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如何认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价值使命,更好推进后疫情时代全球融合式创新和合作,培养青年人才全球胜任力的责任和担当,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回答的世界之问之一。
从世界高等教育历史变迁中把握历史方位,增强大学赋能人类幸福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伴随技术变革需求,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技术研究、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肩负越来越多社会职能。工业革命之后,为更好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一大批以研究为导向的研究型大学涌现,逐渐成为高水平大学的代表,并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生了深刻影响。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已成为国际共识,需要全球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创新和全球治理和谐发展的国际人才,更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发展中不断跨越。中国高等教育扎根中国大地,不断探索、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与时代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在世界高等教育和全球社会发展中传递了中国声音,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赋能全球和谐发展。南航作为中国首批航空高等院校,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服务支撑行业变革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深化科教产教融合发展,培养国际化、高水平工程人才。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时代方位,强化大学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的改革发展。深刻把握当今全球社会发展趋势,勇立时代潮头、顺应时代大势,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前提基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都面临着新要求、新挑战和新使命,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互信是应对变局重要的有效方式。通过教育协同、创新协同、发展协同,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
现代技术变革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今天,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世界一流高校就是要立足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大势,在学科上统筹考虑、精准布局,尤其要加大基础学科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共同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国际环境演变为高等教育赋予了新使命。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传统的地区战争与冲突等问题,还包括可持续绿色发展等非传统发展议题。基于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世界一流大学更应保持办学定力,守牢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全世界繁荣、和平、稳定、持续发展贡献高等教育的智慧。
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把握发展方位,持续深化一流大学开放融合创新发展。面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挑战,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一流高校,都应秉持开放、包容、平等、创新的合作理念,引领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技术革新、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南航始终秉持开放办学、开放创新、开放合作、开放共赢的理念,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服务行业变革和社会发展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聚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强化特色发展优势。坚持“三航”特色发展是学校的国际化特色“名片”。南航深耕“三航”领域,构建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主体,以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双一流”学科建设群,不断完善“一流工科、卓越理科、精品文科、特色交叉”高标准学科布局,切实将“三航”特色优势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全过程,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研究院、综合能源研究院、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等学科交叉融合平台。
聚力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国际协同创新能力。面向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和区域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国内外科研合作资源,开展国际协同创新。紧密围绕“可持续制造”等领域共建近20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强化国际基础前沿研究;全方位加强学校与社会、政府、国际组织和行业的融合互通,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科研计划和学术组织,联合美国垂直飞行协会等8个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国际直升机教育联盟,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空中丝路联盟”。
聚力建设人才中心,不断深化科教产教融合。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打造海外人才智库,构建起外籍高层次专家、海内外教学名师、外国青年人才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多名外籍教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入选玛丽·居里国际学者计划、海外院士,学校拥有海外学习、深造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近80%。坚持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搭建起高层次、宽领域、多类型的国际联合人才培养平台,其中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成立人才培养中心和联合学院,培育了一批有国际视野的工程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