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需有适切指标

网友投稿  2022-09-09 00:00:00  互联网

视觉中国 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把“起点公平”和“底线公平”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考量,以均衡发展为战略任务,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极大地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间差距。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都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由此,我国义务教育工作的重心从“基本均衡”转到“优质均衡”。江西省南昌市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谋求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要旨,以设计更具操作性的定量指标为抓手,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的认定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

    在县域范围进行整体系统构建, 形成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力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关文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级政府均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和职责所在,在强化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体的督导评估指标。

    教育部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列出了31项总体评估指标,对县(区)政府提出了7项资源配置指标和15项政府保障程度指标,政府所承担的义务教育建设资源投入保障责任所占比重达到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总体评估指标的70%以上。县(区)范围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也须在政府的统筹管理下,完成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更加全面的标准化建设、建设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等9项任务指标。同时,确立了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监管机构肩负的品质监督责任,提出了9项关于学校教学品质的定性指标。

    在政府的主导和引领下,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发校本特色,拔高办学优势,找到适合本校的发展路径,努力实现优质办学;政府则要通过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包括全面发展、标准化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等,在县域范围进行整体系统的均衡构建,形成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力。

    “高质量”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督导评估体系的核心要旨

    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过程中,各县(区)政府对教育基础设施的规划和投入无疑是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先决条件。但经费保障和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绝不等同高质量教育。现阶段工作主要是找出不足,以县(区)为实施主体,实现全国共同发展、整体进步。县(区)政府应排除各种困难,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确保办学设施等“硬件达标”。教育行政部门应在落实“五育并举”的基础上,建立更深入、更细化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在县(区)政府统筹管理下,完善以教师队伍整体提升为目标的资源合理配置,确保高质量发展的“软件达标”。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应坚持督政和督学并重,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和成果列为考核与评估的重点内容,坚持“重硬件、更重软件,重数量、更重质量,重指标合格、更重群众满意,重达标、更重可持续发展”的评估原则。

    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定量指标”, 构建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标准体系

    教育部在《办法》中对学校办学品质提出了9项达标要求。其中,学校制定章程、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以获得社会认可为目标的教育生态建设等5项定性指标。由于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实施标准,难以对实施结果形成客观评价。

    为了赋予这些定性指标充实的内容,对实施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南昌市在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的总体评价指标基础上,参照《江西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基层学校在具体工作中普遍存在“无抓手”“无内容”“无标准”等现况,进行了深度思考和大胆创新,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定量指标”,构建南昌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标准体系。

    一是以依法治校为契机,全面推动学校现代化治理架构的标准化建设。依法制定学校章程,构建依法治校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学校不仅要重视学校章程的制定和学习,形成照章办事的规范行为,还必须根据章程完善学校治理架构。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校园形成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良好秩序和氛围,更好地维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依据学校章程,系统建立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制度建设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通过建立健全责任体系,落实学校各项管理责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以系统构建重大主题教育分级课程资源库为抓手,全面推动学校德育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视化”。当前基层学校开展重大主题教育过程中,虽然载体繁多,但主题庞杂、系统性不强、缺失整体规划,部分学校甚至误解了“一校一品”的内涵和外延。重大主题教育分级课程资源库可汇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科学教育等内容,为基层学校提供资源支持。这既可指导学校贯彻落实国家主题教育精神,形成长效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又可为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易学、好懂、可实践、可呈现的丰富主题和实施指南。教育督导部门也可依据学校开展国家主题教育课程的数量、范围、质量等,作出更客观、更科学、更严谨的评价和认定。

    三是以劳动实践周/实践基地标准化建设为载体,推动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化”。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是《办法》提出的一个考核指标。劳动教育不仅是“五育并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载体学科。2022年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更是将劳动课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综合实践课程中剥离出来,但从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看,部分劳动任务恐难达到优质教育的要求。从劳动教育学科的系统性资源建设着手,不断拓宽思维,创新探索与实践,为构建校内校外资源整合、优化学校教育生态环境提供有效借鉴。以劳动教育作为先行试点学科,制定劳动实践周实施标准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准入标准,作为学校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优质资源整合的行动准则。这样既可杜绝社会资源引入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也可避免基层学校走入实践误区。

    四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家、校、社为轴心,推动四维互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的社会化。构建四维互动教育资源平台,对于学生健康成长、优化教育生态环境来说非常重要。以学校为主导、各方代表共同组建的家校社联动委员会是四维互动教育资源的管理机构,在依法治校的框架下,为家校、校社、家社提供互动协商机制。一方面,可以借助平台资源,及时又直接地传达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改革方向、学校办学情况、发展成就等;另一方面,借助平台各方的力量,从不同维度引入社会有效资源参与学校建设,营造全社会重视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和育人大格局,为学生了解和融入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

    五是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建立服务于国家未来战略布局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我国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迈进,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和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离不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义务教育应着重观念培养与价值观树立,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始终贯彻国家战略,将国家未来发展的目标内化进国家未来人才的人生发展方向中,实现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间的匹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各级政府及义务教育学校对教育的理解不能脱离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教育者对教育的认知必须将未来与当下密切结合并落实到行动上。

    (作者系南昌市教育评估监测和技术推广中心质量监测和评价工作负责人)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9-12/xw_1036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