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自学编程4年研发43款软件”登上微博“热搜”,让资源匮乏的乡村学校摇身一变,成了“数字化校园”。虽是乡村教师,却用代码改写了学校管理秩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影响了自己的学生和身边的同事……
————————————
“彭老师,你上微博‘热搜’啦!”同事兴奋地跟彭龙说。
彭龙是四川省古蔺县皇华初级中学校(简称“皇华中学”)数学教师兼教务处副主任。得知消息那天是2021年2月3日,正值学期末,忙得不可开交的他已经记不清是哪个同事最先说起的。
彭龙打开微博,“乡村教师自学编程4年研发43款软件”赫然挂在热搜上,央视网等媒体也推送了这一新闻。
“当时非常激动,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平时不太用微博的彭龙补充,“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竟然能登上热搜?”
“高手在民间”“真心别小看乡村学校,人才多着嘞”“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看得更远”“彭老师不愧是数学老师,我就是少了一根‘科技弦’,哈哈”,还有网友调侃他“头发还在”,顺便加了一个点赞的表情。
看到这一留言,彭龙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头发。1988年出生的他看起来有些憨厚,黝黑的脸映衬出洁白的牙齿,多年来的经历再次在眼前浮现……
“技术达人”崭露头角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连绵的大山阻隔了乡村与城市,也阻隔了一部分学生的上学之路和他们眺望外界的视线。
皇华中学是古蔺县的一所乡村学校。从绵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彭龙于2014年回到自己的母校担任数学教师。
工作没多久,他渐渐崭露头角,在比赛中展现出自己的特长——信息技术。
2015年,几乎是同一时段,彭龙参加了两项比赛,一项是泸州市信息技术应用赛课活动,进入决赛的十几名教师只有前两名才有机会参加全市决赛,没想到,彭龙一举获得市级一等奖。另一项是省级比赛,在四川省民族地区信息技术应用竞赛中,彭龙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拿到了省级一等奖。
“这对我们偏远乡村的老师来说,真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当时我对彭龙充满了敬佩。”皇华中学教师邓学琴有些激动,“渐渐地,学校许多老师参与到信息化赛课活动中,在彭老师的指导下,多次获得县级和市级奖项。”
在皇华中学工作10多年的校长周静知道有这样一个“技术达人”,也希望彭龙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学校管理出出力。
不需要花多少钱的“数字化校园”
工作两年后,彭龙成为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开始负责100多位教师的值周考勤统计等工作。
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原先,值周教师要打印一份全校教师的花名册,然后每节课带着册子去各个教室巡视。哪个教师在教室,就在这个教师的名字后面打个勾。一周结束后,值周教师把考勤交给教务处,然后统计工作量,录入电子表格,再发到教师群里……
过程烦琐倒也罢了,问题是考勤会涉及教师的看自习费,曾经就出现过闹得很不愉快的情况。有教师看统计表格时,说自己看了3节自习,但只给统计了两节,在群里争执了起来。“我们有时并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有可能是值周老师‘打漏了’,也有可能是教务处‘录错了’。”彭龙说,“‘录错了’再核对一下就好了,但‘打漏了’复核起来就比较麻烦,因为我们并不知道那节自习课教师到底在没在。”
彭龙开始想办法解决类似的问题。恰巧,当时他接触到了钉钉,上面还有第三方代码开发平台,彭龙发现,对其中的一些内容稍加改造,就可以搭建适合学校的考勤软件,而他更愿意称之为“应用”。这种几乎不需要花多少钱的技术手段,正好切中了乡村学校的痛点。
说干就干。写代码的基础不行?那就上网查,加入技术群,逛各种技术论坛……几经周折,彭龙终于将值周考勤系统进一步改进完善。
后来,考勤变得简单高效了。彭龙介绍,每学期课表排好后,教务处就将其导入系统,值周教师再去教室巡视时,看到教师在工作,输入对应的名字或编号,简单核对后提交,不仅能录入统计表,还会自动给相关教师推送一条考勤信息,教师平时也可以查看自己的考勤情况。一周或一学期结束后,会自动统计考勤次数等信息,不需要人工耗时耗力来统计。
自此,值周考勤再没有出过错。
