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融合育人的国家政策要求,深化学前教育育人模式改革,基于“全人发展”需要,临沂第四十中学附属幼儿园整合融通育人情境,优化改革教育过程,全面统合教育力量,打造了环境融通、力量协同、内容一体、师幼共生的“全人发展”学前教育典型样本,形成了全程、全员、全域的“全环境”育人新生态,实现幼儿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谐发展。
全域情境驱动:聚焦情境育人,通过丰富、整合、优化幼儿生活情境,实现幼儿全面发展
1.创设资源、区域、时间和空间“整合融通”的动态学习情境,驱动幼儿探究、融汇、生成、迁移。基于“全人发展”需要,创设“五育融合”的九大户外区域(小山坡、小树林、沙水区、泥巴区、综合区、积木区、滚筒区、螺母区、涂鸦区)、十大工作坊(木工坊、科学室、美劳馆、生活馆、运动馆、沙画室、叮铛乐坊、绘本馆、种植园、扎染坊)、十二种园内外资源(动物、植物、天气季节、自然特性、文化历史、名人建筑、传说故事、机构职业、节日风俗、社会实践、民间游戏、特产工艺),与室内开放性区域共同实现学习情境全域化,完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创设了开放融通的空间。通过提供多元活动场,如山坡、草地、沟壑等,并打通场地间、区域间的空间壁垒,形成园内园外联结、区域内外互通的空间场域。二是提供了自然多元的材料。通过提供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的类化材料,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学习和创造。三是调整了“幼儿节奏”的弹性时间。在一日生活中允许幼儿依据个体需求缩减或延伸活动时间,以满足个体的游戏、生活、学习活动。
2.构建师幼、幼幼、亲子、幼社间“多维互动”的人际关系情境,驱动幼儿经历体验、认同、融合、共情。一维:教师充分放手,灵活把握“进”“退”时机,建构“进”“退”兼容的师幼关系情境。二维:随机或有计划地组成合作学习共同体,建构互助协作的幼幼关系情境。三维:改善亲子关系,建构民主和谐的亲子关系情境。四维:打造和社会融通的信息资源站,建构和谐多元的幼社关系情境。通过以上四维情境,驱动幼儿自主规划、协商合作、建立信任、悦纳他人,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全过程学习生发:聚焦真实生活,通过放手、观察、捕捉幼儿一日生活全过程,实现幼儿主动发展
1.园所层面:优化幼儿一日生活全过程。科学配置一日生活结构,去除不必要的“碎片化”“一刀切”的集体生活环节,如集体如厕、集体喝水等,兼顾动静交替、室内外均衡;改革作息时间,重置弹性、大单元的时间配比,使活动充分、深入地开展,满足基于幼儿成长需要的个性化活动和时间需要;加强一日生活各板块的联络互动,充分发挥衔接、过渡活动的教育价值。
2.教师层面:搭建一日生活成长“脚手架”。首先,创设真实、对话的生活环境,让幼儿与环境建立积极的关系;其次,全方位观察、倾听并客观解读幼儿行为,了解幼儿生命成长状态;最后,通过科学评价支持幼儿的全面发展,使幼儿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环境呈现积极的正相关样态。
3.幼儿层面:支持幼儿自主管理一日生活。在一日生活中实行自主管理,如入园自主签到、区域活动、自主进餐、按需加点等,充分支持幼儿自主生活、自主游戏、自主学习。幼儿根据成长内需主动探索未知,构建了基于一日生活全过程的指向高阶思维的“Q(问题)—D(行动)—G(生长)”学习模式。
全员力量协同:聚焦育人同心圆,依托“政、园、家、社”等力量协同,实现有序、融合育人格局
建构“政、园、家、社”“四位一体”的资源协同机制,统筹融合政府部门、园所、家庭和社区等各类育人资源,形成幼儿与社会环境间有序、融合发展的生态链。一是政府部门牵头成立基地,搭建区域联盟等平台,建立资源协同链;二是建立园所和社区合作机制,并多方实地调研周边环境,绘制资源地图,形成社会资源库;三是园所和家庭深入互动,如开展家长教研日、家长沙龙、家长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实现家园理念的协同一致;四是在幼儿园中,依托班级、年级、园级三个层面有效衔接,辅以教育对象、组织实施、人员运作的螺旋式匹配发展,确保教育工作层层推进。
临沂第四十中学附属幼儿园将继续遵循“人境互动、师幼共生”的办园主张,以幼儿个体发展逻辑为指针,围绕“自主、求真、和谐、愉悦、开放”的理念,通过“全环境”育人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全人发展”,实现教育增值,铺就幼儿成长底色。(鹿爱莲 孙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