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的良好基础,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突出育人理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从“以德润人”“以德服人”“以德化人”“以德育人”“以德报人”等层面进行探索,提出“全科体系化”校本课程理念,通过“课程立校,崇德树人”实现“五育融合”的特色办学之路。
从“全人教育”到“全科发展”
“全人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重视课程建设和课程开发,将课程视为实现“全人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校开展“全科体系化”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从初期调研、评估,中期体系形成,到全科体系化“崇德”校本课程的全面推进——经历10余年研修,学校完成了从“单科独进式”到“全科体系化”校本课程建构与实施的跨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用本校的课程。”许多学校非常重视校本课程开发,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校本课程游离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体系之外,校本课程开发方向多以传统文化、区域特色为主,校本课程与学校已有课程体系内在联系不大,等等。
其实,校本课程虽然是学校自主设计、开发、管理的一些课程,但是应该包括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再开发。因此,学校将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持续和动态改进,提出“全科体系化”课程开发的思路。“全科”是相对于过去校本课程开发“单科独进”的情况,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心转向对国家课程的再开发和补充性开发。结合初中阶段所有学科课程的教学和评价需求,针对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结构特点,学校让校本课程成为学生学业质量改进的有效抓手;“体系化”是为了改善以往校本课程开发中随意散乱的局面,增强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系统性、深刻性、实效性,将核心素养充分融合在具体的学科体系之中,通过学科育人实现素养落地,通过学科互动实现教育任务的多角度达成。
从“思政案例”到“课程育人”
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课程的思政性,将红色精神融入学校育人体系,以“全学科”为脏腑,以“核心素养”为筋骨,以“五育”为血肉,以“全面发展”为灵魂。
横向上学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脉络,构建学生自主成长的四个序列,实现学生“认知—认同—树立—弘扬”的道德体验,通过校史教育、军训教育、“德文训”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具体而言,六年级培育学生“知礼、明理”,做到遵教导、知规范;七年级培育学生“懂礼、遵理”,做到守准则、明陋习;八年级培育学生“评礼、树理”,做到弃陋习、树观念;九年级培育学生“守礼、行理”,做到树榜样、扬正气。纵向上学校开发出六个一“引桥课程”:一个家校对接沟通、一个精彩课堂服务、一个感恩教育现场、一个特长衔接平台、一个见证成长盛会、一个学情分析论坛。
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文学洛神萧红》是学生的入学课程之一,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萧红、初步探究萧红小说的生命精神;通过成立“萧红读书会”、开展萧红故里踏访活动、传唱校本歌曲“萧红颂”等,引导学生走进萧红的精神世界,感悟并传承作家的爱国情怀。
根据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和育人要求,学校将红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的情境性、生动性、体验性等特点,学校倡导“把课堂搬到纪念馆”的现场式教学、“重走革命路”的体验式教学、“以实物诉说历史”的展示式教学、“讲述红色故事”的访谈式教学、“革命历史社会实践调研”的研究式教学、“创编革命题材情景剧”的参与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塑造。
依托萧红纪念馆、革命历史博物馆等教育基地,学校开展参观革命遗址、观看红色影片、学习革命传统等活动;开发校史教材,培养校史讲解员,将校史与“红色文化” 融为学生培养的“主打色”;开发有特色、有深度的红色教育阵地,组织学生行走在红色文化体验之路。
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打造了卡通绘画、泼墨山水、舞蹈、历史、军事、合唱等十余个学生社团,并以社团为载体不断开发新课程,用特色课程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当足球、排球、篮球在体育馆相遇,学生感受到运动带来的非凡魅力;当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在实验室相逢,学生体验到世界的无限奥秘;伴随着敦煌古筝的琴音袅袅,茶道社内佳茗流芳;配合着活灵活现的动作表情,影视社团笑声绕梁……
从“课程开发”到“特色生成”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核心素养落实为基础的“崇德”校本课程是学校“全科体系化”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目前已经编写了数学、语文、英语、自然生物、音乐、美术、体育、环境教育等学科的校本教材,全面覆盖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通过课程实施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主题序列,让课程形成体系。学校将育人目标细分到不同年级段的教育活动之中,纵向明确学校不同月份的德育主题、教学内容,横向提供多种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月主题教育和班教学活动序列。德育活动一个年度共九个主题,如三月是“文明礼仪”教育月,九月是“行为规范”教育月等。学校每个月紧紧围绕德育主题开展德育活动,确保德育工作“每月有方案、活动有过程、阶段有小结”。
多彩活动,用课程塑造品格。学校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契机,围绕特色主题精心设计实践体验课程,带领学生来到禁毒所进行拒绝毒品教育,步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实施国防教育,走进南岗区劳动技术教育学校开展研学之旅……在一系列活动中,学生树立了规则意识,学会了团结协作。
课程育人,让德育回归本真。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学校以实践体验为特色,设计了一系列德育课程,包括“心灵之约”“法治在线”等。从入学课程习惯养成到毕业课程感恩教育;从班会课程、劳动教育对品德的影响,到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程对家国情怀的浸润;从艺术节、音乐会,到运动会、体育节;从志愿服务课程走进社区奉献爱心,到社会实践课程走出校园体验生活……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将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融合,让德育回归本真。
阶梯作业,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校在“阶梯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方面也开展了积极尝试,更加注重各学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的针对性、侧重性、灵活性、层次性、选择性等,从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入手,改变以往作业“一刀切”的传统模式,通过分析每名学生的学力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环节和作业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通过“边设计、边实践、边反思、边研讨、边调整”的研究过程,学校形成了阶段总结、整体调整、课堂衔接、形成体系的阶段研究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学校还将“崇德”融入校园生活,践行以“蕴德”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围绕“温暖、卓越”的办学目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全科体系化”校本课程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途径,而且成为让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源泉。所有课程的实施过程均以学生为主体,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通过建立“‘五育’课程+综合课程”的全学科体系同步实施课程结构,让学生的每门课程既包括兴趣课程、体验课程,又包括建构课程、成长课程,真正将“以德促志、以智促品、以体促健、以美促情、以劳促生”的学生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