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课后服务从“留住学生”向“吸引学生”转变

[db:作者]  2022-03-23 06:47:02  互联网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既是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和学生选择的民生工程,也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优质均衡、彰显特色的发展工程。为保障课后服务高质量实施和可持续发展,北京市部分区和学校采用课程化策略实施课后服务,即在课后服务设置内容、形态和方式多样的选择性课程,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针对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供给数量不足、内容单一、质量差异等问题,区域层面要加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和优质资源辐射力度,积极探索高质量、多样态的课后服务供给模式,不断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

    规划指导整体提升。区级层面侧重对课后服务性质和功能进行准确定位,从学校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课内课后课程一体化设计角度,整体规划课后服务育人目标、发展阶段和各阶段供给重点,切实指导学校整合多方教育资源丰富课程门类,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结构,整体提升区域课后服务水平。如西城区将课后服务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在学生拓展学习、实践活动、社会交往和自主发展等方面的功能,提出课后服务从丰富供给向精品供给和个性供给发展,加大对学校的资源支持、业务指导以提升学校课后服务建设水平,从基本的“5+2”、义务教育学校、有需求学生的全覆盖向高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方向发展,逐步实现课后服务从“留住学生”到“吸引学生”和“发展学生”转变。

    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区级层面侧重对学生课后服务需求进行周期性评估,并对校内外资源、区域特色课程等进行盘点,多方协作加强对资源的整合性利用和创新性开发。一是加强校际的资源共享和课程辐射,如学区内各学校之间、集团校各校区之间、手拉手学校之间,加强对优势学科、特色课程、优质师资、共有资源等的共享。二是建立区域课程资源中心或赋予校外机构如少年宫、科技馆等新的功能,由其开发系列性主题课程进行集中授课或送课进校,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三是统筹调用区域内优质资源,如通过优秀教师跨校交流、特色校本课程升级共享、设立课后服务专门项目和服务团队等,通过优质资源再分配和有序流动实现课后服务的优质均衡。四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加强与社会资源的联动。通过“政府+社会”“学校+机构”等协同机制,用好区域内外文化艺术场馆、体育场馆、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平台,保障课后服务所需。

    重点开发彰显特色。区域层面侧重依托教育特色和优势资源,从弥补学校课程不足、集成区域优质资源、彰显区域育人特色出发,开发主题性、系列性的综合课程、项目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等特色课程群,扩大了优质资源覆盖面。如海淀区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开发红色研学实践课程,围绕大概念设计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活动,鼓励学校积极开设体育特色课程并推出系列区级赛事,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丰台区依托特色学校开发STEAM课程,探索“STEAM+”本土化教师培养模式;密云区将劳动教育与课后服务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的整合。

    平台集约全面覆盖。区域层面侧重构建平台化服务管理体系,搭建政府、学校、社会机构、家长和学生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通过平台管理实现一站式服务,实现资源统一调配、标准统一制定、监管评价统一实施,对课后服务进行流程化、标准化实施,且实现信息互通和实时更新,以更高效开展课后服务。如东城区建立“学院制”课程资源网,通过课程及资源的利用促进区域课后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海淀区挖掘区域内外教育资源,搭建各学区共享资源体系、专门资源微信群和资源“自选超市”,形成《学校课后服务资源手册》,提供可选择的课程菜单,标明可共享资源所属单位、适用范围、开放时间、使用要求等,为学校精准对接资源、发挥资源效益、丰富教育供给发挥重要作用。

    购买服务重点保障。区域层面侧重在制定标准、规范程序、督导评价等措施基础上,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社会资源。如针对课后服务中普遍存在的艺体课程高水平专业师资缺乏、科技创新前沿课程及部分学生特需课程和学校特色类高阶课程不足等实际,区域层面通过购买服务进行重点支持。购买服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引入高水平特色课程师资,通过购买服务、合作开发、招募志愿者等方式,聘请不同领域的专业团体和个人参与校内课后服务课程开发和实施;二是引入学生需要而学校或区域却不能及时提供的优质课程,按“双减”政策要求,区域层面统一引入或赋权学校根据需求引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优质精品课程作为有益补充。在购买服务过程中,区域侧重购买服务内容的发展布局和投放取向,健全质量保障机制包括建立课程提供方资质评估和准入、课程参考性选择目录、服务质量标准、实施动态反馈和联合教研、效果评估和持续追踪等,做好整体规划、准入把关、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1-21/xw_1245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