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了家庭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把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而之前因种种原因造成家庭教育出现的“空档期”,区域如何在顶层设计上进行弥补?如何让家长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这都是新时期区域教育面临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期嘉宾———————————————————
李咏梅 辽宁省鞍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项海刚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新卫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
从“家事”上升为“国事”,区域推进家庭教育有法可依
中国教师报:在没有《家庭教育促进法》之前,区域、学校推进家庭教育只能是影响和带动,效果怎么样还要看家长的意愿。《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对区域推进家庭教育带来哪些利好?
项海刚:《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中国父母要依法带娃。这从法律层面树立起“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为我们改变家长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等不科学、不规范的家庭教育行为提供了根本遵循。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强调“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这与我们近5年在区域推广“星级家长执照工程”不谋而合。“星级家长执照工程”是由区教育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及学校共同建立的家庭教育一站式指导服务体系,属全国首创。《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星级家长执照工程”、探索家校政社育人新模式提供了法律依据。
李咏梅:《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前,区域、学校推进家庭教育更多是单向输出、单向发力,学校开设家长学校,从教师责任、师生情感等方面出发呼吁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关注,而家长更多是关注学校教育,把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对自身的责任和家庭教育内涵认识不够。《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不仅是一部法律的颁布与实施,也是对全社会的一次唤醒,是一次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家庭教育理念的推广。
张新卫:我曾经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条河,那么家庭教育就是河的上游,学校教育就是河的中游,社会教育就是河的下游。如果河的上游被污染了,中游、下游想要保持清澈是非常困难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为保证“上游”清澈提供了强大保障。
中国教师报:目前,区域整体推进家庭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
李咏梅:区域整体推进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家长习惯性认为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学校,对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性、不可替代性认识不足,往往更多关注孩子学了什么、学的怎么样,而对亲子关系、情绪管理、习惯养成、人生观世界观,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关注不够;二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以后,社会上的家庭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这些机构的教学质量如何、如何监管、由谁来监管都需要进一步规范。
张新卫:目前来说,区域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如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规范和评估规范还没有制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还没有相关细则及操作指南,缺乏专项经费合理支出的指导。
项海刚:区域整体推进家庭教育还存在理念机制等方面亟待完善的问题。比如,学校有家长学校,属教育体系;社区也有家长学校,属妇联体系。由于分属部门不同,会存在分工不清、定位不明、融通不够的现象。还有就是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力量不足。《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家庭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家庭教育缺乏专业指导的短板也凸显出来。外界可能有一个误解,认为教师做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水到渠成。其实,家庭教育指导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一个好教师不一定是一个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教师可能有一定优势,但必须进行专业培训。
从“一头热”到“双向发力”,区域推进家庭教育有路可循
中国教师报:针对区域整体推进家庭教育的这些问题,结合区域实际,您所在区域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张新卫:雨花区已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380余个,其中省市级“示范家长学校”21家,区级“示范家长学校”48家。《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后,雨花区联合湖南教育出版社完成了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的数字化升级,并以《这样爱你刚刚好》为课程蓝本,为新生代父母量身定制了0—18岁成长说明书,家长可通过自选课和必修课实现科学带娃。同时,依托数字家长学校创办了“雨花区卓越家长学院”,围绕孩子成长中遇到的教育和养育问题及新高考、考前心理辅导等热门话题,通过每月一讲持续为全区中小幼家庭提供优质在线学习资源。
不仅如此,我们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作为中小学教师的“标配”,特别为班主任提供家校共育“菜单式”培训,建设云端课程“超市”,让教师“看单点菜”。2021年开展线上线下培训100余场,1551名班主任完成线上家校共育系统培训。
李咏梅:我们重点做了三件事:一是在全市范围遴选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师和专业人士成立了鞍山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二是依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制定了《鞍山市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实施对象覆盖从幼儿到高三全学段学生家长,内容涵盖家庭沟通、父母成长等方面。三是开办了“空中家长课堂”和“社区公益教育”,通过有效整合家庭教育师资,利用互联网技术不受时空限制实时开展家庭教育服务。截至目前,共播出261期,已成为鞍山教育的品牌。
项海刚:我们主要采取三大举措。首先,全域推进“星级家长执照工程”。该工程面向0—15岁孩子家长建立“五阶段·十问题”课程体系,实现学习培训、陪伴展示、积分累计等一站式功能,形成“政府主导、教育部门推进、相关单位配合、专业机构引领、社会力量支持”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目前注册家长20万人、星级家长7.5万人、线上线下课程6900余门、学习人次230万,实现了区域覆盖、全国辐射。
其次,全面落实“汇心护航”工程。我们统筹区教育局、妇联、民政、关工委等8家单位资源,构建区域立体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持续开展系列特色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常规化、系统化。
最后,全面推出“淘活动”资源集成平台。这是刚刚开发完成的省内第一个也是最大一个基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对接学籍管理系统,统筹政府、社会组织、各类场馆等资源,集活动发布、自助报名、评价互动等于一体的校外教育资源集成平台,内容涉及非遗中心、红领巾学院等10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主题,让学生一键即能“淘”到喜欢的活动,最大限度满足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需求。目前,已吸纳113家单位进驻平台“开店”,为打造家校政社育人新模式提供“硬核”保障。
中国教师报:开展家庭教育会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承担孩子教育的绝大部分责任,甚至有部分家长彻底放手给学校,自己成了“看客”;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的家长觉得学校教育还不够好,把孩子主动推向校外辅导机构,加重焦虑情绪。您是怎样化解家校矛盾和家长焦虑的?
