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个娃设53个班干部岗位,“饮水机长”“走廊廊长”“桌长”……最近四川一位小学班主任的做法在网上引起热议。有人为此点赞,认为教师用心良苦,也有人认为值得商榷,担心会在学生心中形成“官本位”思想。
显然,人人有岗满足了学生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1个娃设53个班干部岗位,也就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岗位。学生会怎么想呢?小学生大部分都会觉得开心、自豪、有成就感,感觉到我被看见、我有价值、我很重要。从这个角度看,这件事情就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因为这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要。
人人有岗满足了学生的社交需求和成长需求。这些岗位为学生提供了生活经验,成为了他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一种媒介。在承担这些岗位职责的时候,学生需要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互商,还要学会宽容、妥协、公平、负责任,学会替别人着想,学会尊重与配合,学会分享与共赢,培养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处理矛盾的能力。在这些不同的服务岗位上,学生能有一个机会去发现与发挥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喜欢的东西,不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自己和集体、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人人有岗满足了学生的归属需求。每个学生一个岗位,这正好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了解和参与班级事务,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积极进行自我管理,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每个学生都承担一份责任,班级的成绩与每一个学生紧密相关,班级取得的成绩又会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这就让学生成为班级中的主体和主人,让学生更有归属感,更有主人翁意识,更有责任心,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班级文化,让学生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让教室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家园,班级组织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源。
人人有岗满足了学生的安全需求。每名学生都有一个岗位,有自己的“责任田”,也就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重身份,都拥有平等的领导与被领导的机会,这就平衡了每一个学生由于是否在班级担任职位而造成的差异性,保证了教室里的公正性,让学生更有安全感、公平感和平等感。
面对公众的担心,当然也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要做好观念引导。老师和家长要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进行家校合育,不要把社会上的一套规则带入学生的教育,而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班干部本来就不是官,而是服务者,人人都是班干部,并不是让人人都当官,而是让每一名学生服务班级,职务没有大小、贵贱之分,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最棒的,就是为班级作贡献。
要加强学生分析和岗位设计。老师应该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可能和需要,设计适合他们的岗位,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引导他们的个性获得积极自主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要加强过程管理。成人对儿童的“发现”和“引导”至关重要,教师和家长要教给他们工作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使班级快速地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提升问题解决、协商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其领导力,从而在推进社会化过程中,培养起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加强实施设计。可以实行轮岗制,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有趣的地方和难处,培养能上能下、赢得起也输得起的成长性思维和能力,同时也提高其同理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