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乡村振兴 教育有为

[db:作者]  2021-12-30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聚焦点·“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脱贫家庭辍学学生持续保持动态清零

    ■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升级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累计招生87万人,毕业55万人

    ■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实施高校专项计划,累计招生82万人

    ■开展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累计培养6.3万余人

    ■支持建设196个涉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加快培养急需紧缺涉农专业人才

    ■继续开展“红色筑梦之旅”,对接农户105万户、企业2.1万余家、签署合作协议3万余项

    数据来源:教育部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

    12月29日,记者从教育部召开的第五场“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础,以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为关键,以深化直属高校定点帮扶为抓手,扎实推进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不仅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基础工程,更是教育振兴乡村的底线任务。

    今年初,教育部将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各司局、直属单位均作为成员单位,推动政策、制度和工作体系平稳过渡。部党组成员统筹指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覆盖对口联系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大帮扶指导力度。

    “我们组织开展了开学季专项行动,建立‘一生一表’工作档案,督促各地持续做好劝返复学工作,坚决守住义务教育有保障特别是控辍保学‘底线’。今年以来,脱贫家庭辍学学生持续保持动态清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在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以精准资助促精准控辍,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数据全面实时对比。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项目,发展“互联网+”教育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已经全面实现。

    此外,教育部深入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进一步常态化,持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在巩固深化推普工作成果方面,“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惠及43.6万名彝族学前儿童,“童语同音”计划完成师资培训1.6万人次。

    刘昌亚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强动态监测,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

    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教育何为?

    “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和乡村产业的振兴,也是乡村教育的振兴。只有办好乡村教育,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说。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阵地。2021年,该省着力增强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深化推进高校服务产业革命、校农结合,设立142个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项目,带动地方政府经济增加收益约10亿元。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加快“技能贵州”建设,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和职业技能双学历提升工程;实施高等教育突破发展工程,围绕全省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这是教育战线给出的答案。

    刘昌亚表示,教育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共同确定推介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升级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累计招生87万人,毕业55万人。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实施高校专项计划,累计招生82万人。开展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累计培养6.3万余人。推进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支持建设196个涉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加快培养急需紧缺涉农专业人才。

    同时,教育部继续开展“红色筑梦之旅”,对接农户105万户、企业2.1万余家、签署合作协议3万余项。推动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面向农业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开展攻关。配合中央组织部开展东部地区对口支援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中阶段学校工作以及科技特派员工作。

    推动直属高校定点帮扶走深走实

    今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直接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5.76亿元,购买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6.22亿元,完成县乡村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11.38万人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77个。

    刘昌亚表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中涌现了许多生动案例,如清华大学在15个省份建了25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发挥校友资源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的奶山羊智能养殖系统,用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养殖全过程;中国政法大学专门建设“法治文化示范村”,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告诉记者,学校构建的“碳中和新乡村”帮扶模式,以高校智库和科技为支撑,激活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进而发展新能源、推进碳交易。目前,该模式已在广东、云南等多地推行,撬动超过40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高校人才、科技、智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形成‘国情育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乡村振兴’的全链条工作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一批示范性高、推广性好、带动力强的示范样板。”刘昌亚说。

    本报北京12月29日电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1-07/xw_112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