在城市学校参观时,彭龙看到学校的门禁系统,感觉很高大上。“我们也想要一套,但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这不,学校又通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引进了人脸识别设备,学生进出校门、进寝室都会自动发送消息给相关人员,比原来更先进,实现了学生的安全闭环管理。
校长周静比较中意的还有彭龙开发的成绩查询系统,“以前老师需要挨个向家长通知学生成绩,现在大家可以直接在系统上自主查询,直接输入学生考号就可以了,这样管理起来既安全又方便。”周静说。
之后,学校一些部门有什么新需求都会主动向彭龙请教。针对学校管理的诸多难题,彭龙已经搭建了教研活动、培训报销、住宿管理、卫生管理、后勤管理、绩效考核等60多个应用系统。资源匮乏的农村学校摇身一变成了“数字化校园”。
作为非专业人士,彭龙坦言,他做的并没有一般程序员做的常规软件那么复杂,而是通过第三方低代码开发平台,在此基础上写一些相对简单的代码,修改属性,配置相应的应用规则等,来研发符合学校需求的应用系统。
“很实用,很方便,很经济,而且能够快速落地。”彭龙介绍。
不过,应用系统落地背后的艰辛又有多少人知道。学生胡旭莲曾听过彭龙半开玩笑的吐槽:“你们熬夜打游戏,我是熬夜学技术,技多不压身……”这也让胡旭莲记住了“技多不压身”这句话。
如今,为了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校组织成立了“皇华中学智慧校园技术团队”研发小组,周静担任“小组长”,成员有彭龙和他新收的两个徒弟,一个教数学,一个教生物。小组申报的《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应用实践研究》课题,已成功立项为省级课题。周静说:“等到学校软件研发成熟后,可以复制推广到其他学校,软件只需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一些小的调整。”
“热线电话”接线员
2019年底,已经在当地教育界小有名气的彭龙,被抽调到县教体局做信息技术推广工作。没想到,2020年疫情突袭,停课不停学,面对当地大多数教师没有上过网课的现状,教体局领导知道彭龙的特长,让他给全县教师做了一次如何上网课的培训,彭龙给教师推荐了不少实用的网络工具。
除了培训,彭龙也一直在提供技术支持。那段时间,许多教师会打来“热线电话”,“每天都有不少咨询的,我就慢慢指导他们如何操作。”彭龙回忆。
来自皇华中学的电话却很少。邓学琴说:“我们两三年前就开始接触相关软件,学习过直播等技术,其他学校教师还在学习时,我们学校教师已经运用自如了!”
彭龙在教体局做的工作不止这些。教体局每年都要对各校的领导班子进行“德能勤绩廉”的民主测评,以前,教体局工作人员会分成几组,分别到各校发放纸质问卷,教师填完之后再收回进行统计。60多所学校的工作量很大,甚至可以用“海量”来形容。
教体局领导也很头疼。彭龙根据具体的需求,做一个民主测评的应用系统。之后,民主测评就简单了很多:在测评阶段,把不同的二维码发给各校,教师填写完成后提交,结果就自动生成了。这个应用至今还在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彭龙再回到学校,全县各校有人对一些技术产生困惑,仍会找他咨询。彭龙的足迹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镇里、县里,有时外地的学校甚至教体局也会邀请他去做微课制作等专题讲座。
而彭龙加入的信息技术群里,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甚至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有时碰到技术问题也会向他请教,就像他以前向他哥请教一样。
“破坏大王”
彭龙出生在古蔺县龙山镇苗沟村,是一个距离皇华中学不足10公里的村落。
家庭经济拮据的他9岁才上小学,每学期的学费都要靠爸妈卖玉米、卖小麦来凑。小时候的彭龙特别喜欢动手“折腾”。没钱买玩具,他就会去垃圾堆旁捡一些废旧的玩具车马达、电池、木板、塑料泡沫等,用这些材料组装成船。没想到,放到河里还真的可以自己动起来。
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彭龙在课堂上讲过这段经历,传着传着,有学生就开玩笑说:“彭老师小时候在‘捡垃圾’。”
彭龙觉得,自己受哥哥的影响更大一些。哥哥是自学成才的维修员,村里谁家的家用电器坏了,都会找他来维修。这时候,彭龙就会屁颠屁颠地跟着,修电视机,修DVD……没机会动手修别人家的东西,“破坏大王”彭龙就会把自家的电器拆开,没想到很难再装回去。即使这样,彭龙仍觉得蛮好玩的,心里渐渐种下了一颗种子。
高中的一个暑假,彭龙借住亲戚家,附近正在修房子,他想着反正没啥事儿,就去工地当小工,扛扛水泥、背背沙……赚到了1000多块钱,没干别的,马上背着家里偷偷“分期付款”买了台式电脑。
