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能延续多久?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西山路小学给出了答案:100年甚至永久……
————————————————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西山路小学于1921年建校,在学校百年发展历程中,有这样一批特殊的人,他们有的一家有几代人都在这所学校上学;有的一家几代人都在这所学校任教;有的毕业于这所学校,在经历了一系列继续教育后,又回到这所学校任教;还有的家族中许多人上学工作都与这所学校颇有渊源……这群特殊的人有个特定称谓——“西小三代人”。即使历经百年的发展和变迁,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的毁灭性灾难,学校目前2156名学生中,“西小三代人”仍有686名,占到学校学生总数的31.8%;学校98名教职工中,“西小三代人”有16名,占到16.3%;学校管理层7人中,“西小三代人”有2人,占到28.6%。
无可替代的“我们校长”
谈到西山路小学,几乎所有人最先想到的是唐兆翎校长。在学校百年历史中,她任校长时间最长、任教时间最长。唐校长出生于1916年,1937年参加工作,1955年至1986年任西山路小学校长,后又被返聘3年,任校长时间长达34年,任教时间有半个世纪之久。唐兆翎出生于广东珠海唐家湾镇,与一生怀揣实业救国理想、创办47家企业(其中6家为“中国第一”)的中国近代工业化先驱唐廷枢为族亲。1876年,唐廷枢受李鸿章委派来北方勘察筹办开平煤矿并于1878年成功创办。随着开平煤矿的发展,迫切需要开办学校、医院等来满足当时职工子女的教育及就医等问题,于是,西山路小学于1921年诞生了。唐兆翎的父亲唐仲谦原为上海江南制造局工程师,当年受唐廷枢的引荐调到唐山机车车辆厂任总工程师,他后来负责过毛泽东主席所乘坐专列的检修和维护工作。西山路小学以及唐山这座城市的建立,与唐廷枢及广东珠海唐家湾镇的唐家密不可分、渊源深厚,而唐兆翎就是最早的“西小三代人”。
唐兆翎一生钟情教育。她终身未婚,把一生的全部希望、心血、理想都倾注到了她最爱的孩子身上。据已经退休多年的老教师姚天顺回忆,当时唐兆翎每天都是最早来学校,最晚离开学校,每天都会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全校师生,她能叫出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能说出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当看到有的孩子鼻涕流出来了,她会立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手绢帮孩子擦掉;冬天教室冷,她总是最早来到学校帮孩子生火炉;如果遇到犯错误的孩子,她总是柔声细语、不厌其烦地与孩子交流。她一生专注做好一件事,她没有家庭、没有子女,在她的心中只有学校,只有课堂,只有学生,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所热爱和痴迷的教育事业。
1976年唐山大地震,唐兆翎因受伤和年近九旬的老母亲一起被送到外地治疗,病情稍稍稳定后,她就千方百计与学校联系,想办法回学校。很多好心人劝她:“已经是60岁的人了,身体又受了伤,赶快退休算了!”老母亲也语重心长地劝她:“翎儿啊,快退休吧!你孤身一人无儿无女、无依无靠的,还去唐山干什么呢?伤好出院后咱们一起去北京你弟弟那儿。”外甥也一再要接她去广东,但唐兆翎坚定地说:“我哪儿都不去,地震毁了我们的校园,夺去了我们许多同志的生命,几百名学生急待入学,我不能在学校最需要我的时候一个人在外面躲清闲。”经过再三申请,唐兆翎在伤病未愈的情况下返回学校,并迅速带领师生重建校园,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仅靠全校师生员工自己动手,搭建起了12间简易教室,学校很快恢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986年9月,70岁的唐兆翎在教育岗位上离休,紧接着又被返聘3年,被开滦矿务局聘为“西山路小学名誉校长”。1989年,73岁高龄才正式离开了她一生眷恋的学校和课堂……在历代西小人心中,唐兆翎不是“唐校长”,不是“校长”,而是“我们校长”,是西小历史上永远无可替代的“我们校长”。她的一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经历了学校的几次更名和校址变迁,但所有的困难挫折和狂风暴雨,都丝毫没有动摇过她执着、专注于教育的决心和她对学校、对孩子热烈而深沉的爱。
如果说唐廷枢是唐山这座城市的奠基人,那么唐兆翎也绝对称得上是西山路小学的开拓者。1952年秋,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重点小学”;1964年学校参加全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低三组均获得集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1965年参加市球类竞赛,女篮获区级冠军,乒乓球、足球男子组均获市冠军;学校每年的升学率都名列前茅,被定为全市首批小升初免试学校,毕业生受到各中学的欢迎。
唐兆翎德高望重、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令历代西小人敬重、敬仰、钦佩和怀念。正是因为有唐兆翎对西山路小学、对几代西小人“爱与奉献”的精神引领,才有了西山路小学的百年基业长青。
“西小真是太前卫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唐山市少年宫在西山路小学对面,青年宫与学校也只有一路之隔。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孩子们能很方便地去少年宫、青年宫参加一些兴趣班的培训和学习。20世纪60年代在西山路小学上学的“西小三代人”刘小星回忆,那时下午两节课后,他们就可以去少年宫参加各种兴趣班,孩子们经常把兴趣班里所学的无线电等科学知识带到学校来,与要好的小伙伴一起偷偷把家里的半导体收音机拿来拆了重新组装,或者利用零部件组装其他好玩的东西。这种瞒着大人的初步科学体验,是刘小星他们那代人觉得最刺激、最前卫、最时髦的事。而学校关于科技教育的启蒙也比较早,据20世纪80年代在西小上学如今在北京工作的么博说,那时许多学生都没碰过电脑甚至不知道电脑是什么,他们就已经开始在学校学习编程了,想想现在铺天盖地的编程教学广告,越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深感西山路小学真是太前卫……像么博一样,因为在西小科学、科技、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启蒙而对科学产生兴趣并进一步爱上科学,建立梦想、勇于逐梦最终梦想成真的孩子不计其数……
