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探索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发展的规律,深化校地深度融合,在服务乡村振兴、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上下功夫、求突破,构建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发展的理论模型,获得全国定向士官培养院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山东省军民融合院校、山东省绿色学校荣誉称号。
助推乡村振兴,把担当立足在时代需求上
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赋能“三农”工作的开展。一是深度对接地方花卉产业,与青州市政府部门共建花卉学院,现已开发花卉品种3000多个,年交易额120多亿元,助力“小花朵”变成“大产业”。二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牵头成立潍坊乡村电商学院,建成集“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电商运营+人才输出”于一体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构建“校企村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为产业振兴、区域发展培养高素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3000余人。三是与山东润德农业开发集团等单位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组建青年电商服务队,为农产品提供直播销售平台,拓宽青州柿饼、安丘大姜、临朐樱桃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月销售额达2亿多元。四是助力美丽乡村人才振兴,校政共建山东省首家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学院,组建184人的培训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建设工匠进行技能培训,为乡村建设培养高素质“乡村建造师”“工程指导师”。五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针对潍坊西部山区山楂销售难的问题,组织科研攻关团队开展山楂干红酒酿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牵头制定《全国山楂酒行业标准》,获山东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并实现成果转化,建成国内首条山楂干红生产线,年产值近3亿元,年增加农民收入3000余万元。
助阵军民融合,把特色聚焦在军地协同育人上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目标是统筹富国与强军、发展与安全、经济与国防,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并从七个方面进行了统筹,其中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完善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重中之重。学院自2013年被确定为定向培养士官院校以来,紧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构建“部队+院校”有机融合的士官生培养模式,打造“校中之军”特色文化品牌。经过9年探索实践,定向士官培养已发展为2个兵种、4个专业,已为部队输送2269名优秀士官人才,其中300余人受嘉奖,400余人担任骨干,350余人在各级比武中获奖,16人考入军官院校,9人参加天安门国庆阅兵,士官综合能力得到了部队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获评全国“军民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示范基地”。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把专业建设在产业链条上
以服务区域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为主线,全面启动专业升级改造工程,以“校企合作+”和“数字技术+”为手段,创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紧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特别是针对人工智能等领域“卡脖子”技术,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匠造专班”,建成沉浸式的学习工场“匠造中心”,并以企业现场工程师标准,线上线下校企协同育人,每年为企业提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1000余人,助推企业成长为千亿级大型高科技企业和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二是紧密对接新兴产业,紧跟航空产业发展需要,与山东新锐通用航空公司、北京华联航空共建混合所有制航空工程学院,成为省内首家既拥有直升机又有独立飞行空域的高校。三是紧密对接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与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合作,建成全省首家艺术类混合所有制凤凰艺术学院和非遗产业学院,每年为地方培养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兴趣群体3000余人,拉动形成千亿级文化产业市场,并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战略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性谋划,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部署,是国家重大项目和资金投放的重点,而区域发展战略是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国家重大战略在地方上的落地方案,因此加强校地融合发展,是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力校地深度融合,梳理出校地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为学校主动融入、地方携手共进,其理论模型可表示为“11422”结构模式,即做好1个校地规划发展顶层对接,坚持1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好专业群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4个核心要素,用好“数字技术+”“校企合作+”2个关键节点,优化好内部治理和外部协调2个保障体系。学院突出地方性,努力服务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赵庆松 付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