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成果代表一个区域内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水平,凝结着教育实践者的智慧。然而,优秀成果的产生绝不是“笔头功夫”或“包装到位”,只有以长期扎实的研究实践为基础,加之深度反思与精准提炼,方能形成教育真成果。北京市房山区以成果培育为切入点抓好教科研队伍建设,扎实推动学校的研究开展与成果总结,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研制区本化成果培育评价指标。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成果培育的评价反映成果培育所秉持的目标、理念与行为准则。同时,评价具有诊断、激励、导向作用,通过设定标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等,有助于成果培育的目标一致、精准投向。
房山区以成果培育为导向,以教科研队伍质量提升为目标,建立了系统化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优秀教学成果评价标准、教科研骨干评价标准以及科研先进校评价标准,细分维度、确立指标、明确观测点并加权赋分。作为引领学校教科研发展的风向标,科学评价引导基层学校教科研的发展。
以“优秀教学成果评价标准”为例,房山区立足区域实际将优秀教学成果的评价划分为“成果的定位与价值”“成果的过程与方法”“成果的提炼与表达”“成果的水平与创新”“成果的应用及推广”5个维度,研制“方向性”“重要性”“前瞻性”“科学性”“推广价值”等15个指标,从而结构化、客观性评价学校的成果质量。
组建课题群带动科研队伍建设。成果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发现区域教育特色、梳理学校发展方向、基于区域科研管理、带动科研人才队伍的统筹设计,只有全面规划、立足实际,方能实现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成果培育管理架构。房山区以课题群建设打造研究学习共同体,以“科研讲坛”为媒介创造研究学习交流平台,以科研视导为手段开展学校科研的过程性评价与专业指导,全面提升成果培育的质量。
针对过去科研管理条块分割、任务交叉的现象,房山区研制了《以课题群建设支持成果培育与课题管理融合方案》,按照组内同质、易于管理的原则分学段建立课题群。群内选拔群长,由各学段的科研先进校负责人轮流担任,区内选择一名科研员担任负责人。由负责人与群长沟通,收集学段科研需求,结合学段重点任务共研本学段学习指导方案并负责执行。
“科研讲坛”是房山区科研学习、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科研讲坛”每月一期,内容设计“明暗交织”。“明线”基于课题研究的关键节点,比如在申报、开题、中期、结题等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暗线”基于阶段重点与实际需求,一是面向特定人群,如针对科研管理者的培训与交流;二是面向特色主题,如关于课程建设主题的课题研究等。
启动科研视导,做真实的科研。科研视导分学段、划片进行,以科研先进校为视导典型,科研视导从学校的科研管理、过程、方法等角度开展有针对性的观察、对话、共研,以一所学校为案例全方位进行剖析,进而带动片区内其他学校提升科研能力。
“五轮”闭环式研修促成果提升。成果培育不仅要定好方向、扎实过程,成果总结也是重中之重。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常常边做边想、边做边调整,思考、灵感、经验常常是零散的。成果总结给予研究者回望梳理之契机,是理性思考和学术提炼的关键。
房山区采取“五轮”闭环式研修,旨在呈现真正有价值的成果。第一轮通识培训,以获奖的优秀教学成果总结报告为案例,为全区教师解析什么是好的成果,如何梳理提炼好的总结;第二轮专题培训,以全区教师上交的成果总结报告为案例,提取共性问题开展成果总结修改的专项培训;第三轮一对一指导,根据个性化需求,与教师面对面共研成果,协助其梳理与提炼;第四轮追踪指导,是对前期指导效果的追踪,开展实地调研,协助挖掘成果亮点;第五轮精准指导,对于一些具有显著价值的成果进行精细化研磨。通过“五轮”闭环式研修,区域成果总结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