百年来,西山路小学的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在河北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从20世纪开始,连续10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科技辅导员的教师张朝华,到现在的“70后”教师马云婷、郭建,“80后”教师李京隆、郑芳玲,“90后”教师王震等,带领学校在唐山市的学校中首开机器人课程先河,并获得河北省机器人大赛十连冠,10年内囊括了所有河北省科技创新大赛的大奖并4次进入全国比赛。西山路小学是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连续多年的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国家和省级体育院校、团体输送体育人才无数。艺术教师冯培是20世纪的西小毕业生,因为从小对艺术的耳濡目染以及深入骨髓的西小情结,初中毕业后报考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她带的学生连续20多年蝉联唐山市艺术节参演节目的一等奖,2006年她带领孩子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热爱的力量有多大,执着的信念有多强,几代人的坚守有多坚不可摧和不可估量?一张张奖状,一座座奖杯,一个个捷报,一批批学生毕业又涌进,一个个教师从黑发到白头……这些都是最好的证明。
为心中有梦的孩子筑梦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山路小学的少先队活动就名声在外,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每周升旗仪式和鼓号队在当时的开滦、唐山、河北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经常接待来自省内外的参观者和学习者。1991年,学校时任党支部书记王永琳、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张玉芬还受到了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克强的亲切接见。时至今日,学雷锋志愿者活动、少先队、鼓号队等依然是学校的特色品牌,依然是孩子的最爱,依然在接续、传承。
王永琳、张玉芬都是学校的“西小三代人”。王永琳1989年任西山路小学党支部书记,1998年至2004年任校长,任书记期间确定了“以美渗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的办学思想,正是因为她半生以校为家、扎根教育的榜样引领,她的女儿范勃馨才选择了师范教育,师范毕业后回到西小任教,几年后迅速由一名普通青年教师成长为业务骨干,并担任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河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她开设的《家长教练堂》《花季课堂》等课程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她10年时间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影响带动了周边4万余人;她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期间,培养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刘益彰、黄小宇以及河北省优秀队干部、三好学生等共计36人。
张玉芬的女儿和外孙女同样就读于西小,而且是三代的西小讲解员,对她们来讲,能够代表学校把校园生活、学校活动讲给其他同学、朋友或前来参观的嘉宾,是最幸福和自豪的事儿。张玉芬的女儿董帅上小学期间,曾是学校电声乐队的电贝司成员,20世纪90年代曾代表学校参加了河北省的比赛并获得一等奖,2007年还登上了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之后,全国顶尖艺术院校、团体纷纷向她抛来橄榄枝,但她果断放弃了所谓更好的前途和更高的收入回到家乡。如今她是唐山市最年轻的音协副主席,除了日常工作外,每个周末她都要去“唐山市银河合唱团”“唐山市红玫瑰女子合唱团”“唐山大剧院合唱团”“青少年宫合唱团”等团体做义务辅导,虽没在西小工作,却依然在自己的领域传承西小精神,践行儿时理想。
除了王永琳和张玉芬家族,学校团队中还有丁玲家族、李昊阳家族、部子汇家族、甘雨暄家族、刘小星家族等,都与西小有着百年情缘……时隔百年,历经一个个家族的几代人,如今学校的合唱团、舞蹈队、讲解员团队等依然还在,依然受到孩子的欢迎,依然给校园生活带来了丰富和精彩,依然在为一代代心中有梦的孩子筑梦。
“西小三代人”在不同年代体验了不同时期的西小教育,是西小百年发展的最好见证人,是西小不同年代、不同领域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是西小最闪亮的一张名片。虽跨越百年,但他们的热爱不改,精神不变,传承不断,坚守依旧;虽年代不同,但他们精神相通并有着根植于心的西小情结和情怀;虽角色各异,但不管是学生、家长、教师还是家人,他们灵魂共融并始终如一把西小精神、西小情怀、西小信念、西小行动、西小理想、西小力量一代一代传递;虽叫法不一,但不管是“爱与奉献”“全面加特长”还是“每个孩子都精彩”,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正视差异、全心全意为每个孩子成长助力的核心信仰始终未曾改变。
回望历史,一张张照片、一份份温暖、一丝丝牵挂、一次次动容、一股股热血、一点点感动、一次次握手,这些珍贵记忆早已成为历代西小人的精神财富,激励他们前赴后继,追求卓越。
百年西小的教育故事和三代人的百年情缘还在持续,西山路小学关于爱与信念的坚守和传递还要走得更远……
(作者系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西山路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