许多人买电脑来玩游戏,他买来却要把电脑“大卸八块”。“以前我看到过一些对电脑的介绍,当时真的很好奇,就想亲眼看看把内存、CPU、硬盘这些拆下来还能不能放回去。”彭龙说。
2010年,彭龙把这台电脑扛进了绵阳师范学院,他读的是数学系,但常常到计算机系蹭课,他因此掌握了更多的计算机知识。
当时,彭龙就已经对写代码比较“感冒”。他最开始学了一门以中文作为程序代码的编程语言——易语言。慢慢地,他对以英语为软件语言的编程语言——C语言和Python也产生了兴趣。英语不太好,那就赶快恶补。同时,他看了一些编程的图书,偶尔也去旁听学校的相关课程。但最终,他觉得自己也仅仅处于刚刚入门的程度。
学习编程之外,彭龙又充当起了技术达人的角色,给同学装系统什么的自然不在话下,甚至宿管阿姨有什么电脑问题都会找他来帮忙。
当时,大学里很流行买笔记本电脑,彭龙又充当起“参谋”的角色,“因为我对电脑的硬件稍微懂一点,所以同学朋友要买电脑,我都会和他们一起去看一看,给他们提供电脑配置的建议”。
彭龙经常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来勉励学生:“人不管在什么环境,只要肯学,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就像我学计算机、英语一样……”
用技术但不能滥用技术
近年来,有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赛课活动常会邀请彭龙担任评委。他发现一个现象,有教师可能想到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赛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许多技术,但技术融合得并不自然。比如,有的环节如果不用技术一分钟就能解决问题,但是用了技术之后反而要花三四分钟,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技术秀把一个简单的事情搞得更复杂了。” 彭龙说。
现实中,其实还有许多滥用技术的现象。彭龙借用了一句话来批评这种现象:要用好技术但不能滥用技术。“我们上课需要信息技术,但不能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违背正常的教育教学规律肯定是不行的。”
回归到教育信息化,彭龙总结为两个方面——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教学,即应用于管理和教学。
“现在提到的智慧校园,大多属于精细化管理的范畴,但信息化教学其实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彭龙说。
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需要资金支持。城乡学校在这方面的差距不言而喻。彭龙能坦然接受这样的差距。但他认为,对于乡村教师而言,第一,要不断学习。“不管我们有没有硬件或软件,先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假如未来某一天我们学校也配备了好的硬件或软件,大家就能够很快适应,能用好设备为教学服务。”第二,要用好现有的设备,让现有的东西发挥最大的价值。“学校没钱采购更好的硬件,就要调整心态,改变能改变的,要用好它。”
如今,在国家大力提倡信息化背景下,乡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推进。什么才是适合乡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我觉得首先还是要看学校的实际情况,目前有什么条件,要尽可能把它用好。”彭龙说,“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来讲,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思考还能为学校提供哪些支持。”
————————————
人物简介:彭龙,四川省古蔺县皇华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数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低代码技术,搭建了60余个小应用,实现了这所乡村学校的数字化管理;曾入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发布的2021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曾获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一等奖,2021年被评为泸州市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