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文脉赓续弦歌铮鸣 修身达德成就精彩

网友投稿  2022-09-10 00:00:00  互联网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贯穿于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始终。作为一所拥有红色基因和深厚底蕴的学校,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贵州师大附中”)全面践行“修身达德、兼济天下”的教育思想,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工作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师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程教学浸润为路径,以健全完善制度为保证,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达德信念

    “修身达德、兼济天下”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形成,是贵州师大附中对爱国救国传统与家国天下情怀的总结和传承。1901年,黄干夫邀集凌秋鹗、贾一民、李仲公等34人借贵阳城南忠烈宫后院左厢创办算学馆——达德学校,这就是贵州师大附中的前身。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达德师生不忘国耻、发愤图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涌现出王若飞、黄齐生等一大批进步师生、校友。这是达德历史中的光荣一页,也是贵州师大附中爱国救国传统、家国天下情怀的源头,并由此凝练出了“修身达德、兼济天下”的教育内涵。

    “修身达德、兼济天下”教育思想的提出与形成,是对学校教育先贤丰富教育思想的传承。教育先贤黄齐生先生提出的“仁、智、勇”的达德校训取意《论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以“好学、力行、知耻”为训诫,旨在培养学生“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人格。学校今天重新整理和解读“修身达德、兼济天下”的教育主张,就是全面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同时进行开拓创新,聚焦学生发展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促进每一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老一辈教育者的重任,也是当前每名贵州师大附中人的使命。

    “修身达德、兼济天下”教育思想的提出与形成,充分响应了当前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需要。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质从概念提出到理论探讨,再到实践推广,具有鲜明的传统性和民族性,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修身达德”是对学生品德培养的要求,“兼济天下”则是对学生宽广胸怀和远大理想的要求,从个人修养、能力到人生目标,充分体现对核心素质的落实,这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高度吻合。

    明晰时代新意

    重塑培养目标

    修身方能达德,达德方能兼济天下。结合新时代党的育人方针,贵州师大附中通过审慎理解“仁、智、勇”校训和“修身达德、兼济天下”教育思想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基因,将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实现目标细化、方案细化、过程细化、总结反思常态化,并贯穿于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使学生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严谨的法治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助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从而实现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的目标,着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中三年培养目标如下:

    高一年级侧重于“仁”的教育,即仁爱和谐、仁者爱人。注重学生养成习惯、扎实基础、健康身心、端正态度、明确目标,让学生成为有理想、立大志、明大德的青年学子。

    高二年级侧重于“智”的教育,即智慧聪颖、智者不惑。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青年学生必须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成为一名有本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三年级侧重于“勇”的教育,即勇于挑战、勇于担当。高三年级由于高考冲刺,学习压力大、学习困难多,学生会出现迷茫、焦虑等心理困惑,这时应引导和培养学生习得勇于挑战、不畏困难、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高三毕业后,学生将步入高校大门继续深造,这说明高三是学生成人之前接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好时机,理应让学生形成自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意志,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高中三年德育培养目标虽各有侧重,但又前后衔接、相互融合、全面贯穿,勇毅强健的身体需要长期的历练,高雅良善的道德修养需要长期的陶冶,精进过硬的本领需要长期的锻造。贵州师大附中用三年的时间,落实培养目标,且力求目标精准、实施有力、保障到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践行六大途径

    提振精神风貌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贵州师大附中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守成与开拓、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着重从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等多方面施力,力求让德育工作落实到小处、实处,引领学生更好地生活和学习,成就精彩人生。

    课程育人。为培育“修身达德、兼济天下”的学子,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结合本校实际,构建独具特色的智慧课程、创新课程和活力课程:以思想政治、历史、语文、地理课程教学为载体,深入贯彻思政课程教育;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课程教学为载体,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与能力;以音乐、美术、体育、劳动课程教学为载体,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涵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责任担当的素养。

    文化育人。从视觉文化打造开始,学校“达德臻美”文化建设发掘工作也迈开了步伐:国旗下讲话、手抄报展评、演讲比赛、校园广播节目等都围绕“修身达德、兼济天下”主题开展,校园文化不仅存在于校园,而且“生长”在每一名师生的心中;校园文化长廊主要由学生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组成,既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描绘了不同时期祖国建设的美好景象;黑板报紧跟时代主旋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重要阵地;课本剧展演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已成为全省知名的文化品牌;读书周活动促使学生增加阅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达德书院充分挖掘“达德臻美”的文化内涵,将校友王若飞、学校创始人之一黄齐生等革命家的革命事迹同“达德臻美”的校园文化进行充分展示,让学生感受文化熏陶,赓续红色血脉。

    活动育人。活动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参与形式,学校紧扣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创造、创办主题鲜明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连续举办了33届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主题突出,学生用舞蹈、京剧、相声、小品、朗诵、演唱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表达了对党的祝福和对祖国的赞美;“一二·九”歌咏比赛,用不一样的活动主题抒发着一样的爱国热情;秋季田径运动会已连续举办了49届,学生文明观赛、文明参赛,充分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彰显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展示了“仁爱和谐、勇毅强健、勇于挑战”的精神特质;高考冲刺誓师大会诠释了“勇于挑战、智慧聪颖”的校训内涵,旨在点燃他们对实现梦想的渴望;高三毕业典礼是学生在学校参加的最后一次集体活动,承载了对母校的怀恋,对美好未来的畅想,许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承诺。

    实践育人。学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校学生会定期开展社区服务、学雷锋活动等志愿服务,引导学生践行仁爱和谐的思想,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历史教研组认真梳理学校的红色基因,积极开展研学活动,传承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世世代代传下去;地理学科组以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为载体,在贵阳乃至贵州开展地理学科研学旅行活动,增强了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形成了热爱家乡、关注地方的情怀;美术学科组的贵州传统手工艺制作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全过程,从内容选定到材料的准备,再到最终作品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探究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管理育人。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学校,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融入德育管理体系,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全面推动全员德育管理,建立在德育处指导下,以班主任为核心,科任教师落实,行政人员、宿管、安保人员全员参与的育人方式,增强全体附中人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自觉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德育管理。

    协同育人。学生的成长环境除了学校,还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和配合,离不开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学校建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让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在毕业典礼、誓师大会邀请家长发言;在研学实践、学校活动方面,邀请家长参与安全管理;定期召开班级家长会和年级家长会,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亲子活动,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搭建社会育人平台,与栖霞社区、孔学堂及东山气象站等社会机构、公益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实现社会资源共建共享,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德育为教育塑魂,关注德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浸润德育思想和育人智慧的教育才是有根基的教育。凝思聚力海纳正能量,默契携手引领新征航,贵州师大附中仍将不懈努力,以成才为目的,以素质为根本,以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为舞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长补短,开拓进取,力争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有民族精神之根、有理想信念之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晓祥 王丽萍 罗家杨 朱兰)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9-12/xw_1040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