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幼小科学衔接
“亲爱的小元宝们,语文书喜欢红色,就像鲜艳的红领巾一样。你们知道学校哪里有一面红色的墙吗?快去找找吧!”新学期伊始,在一堂新生衔接课上,四川天府新区元音小学一年级(5)班的孩子们兴奋地围着语文教师易涵,仔细倾听“小魔怪”留下的线索,这可是他们找到语文课本的关键。
开学第一周,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易涵以孩子们熟悉的绘本为线索,将课堂延伸出教室,引导孩子们一边寻书,一边熟悉校园环境。
“行政推动、教研统筹、集团推进、园校实施。”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卫健工委副书记,社区治理和社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远东介绍,作为四川省幼小科学衔接省级实验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以下简称“天府新区”)从2021年9月启动区域试点改革,坚持以儿童为本,面向幼小衔接中的难点突击,着力打破幼小壁垒,并充分联动家校社企,构建幼小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如何打破壁垒,做到真衔接?
行政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幼小双向奔赴
“成人更换环境尚且需要适应的过程,何况是那么小的孩子。”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紧密相邻的教育阶段,但两个阶段的学习生活却有较大差异。谈起幼小衔接,四川天府新区第六小学校长张晓蓉首先就感叹“衔接之难”。
这样的“难”是多方面的,对孩子和家长来说是个挑战,对幼儿园和小学来说难在“互通”。“幼儿对小学是陌生的,小学教师也缺少了解幼儿的机会。很多时候,衔接工作看似做了,却并没有真正搭建起幼小间的桥梁。”在张晓蓉看来,幼儿园与小学各自为政的现象仍然存在。
天府新区在幼小衔接改革前期的一项调研结果,也证实了张晓蓉的观点。
一部分民办园存在“小学化”倾向,一些幼儿园和小学之间互不相通,幼小衔接存在“一头热”等情况。天府新区教科院学前教研员彭庆告诉记者,天府新区目前有141所幼儿园、43所小学,如何打通园与园之间、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壁垒,实现各主体间的资源统合、携手联动,是改革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针对问题,天府新区从整体着眼,成立了以社区治理和社事局局长为组长、行政口和业务口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为组员的“幼小科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整合多方资源,以行政推动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行政去推动,教研去统筹,集团化推进,校园去执行。”四川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教育处学前组组长张弟介绍,在机制层面明确任务内容后,天府新区以教育集团为单位,逐步探索建立了纵向衔接联动消除壁垒、横向协同互助共享的“纵横联动机制”。
以天府中学教育集团为例,集团内联合16所幼儿园、6所小学共同建立“幼小衔接项目中心”,并构建“三层三推进”工作机制,通过园长与校长、业务园长与一年级级部主任、幼儿教师与一年级教师的层层对接,开展活动便利了起来,园校双方“热络”了起来。天府第七中学教育集团则借助集团、区级、市级、国家级等各级平台,融合多方资源,整合专家、名师专业力量开展了多次联合调研。
“幼小衔接一定是个双向的奔赴,不是单靠一方就能够做好的。”四川天府新区元音幼儿园园长徐途琼说。
如何深度融合,做到科学衔接?
互换课堂+联合教研,走向课程衔接
“幼小衔接不是一个想当然的事情,科学衔接尤为重要。”彭庆说,科学的准备要求遵循幼儿成长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全面渗透,而不能是幼儿园和小学基于各自的认知去“想当然”地开展工作,相互的沟通和了解必不可少。在天府新区,避免这种“想当然”的途径,是通过“互换课堂”和“联合教研”,推动课程深度融合。
“每一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书包,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书包呀?”在元音幼儿园大(3)班的教室里,一项关于整理书包的活动正在进行。教师温柔地提醒围坐一圈的孩子:“回答问题时,要记得先举手示意哦。”
“在教师去小学调研和跟岗后,整理书包活动得到了针对性优化。”徐途琼介绍,每年的5月和6月是元音小学与元音幼儿园共同开展的“跟岗月”。其间,幼儿园教师带着幼儿“探秘”小学校园、小学教师在幼儿园全日制跟岗,在这样的“互换课堂”沉浸式体验中,双方教师慢慢发现不同学段真正的差异。
今年5月,元音小学一年级教师游丹就经历了两周的课堂互换。在元音幼儿园,一个大班孩子让她印象深刻。“小朋友掌握了很多昆虫相关知识,他的表达能力也超出了我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想象。”虽然是个案,却引发了游丹的思考:我在教学中是不是太从主观经验出发了?我是不是高估或低估了刚入学孩子的能力?
在这样的互换中,教师的疑问如何解答?如何深化到后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联合教研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天府新区,幼小学段已建立了互通互融的联合教研制度,实行“一月一园(校)内教研”“一月一互动教研”“一期一推广性教研”的长效机制,通过联合教研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在联合教研中,许多幼儿园和小学也创生了很多新方法。以作为省级试点的元音幼儿园、元音小学为例,分别成立“元音儿童中心”和“元音研究院”,这都是以儿童为中心,科学推动幼小衔接的有力载体;同时,利用入园(校)跟岗、幼小师徒结对、教学共构等形式,建立“每月一主题、每月一活动”幼小互访制度;在课程内容、课程管理上深化衔接内涵,并以主题单元、活动周、活动月为时间轴,联合开展系列项目研究和各种创新衔接活动,促进幼小无缝衔接。
如何面向社会,形成教育生态?
家校社企联动,构建科学衔接氛围
“不上衔接班跟不上进度”“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幼小衔接不断被家长重视的当下,不少社会机构也在制造和传播着这样的焦虑。
在元音小学校长董先惠看来,许多家长和机构把幼小衔接窄化为单一的学习准备,从小学教师反映的情况来看,因为部分机构师资专业性不强,提前进行过知识学习的孩子可能存在拼音发音不标准、写字姿势不正确的情况。
“扪心自问,当周围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去‘幼小衔接班’超前学习的时候,从事教育行业的我们能坚定内心不去‘抢跑’吗?”四川天府新区第一幼儿园园长代静认为,解决焦虑的关键在于评价标准的改变,标准的改变则需要教育的合力,需要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因此,天府新区在推动幼小衔接工作中,特别注重家园校协同沟通和共育机制,倡导园校通过运用属地街道、社区资源,以组织联建、活动联办、社校联育、品牌联创、发展联动等方法,加强区域家校社企多层次、全方位交流合作,营造科学衔接的氛围。
“不夸大幼小衔接的意义、作用和难处,要科学实现自然过渡。”为了让家长认同科学的教育理念,四川天府新区永兴小学校长张胜兵亲自“出马”,以讲座形式向家长普及幼小衔接知识,并特邀儿童阅读专家指导家长读故事、讲故事,培养“故事爸妈”,教会家长以故事为载体密切亲子关系,陪伴孩子迎接一年级的到来。而这样的讲座不仅面向一年级新生家长,还向片区幼儿园的家长开放。
在“元音儿童中心”,幼儿园与家长、社区、企业合作开展了丰富的活动,比如由律师家长带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阐释与解读讲座、社区工作者带来的“幼小衔接的三大关键”专题交流等。徐途琼发现,家长在活动的点点滴滴中逐步建立起对学校的信任,放心把孩子送入幼儿园、看着他们奔向小学,也慢慢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习,以平稳心态静待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