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产教综合体:产教融合的创新平台

[db:作者]  2021-12-28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学生在实训中心实训。
资料图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应鼓励区域、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推进实体化运作。”针对企业参与渠道不通畅的问题,如何通过实体化运作,搭建具有校企平等话语权的平台,增强企业参与动力,是实现产与教真“融”真“合”的关键。

    搭建“实体化”新平台

    产教综合体是实施产教融合的虚拟实体,它由以学校实训中心、研发中心、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为载体,以学校资产经营公司为桥梁,校企各方运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共建多家股份制、独立法人的实体公司组成。其中,组建实体公司是难点,也是产教综合体能否顺利走上实体化道路的关键。职业学校在组建实体公司中,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股权结构组成多样化。学校可根据发展实际,选择组建生产、培训服务、研发等不同类型的实体公司。以生产类实体公司为例,可采用“资产+技术+订单+资本”股权结构模式,学校以实验实训设备、教学场地等固定资产入股,企业以技术、订单和资本入股。学校与企业的“资产联姻”,可以盘活学校国有资产,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还能发挥企业资金、订单和企业管理等优势。

    二是合作企业资源结合最优化。什么样的企业是适合的合作对象?笔者认为,应选择区域内的头部企业、大型企业以及成长型企业开展合作,这些企业与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相匹配,并具有一定的人员、资本和技术规模,发展潜力大,技术水平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由于同在区域内,这些企业也更愿意通过设备捐赠、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共享知识产权等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强的带动作用。

    三是国有资产流失风险最小化。公办职业学校一旦与企业有了资产上的利益捆绑,就容易踩到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这也是大多数公办职业学校对于混合所有制办学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因此,双方合作在股权架构明晰后,应优化决策执行路径,在签订投资经营协议时通过对重资产投入的公司设置股权下限、设置一票否决权等措施,确保各方的平等话语权和利益平衡,降低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构建“三融三通”新机制

    实体化平台搭建后,如何建立起“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的常态化运行机制,保障不同利益主体在博弈中实现双赢,是平台能否真正发挥效应的关键。在平台运行中,可探索建立“三融三通”运行机制。

    一方面,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三融合”。一是将企业的真实岗位能力需求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内容和标准,实现培养目标融合;二是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和技术研发项目作为学校教学内容载体,校企双方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融合;三是校企双方要建立弹性的教学组织方式,设计一体化校企学习内容,解决教学安排与企业生产的冲突,实现培养方式融合。

    另一方面,实现管理政策、人员身份、分配方式“三打通”。一是建立学校层面与实体公司对话机制,共同成立议事决策机构,实现管理层面的政策打通;二是进入实体公司的学校教职工保留学校人事关系,遵循“职岗对应,岗变薪变”原则,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晋级等政策上给予突破,实现身份打通;三是学校和实体公司双方按占股实行分红,学校提高设备利用率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利益分配打通。

    打造“产学研训创”一体化新形态

    产教融合的生态效应在于其综合职能的有效发挥,通过产教综合体真实生产、实训教学、科技研发、社会培训、创新创业等各要素的一体化建设,最大限度以产助学、以研促产,学训结合、训创融合,形成良性循环。

    围绕协同育人,实现“产学一体”。通过校企双方设备、场地、师资技术团队共享、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等手段,合作开发生产标准和教学资源,实施分段分层培养、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培养,推动教学组织与企业生产紧密契合。

    依托研发平台,实现“产研一体”。依托产教综合体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及搭建的研发平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利用职业学校企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应用技术服务平台,保障技术研究成果落地,使“研发工程师”和“能工巧匠”紧密结合。

    聚焦产业新技术,实现“产训一体”。依托产教综合体的真实生产,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对内开展项目制、导师制培训,进行拔尖人才培养,对外开展“技术技能提升”等培训项目,有效助力高端技术人才的输出。

    激发创新创业,实现“产创一体”。通过成立创客空间,开展各项创客活动,充分利用产教综合体实验实训平台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师资力量、创新实践教育资源和创业的丰富经验,共同开展创业活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同时将优质项目进行产业化。

    实施产教融合“全链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产教融合落地于人才培养,关键是要实现专业课程链与产业链和创新链更加匹配,实施全链式人才培养。

    一是校企协同创新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发挥产教综合体实体公司场地、技术、设备优势,建成开放式教学实训车间,组建校企无界化“讲师团”,以岗位认知与基础训练、专项训练、岗位综合实习为内容,模块化选修,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先期安排学习基础性专业实践课程,后期设置企业真实产品和企业实践内容的模块化选修课,保障“工”与“学”在内容和进程上的衔接,提升岗位能力。

    二是校企协同推行学研互动“项目导师制”。对接新技术岗位能力需求,依托产教综合体实体公司,实施校企双导师指导下的“项目导师制”。将企业培训或生产的实际案例,经过凝练、派生,再设计成应用创新实践项目,学徒在不同阶段完成量身定制的导师项目,以专利、实物、实施方案等成果形式完成结题。以成果导向激励学徒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三是校企协同推进精益求精“职业素养”养成。将现代企业岗位的素养要求与课程学习、岗位实践及日常活动相结合,明确培育要素、途径、过程与考核的量化细则,在“课程、活动、管理、文化”四个方面全程融入工匠素养养成,寓育于教、寓养于行,让学生的职业情怀与职业文化底蕴得以浸润和涵养,使“工匠精神”培育落到实处。

    (作者章跃洪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副院长,娄珺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教学综合部主任)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1-07/xw_105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