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论·教育篇
编者按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隆重开幕。党的二十大报告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对教育事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教育科学版自本日起开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论·教育篇”栏目,约请专家学者撰写学习体会,以期为教育领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提供参考。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我有幸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思想深邃、鼓舞人心的报告。报告字里行间闪烁着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卓越的政治智慧、强烈的使命担当、崇高的人格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的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中,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这为当前教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充分认清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充分认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意义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对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十分重要。我国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首先,充分认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需要。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就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作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中之重,明确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为了人民办好教育、依靠人民办强教育、让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的决心和信心,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准。
其次,充分认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需要。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更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作用。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确保党的事业薪火永存、国家发展优势显著、人民团结进步,赢得中华民族光明前景。
再其次,充分认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为坚持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人民性的核心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就要防止人的片面的发展、畸形的发展、不自由的发展、不充分的发展。这既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问题。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使命。自觉服务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题中之义和不懈追求。
最后,充分认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需要。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通过充分发挥其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造就人才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深刻理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要义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不变初心、不倦使命,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所在、责任所系。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上,只有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全面把握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要义,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育人的根本在立德,立德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核心是立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关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优先发展的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并日益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事业是否优先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在财政资金安排中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在公共资源配置中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才能以教育的优先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体系完整的教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就必须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多样、民办教育优质规范,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创新发展,从而建立起结构合理、完整的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促进公平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再次强调,促进教育公平。以有教无类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以因材施教促进教育过程公平,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以各得其所促进教育结果公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缩小教育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差距,加快教育数字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改革创新的教育。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通过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通过深化办学体制和“放管服”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战略性科技力量的作用。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提高质量的教育。目前,我国教育还明显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相对滞后于教育规模的扩张,面临着在较好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基础上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强烈期盼问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必须自觉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注重内涵提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努力协调好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落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践要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永无止境、任重道远的奋进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不渝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总要求,切实增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政治自觉、情感自觉和行动自觉。
增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政治自觉。从一定意义上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身就是政治,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通过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通过提升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令人赞叹的历史性成就、发生这些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革,是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有了最可靠的“主心骨”;是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才有了行动上的“指南针”。我们要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新发展格局中谋划教育发展新思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增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情感自觉。满怀深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认清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任何时候都要坚决站稳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与祖国共进、与人民同行。我们要充分了解家长、学生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各项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把握实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针对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增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行动自觉。要通过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保证党的全面领导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中全面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础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以教育数字化引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为师生提供能用好用的数字化资源,筑牢数据安全底线。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使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最新成果、党和国家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人类文化知识积累与科技创新成果,确保教材学段衔接顺畅、学科统筹协调。
(作者系国家总督学顾问、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