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也必将烙上时代的印记,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助力教育发展的教研机构,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在精准教研、片区教研管理、“微课程”研究等方面下功夫,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深入基层精准教研,促进教研质量全面提升
常规调研指导。一是聚焦薄弱学校开展“送教送培”活动。“送教送培”是常规教研工作的延伸拓展。每学期,教研室根据质量监测结果和调研情况,确定各学段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各学科教研员组织省、市、区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到薄弱学校开展“送教送培”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教学释疑解惑等,促进区域内各学校教研的互助互惠、共同发展。
二是聚焦毕业班教学引领复习备考。教研室组建调研团队深入各学校毕业班,指导制订或完善毕业班复习备考方案,开发校本复习课程和复习作业;指导教师加强试题研究,提高选题、编题、命题、解题、析题、变式拓展等能力;指导教师加强检测数据分析,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教师优化复习教学策略,与教师共同研讨建构式、主题式、专题化复习方略。
三是聚焦青年教师培养提升专业素养。新罗区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了“集中培训—分散指导—达标考核”三个阶段的培养模式。其中,分散指导采用导师制,各学科教研员结对指导近3年入职的教师,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后两个月内,深入一线开展针对青年教师的巡回听评课活动,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
蹲点教研视导。区教师进修学校根据教研力量和各学校学段师资数量的差异,安排不同学段不同时长的沉入式蹲点教研视导。视导期间,各学科教研员深入课堂随堂听课,了解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和课堂教学基本情况;全面开展作业指导,检查教师作业布置的质量、作业批阅的情况,分析作业的有效性,指导校本作业的开发和使用。
探索片际教研新模式,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组建管理团队。按照就近原则,全区划分四个片区,每个片区包含7—8所学校,由城区规模较大、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担任牵头学校,以牵头学校校长为组长,其他学校校长为成员,挂片教研员和其他特聘专家为指导组成员。在片区教研管理中,组长是牵头人和组织者,其他成员支持和配合组长工作,履行相应的职责。每学期初组长负责召集片区各校制订“片区教研管理工作计划”,探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法和措施,形成有效的教研制度,促进片区内各校协同发展。
聚焦课堂研讨。每学期由各片区推选1—2所学校承办一次涵盖所有学科的教研开放活动。教研开放活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组织开展名师教学示范、同题异构研讨、同人同题双讲双评观摩等活动,推动片区内各学校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组织联合教研。组建片区教研共同体,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骨干教师结对帮扶等形式带动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业务水平。片区内各年级各学科组建片区备课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由学科指导组成员主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备人,集中前全体成员各自备课,集中后研讨形成统一教案。不仅如此,各片区每学期汇编集备成果,供广大教师参考借鉴。
以“微课程”研究为着力点,促进区域教研信息化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以新技术改变教育发展样态成为趋势。新罗区以“微课程”研究为核心,开展全区微课题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组织开展子项目研究。一是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子项目研究。各校认真选定项目主题,以课题形式向教师进修学校申报,立项后积极组织研究。二是以学科为单位开展子项目研究。各学段、各学科以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为研究团队,申报课题立项后,区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管理中心进行专门管理,教研员负责帮助与指导。
突出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广泛开展二级培训,指导骨干教师掌握微课制作技术,完善区域微课程资源库,提高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专业化水平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建设区域网络教研平台,创新教研形式,实现区域内教师互联互通,提高教研实效;三是确定实验基地学校,各基地学校选取若干实验班,实验班在积极探索的同时梳理案例和成果做好引领,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态势。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