势。经理人若要有所成功,就得以修身为本,自觉地进行思想品德的
修养和知识能力的修养,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领
导魅力,树立自己的领导权威;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员工共同为
企业的发展而努力,从而有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下属的进一步发展提供
广阔的空间,并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在儒家看来,一位成功的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
的道德形象和推行道德教化,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由修己而安人。
在微软这个卓越的企业中,如果把比尔·盖茨称为战略家,那么鲍尔默
就是当之无愧的行动家。可以说,鲍尔默这位行动家的执行力是无与伦比
的。而这无与伦比的执行力,就是靠他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维持的。鲍
尔默说:“领导者对下属不只是管理,还要引导、带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要
有爱人之心,更要对下属负责。”他对工作要求十分严格,在工作中,他不断
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给员工树立榜样,给他们提供广阔
的自由发展空间。他要求员工努力工作,不断地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人生
目标并取得成功。
鲍尔默提倡家庭式的管理,要求所有的上司都关心员工,让员工感觉
到微软是一个大家庭,在这方面,他更是以身作则,很关心员工的生活,他
经常提醒员工不能因为工作而忽视自己的健康,并亲自下令人力资源部门
和各级主管制定切实可行的保健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全体中层领导者
在他的带领下,都非常关注下属的生活,比如员工家里有事情,像交电费、水
费、交通罚款单等等,没有时间的话,都可以让公司代缴;员工有些困难,需
要公司帮助时,公司会马上帮助解决。鲍尔默这种对员工积极负责的态度,
替员工解决了一切后顾之忧,有效增强了员工的积极性。在鲍尔默的带动
下,微软形成一种亲密无间的家庭氛围,人人都能从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和爱。
经纪人自然之路 作者简介
马骏,1961年生,安徽临泉人,高级经济师。1983年8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2002年至今任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河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河南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河南商专兼职教授;先后参加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复旦大学总裁高级研修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企业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现在读北京师范大学国学博士研究生课程班。中华孔子学会会员,著有《我的大学》、《寿险人卓越之路》,主编《儒学与领导力》、《企业文化读本》,并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