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学生巩固、内化知识的途径,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适时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业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和爱好,可以巧用以下几个策略。
一是作业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是制作型作业,即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DIY一些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从而认识到英语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动手制作,让学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乐趣。例如,在学完祈使句后,我就布置了让学生为校园的各个场所设计英文警示牌的作业,课间学生留心观察校园各个角落,之后顺利完成了这项作业。为了给学生一个展示机会,我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把学生精心制作的各个警示牌贴在相应位置,进行了一次设计大比拼。那天校园的绿树上便出现了“Don’t climb the trees”,花坛旁出现了“Don’t pick the flowers”的警示牌,在阅览室的窗台上放了“No talking”和“No littering”的警示牌……学生在制作、张贴、摆放的过程中,巩固了语言知识,也树立了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
还有的是实践型作业。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交流机会。例如,在学习了打电话的表达方法后,我布置了一项用英语给老师或同学打电话的作业。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打电话的任务,课下用英语询问对方电话号码并记录,并结合课文功能句创编出自己将要用到的语句,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利用课间进行练习。
二是作业内容五彩缤纷。英语课上,我经常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学习记忆单词、归纳整理重点内容。我针对上半年出现的节日,指导学生把所学节日进行梳理整合。例如,3月12日植树节Tree Planting Day、3月22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4月22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等,我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形式整理这些节日,并写出这个日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培养学生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树立家国情怀。
三是用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对于那些接受慢的学生,我采取的是帮扶和等待。例如,这学期我的要求是在假期前能背完前三个单元课文的学生,随时找我来领背诵小能手的奖状。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我要求能力较弱的学生课文会读就行,同样可以获得奖状。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读、背课文,每节课开始我都利用5—10分钟时间进行男女生PK赛,规则是找水平相当的几组学生进行比赛,如果会读就给本组加一颗星,会背诵就加两颗星。这项活动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课下能力强的学生还会主动帮助弱一点的学生提高,班级学习气氛浓厚。
事实证明,充满童趣和多元化挑战的作业,可以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与双手,帮助学生克服在语言学习中的困难,真正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作业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他们乐不思蜀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大兴区孙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