张新卫:雨花区主要从两方面发力,一是树立科学育人观念。除了做好宣传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改革教育评价体系。雨花区按照“五育并举+个性发展”六个板块,构建了雨花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更理性的期待。
二是筑牢校内育人主阵地。雨花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低年级游艺测评指南》,制定了《雨花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四有”课堂评价标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分学科研究制定了作业设计指南,通过“创意作业设计大赛”等方式建设智慧作业库,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让家长放心、安心。
项海刚:我也是做父母的。现在许多父母工作压力大,保证不了陪孩子的时间,或没有辅导孩子的能力,但又怀揣着对孩子的殷切期望,这是许多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的原因。要解决家校矛盾,化解家长焦虑,最重要的是让家长有安全感。在“双减”背景下,缓解家长和社会的焦虑,提高教学质量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途径。因此,我们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区各校因校施策,大胆创新,形成原创性举措、长效性机制和有效性载体,为全市乃至全省贡献“上城经验”。
从被动参与到主动选择,区域推进家庭教育有了“同盟军”
中国教师报:大家都已意识到家长支持教育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您是怎样调动家长支持教育的,让家长成为教育发展的“同盟军”?
项海刚:家长本就是教育发展的“同盟军”,因为大家奔着共同的目标——让孩子成人、成才。家长明白这一点后,自然会与我们携手共筑教育“同心圆”。我们利用“星级家长执照工程”服务平台,汇聚优秀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课程开发的“好伙伴”。同时通过开设“益家有方”“父母故事”等栏目,将典型育儿案例、先进理念方法分享给区域内外的家长,有效提升家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李咏梅:用实际行动化解家长心中的顾虑,家长自然而然就会加入学校教育阵营。我们开展“师访万家”活动,让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与家长零距离、面对面交流,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及对家长的尊重,让家长感到暖心。同时,全市中小学不断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实现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相互协调、分工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争取家长对教育发展的关心。
中国教师报:从对话能够看出,几位局长在区域推进家庭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一项工作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形成螺旋上升的态势,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面对新环境、新机遇,下一步深度推进家庭教育有什么构想和打算?
项海刚:上城在区域整体推进家庭教育方面有着高起点,下一步将对标一流、精准发力。
全力打造立体化区域家庭教育指导体系。以落实“汇心护航”工程为抓手,重点做好组织治理、资源整合、协同体系、人才培养和评价考核五个方面工作,驱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家庭教育主体之间形成彼此联系、协同互动的教育“环岛”,为家庭教育助力。
不断完善家长数字化学习平台。搭建家长成长数字学习空间系统,实现家长教育一站式服务。同时,研发文化走读电子地图、线上线下学分登记与兑换等功能,助力家长实现终身学习。
继续探索家校政社协同育人新模式。鼓励学校创新家校共育模式,拓展校社、馆校等合作空间,培育特色化家庭教育品牌。在区教育局和妇联的组织下,目前已有14个社区与学校结对形成家庭教育联盟,不断激活家校社共育强大“磁场”。
张新卫:雨花区将继续优化雨花数字家长学校课程,由普遍性课程走向个性化课程,为家庭的健康管理、亲子关系、隔代抚养和单亲家庭提供针对性课程,关注目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短板。同时,健全家长学习积分和学习激励相关制度,为家长数字化成长“画像”,引导家长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不仅如此,我们还把“亲子共读”“亲子互信”“家风故事我传承”等系列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做成区域性品牌,发挥“家校共育,见信如面”“幸福家校”等互动栏目良好沟通效应,进一步凝聚家校育人共识。
李咏梅:我们将成立鞍山市家校社共育指导中心,通过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社共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实效化,全面推动区域家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大家庭教育人才的培训和培养,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