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元宇宙塑造师生关系新范式

网友投稿  2022-10-13 00:00:00  互联网

在教育元宇宙,学习者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
视觉中国 供图

    我们生活的时代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业态,加快了对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实践方式和时空的重构。在此背景下,元宇宙概念横空出世。

    面对奔涌而来的元宇宙浪潮,教育领域积极应变,因应信息革命的新变化新趋势,探索将元宇宙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构建教育元宇宙这一崭新的教学样态和学习场景,打造富有未来性的教育新范式。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元宇宙?它较之以前的教育技术有何独特性,给教师、学生和师生关系又会带来怎样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研判和应对这一新的学习革命和教育变革?研讨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元宇宙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开创信息时代教育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元宇宙中师生关系的打开方式

    元宇宙是对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等各种新兴技术的规模化融合。随着元宇宙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其应用的不断拓展,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并探讨元宇宙在教育领域的潜力,催生了各式各样的教育元宇宙。例如,人们通过增强现实、混合现实、虚拟现实、扩展现实等交互技术,构建起多种多样的在线教育场景,进一步丰富了情境性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通过5G、Web3.0等新型通信技术,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跨时空共享,进一步拓宽了增进实现教育公平的平台和路径;通过机器学习、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虚拟与现实交织、信息与思维联结、知识与情感互动的智慧教育场域,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师生投身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教育元宇宙从理论概念转化为实践应用,学校教育将会在未来逐步打破信息符号、时空场域和实体局限,呈现出更具泛在性、开放性和精准性的实践样态。教育元宇宙的广泛应用与学校教育样态的深刻变革,也为师生关系赋予了新的更具合理性的打开方式。

    第一,促使教育资源配置更趋便利化。在传统学校教育中,教育资源配置往往受制于学校空间限制与课程设置的时间束缚,从而使师生关系只能发生于“此时此地”。教育元宇宙则打破了学校、课堂、家庭的时空界限,消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和权力鸿沟,使教育资源可以更为集中地围绕师生之间的约定而分布,使师生关系可以在任意时间和空间进行缔结,使教学过程更加关注知识传递和情感体认,从而实现“处处可学、时时能学”。

    第二,促使教学实践过程更趋沉浸化。教学过程是师生关系得以建立的实践基础。在传统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掌握着教学过程的主动权,学生则更多处于被动地位,教学过程很容易成为“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灌输。而在教育元宇宙中,借由数字孪生、渲染技术、触摸感知技术等,现实的教学过程将会变成具体的可知可感的数字信息,现实的教学场景将会变成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在这一场景中,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创制和调整,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深入互动,增强自身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代入感,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有机联动的沉浸化过程。

    第三,促使教学效果评价更趋科学化。教学效果是评价师生关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学效果的评价权往往由教师所掌握,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取决于某一时间点上的学生成绩。然而在教育元宇宙中,借由相应的身份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通过检测师生穿戴设备及其采集的生物数据,还可以对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开展情绪识别、知识受益、价值认同等分析。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评价的短板,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素养的共同提升。

    第四,促使教师和学生关系更趋平等化。随着教学资源配置、教学实践过程、教学效果评价的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将发生深刻变化。与以往各类在线教学方式相比,教育元宇宙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破除了师生因身份认证和使用权限而带来的资源垄断,弥合了师生基于阶级、地位、职业等差异而产生的权力鸿沟,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以平等的身份成为元宇宙的“联合创始人”。从更深层次来看,教育元宇宙中的师生身份并非固定不变的,教师不再是教学权力的绝对拥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陪伴者和督促者;学生也不再是绝对被动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自我学习的主人,由此师生关系将更具民主性、平等化特征。

    教育元宇宙中师生关系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崭新教育形态,以虚实交融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元宇宙,拥有以往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变革效应。正因如此,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必须深入研判其可能存在的教育隐患,积极应对教育元宇宙可能给师生关系带来的严峻挑战。

    挑战师生关系的知识基础。师生关系的确立建基于教师和学生在知识基础上的差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既有先行“闻道”的知识优势,又有专攻“术业”的经验积累。然而在教育元宇宙中,学生习得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更加依赖于通过外接智能装置完成知识的无限量存储和极速计算,甚至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经由搜索引擎的“扫一扫”就可以实现“所见即所知”。这种自主化、分布化的认知外包方式,极大提升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率,有助于消除前互联网时代师生关系因知识多寡而产生的权力差距、因信息数量无限与信息处理能力有限而产生的认知差距。在此背景下,如何重塑师生关系的知识基础,既深入挖掘教育元宇宙的技术优势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率,又充分发挥教师的独特功能和作用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避免学生因过度沉溺于技术便利而导致记忆能力衰退、推理能力削弱、批判意识丧失,是教育元宇宙给师生关系提出的重要课题。

