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恩公司是从事机械加工的,可以说属于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但传统行业也需要有很多人才储备。我们合作的院校主要是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其他还有东南大学、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等。
我们公司在双元制方面投入较多。学生从中专毕业以后到我们企业,经过两三年的培养、培训和筛选,我们还会把他们送到德国总部进行再一次深造。
学校、企业有时比较关注自己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其实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重点,就是人才对培养是否满意,人才对学校是否满意,人才对企业是否满意,这其实是一个用脚投票的过程。学校教给他们的东西,他们是否得到了应用?在企业里,他们所学习的东西是否能够对以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在考虑学校和企业的满意度时,还要考虑特别重要的一点,我们的人才在学校里是学生,等他们毕业以后变成企业的员工,他们的满意度如何?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他们的期望是否得到了满足?
当然,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其他问题。
第一,怎样积极引导学生继续升学和工作?这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我觉得可能需要提前考虑。
新职教法颁布以后,发展的方向可能会更加多元化。怎样处理好升学的学生继续回到企业工作,或者说如何引导在企业工作后再去深造的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这需要我们关注。
第二,各地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技能大赛,但是这样的大赛离我们的实际应用、离产业前沿到底有多远,或者说有多近?技能大赛的项目是不是社会发展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我觉得有时比赛与实际还是有一些差距的,用的设备比较老,且比较单一,所考核的内容可能更多是一些理想化的东西。怎样在技能竞赛与实际需求之间寻求平衡?或者说,怎样减少这种冲突?
第三,有校长会把教职工和学生送到职业教育比较强或有双元制基础的企业进行提升,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提升的可能性?
真正去思考这些问题,会有利于学生更好成才,有利于学校更好为社会输送人才,当然也有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系海瑞恩精密技术(太仓)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