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日常生活、生产、服务性三类劳动和十个任务群落实在课堂上,并顺利完成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目标,被我们视为工作的头等大事。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情况,我们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形成了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让新课标落地生根。
在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之间寻找劳动教育平衡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天津市宝坻区素有“京畿重镇,北国江南”之称,学校不远就是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水多鱼多稻米多。劳动教育离不开生活实际,开展劳动教育就要结合当地生活实际进行设计。以此为切口,学校开发出了“解剖鲫鱼”“插秧脱粒”等具有本土化特点的劳动项目课程。潮白河的鲫鱼个头均匀,白鳞红尾,头小鳞薄刺软,肉质鲜美。结合生物学科知识拓展,学生掌握解剖鲫鱼的动作要领,观察鲫鱼消化系统。
劳动教育是推进教育回归生活的有效途径。劳动课程的实施要在日常生活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找到劳动教育的平衡点,寻突破、抓切口、真落实,这是宝坻十中落实劳动教育的工作核心。
“课程+项目”让劳动教育走实走深
为了破解场地、季节等难题,学校提出了“课程+项目”灵活变通的课程模式,让课程与项目成为劳动教育的两翼,结合生活实际形成“三级五类”幸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三级”,即七、八、九三个年级,分层递进开展劳动教育。“五类”,即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五大类内容:品味生活类、劳动生产类、商业创收类、科技创新类和公益服务类。每一类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由专职教师集中授课或组织开展,每周一节。如“中餐制作”课程,教师通过视频或现场演示指导学生制作家常菜,从食材选择、烹饪工艺等环节逐一讲解。选修课则多结合课后服务,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由学生自主择课,混编班级进行授课,授课教师为本校有专长的教师或聘请家长志愿者和社会专业人士。
项目式教学不受课时、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解决了场地、季节等因素造成的不便,让劳动教育的时空更灵活。在这方面,学校开展了如下项目:一是争做新时代校园小卫士项目。学校将“校园执勤”确立为劳动教育项目,每周一个班级,学生自主报名,对各班和学校进行维护与监督。二是假期劳动项目。如寒假时,学校开展“为家人做三餐”“变废为宝的手工科技制作”“社区公益活动”三项活动。三是“我的菜园我做主”劳动项目。学校开辟绿地,组织学生开展蔬菜种植活动,每班分配一块地,并在8月和11月开展两次“丰收节”。
项目式劳动教育的实施是劳动教育课程最有效的补充。课程与项目的有机结合,让劳动教育的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成果更显著。
家校社共同打造立体劳动教育场
让劳动课程有效落地,要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学校的劳动教育瞄准让师生幸福这一核心,用多彩的课程和项目来丰富劳动教育的两翼,家校社三方共同努力,以期实现学校劳动课程顶层设计、劳动项目优化推进、家庭劳动教育有效补充的共育模式。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工作实施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中层领导、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代表为成员。组内定期研讨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校内劳动基地、签订校外劳动实习基地,打造劳动教育专业教室,配备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明确班主任为班级劳动教育项目式活动负责人,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成功举办多个项目式劳动教育活动,开设数十门劳动教育精品课程,举办两场校园开放日交流展示活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中处处是劳动的“训练场”,学校明确学生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家庭劳动教育“达标卡”,引导家长监督孩子完成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
劳动教育涉及场地、材料、季节、师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学校最大限度争取社会的支持,在师资方面,组建劳动教育家长志愿团,聘请“大国工匠”进校园。在场地方面,与农场、超市、社区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在教育合作方面,与区内高中、小学成立了劳动教育联盟,教育资源共享,还与区消防局、交警支队、土地局测绘中心、蓟州区苗圃等建立友好单位,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劳动技术指导。
(作者系天津市宝坻区第十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