    挑战师生关系的角色身份。师生关系的确立发端于教师和学生基于现实社会分工所形成的角色身份以及这种角色身份所附着的社会责任和具体内容。相较于现实世界中的师生关系,教育元宇宙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角色进行数字化设定,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部活动进行数字化表达。由此,教师和学生便在现实社会角色身份基础上获得了各自的“虚拟身份”。换言之,在教育元宇宙中,教师和学生借助技术既可以对自己的面容、口音和体态特征进行自由编辑,也可以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创造水平进行加工调整,从而使师生关系的角色身份不再依赖于现实的社会分工,而是诉诸自我偏好与数字技术的综合作用,由此所产生的角色身份可谓虚实交融、真假莫辨。这种数字化的虚拟身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客观地反映师生关系,又在多大程度上冲击和挑战师生关系赖以存续的基础,则是需要深入研判和分析的难题。

    挑战师生关系的实践方式。师生关系的确立依托于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实践。这种实践在现实世界中往往表现为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教师只有付出自己的精神和情感,才能及时准确觉察到学生的内在需要、成长节奏和思想心理变化。然而,在教育元宇宙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则不再仅仅依靠语言或肢体动作,而是通过由数字孪生、数字替身等技术构成的知觉系统,感知和研判彼此的数字化虚拟身份和生命体征。如此一来,这种体征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切近或脱离师生的实际情况,这种交往又在多大程度上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是教育元宇宙中师生关系面临的另一重要挑战。

    挑战师生关系的价值规范。师生关系的确立遵循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在我国,这种规范既赋予教师以师道尊严和道德责任,也要求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因为师生关系不仅指涉知识的传授与习得,更肩负着传承和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使命。然而,在以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教育元宇宙中,学生往往可以不经过价值激励和奋斗过程,直接通过信息输入和感官刺激来获得精神满足;不经过教师引导,直接通过多种多样的知识学习来确定自我价值取向。这种虚拟化的生存体验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既是一种游戏化的感官享受,也是一种基于算法推荐的被动投喂,倘若不加以引导和规范,便很容易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严峻挑战。

    教育元宇宙中师生关系的破局之道

    着眼教育元宇宙发展大势,应对师生关系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要紧紧围绕构建师生共同体,着力探索新技术革命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全面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如果说前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中心,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教育元宇宙中的师生关系则越来越趋向于以学习为中心。换言之,在教育元宇宙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具体展开,不再是强制性地把学生放置于特定的教育情境,也不是固定化地把学生局限于特定的教育内容,而是把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情境与教育内容的共同创设者,推动师生关系实现从“教授”到“学习”、从“分离”到“融合”的发展和跃迁。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学习内容引导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协作实现共同进步,通过各种推荐算法获取饱和度较高、价值性较大的教育信息。同时,还要通过虚拟现实课堂、模拟教学环境,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数字身份及其相互关系,确保师生双方都可以即时即地、相辅相成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要坚持用创造激发创造、用发现引导发现,引导师生在互动协作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从体验到认知的过渡和飞跃,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构建师生情感共同体。教育元宇宙是一种注重具身学习和感知体验的教育教学形态。在教育元宇宙中,教师和学生与其说是一种基于知识链接的社会关系,不如说是一种基于共同价值观和深层次情感互动的情感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得以建立的前提,在于师生双方同时在场,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并感同身受。为此,要深入理解和运用元宇宙技术的去中心化分布特征,通过打造形式多样的虚拟教学场景,确保师生都能以平等的姿态深度介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推动师生关系从以地缘、学缘为基础的师承范式,走向以兴趣、爱好、认同为核心的情感范式。同时,要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和算法技术,研究甄别不同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通过制定精准画像和翻转课堂,实现标靶式的情感唤醒,从而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激发起更为深层、更为持久的情感共鸣。

    构建师生道德共同体。教育元宇宙凭借去中心化的网络连接和教育资源的便利化配置,有望缓解现实世界长期面临的教育利益的稀缺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等难题。在教育元宇宙中,师生交往的道德规范尽管没有绝对权威的裁判者,但经由师生共同协作所创制的虚拟教育教学情境,并不是脱离教育本质、毫无价值规约的“道德飞地”,而是现实社会关系及其价值观念的投射和延续。有鉴于此,要切实做好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政策对接,加强社会核心价值与网络伦理道德的规范对接,探索构建看似无形、实则有意的虚拟教育场域,确保每个“入场”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切身感受到该场域的价值立场、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都能根据该场域的具体要求适时主动地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要将教育元宇宙中的师生关系,牢牢建基于共同的道德理想和行为标准之上,通过绘制线上与线下相互连接、虚拟与现实相互融通的“道德同心圆”,引导师生凝聚形成共同的道德力量。

    (作者单位系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CKS067]成果)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0-13/xw_1124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