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3周年纪念日,在第三届全国“相约论语,文化中国”大型公益活动举办之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海明、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山东大学教授杨朝明、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中山大学教授黎红雷等名家发出倡言,希望大家共读《论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每个人。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秘书长蔡恒奇撰文,谈谈他对《论语》这一经典的认识。
——————————————
人应该如何生活?两千多年前,当孔子读到《诗经》“绵蛮黄鸟,止于丘隅”时,他非常感慨:一只小黄鸟都知道停在何处,“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因此,圣人教导我们要“止于至善”。“至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如何“止于至善”?那就需要我们一起去《论语》中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为什么会有三千弟子相追随?我们先看看孔子的弟子如何评价他们的老师。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一名学生,后世称其为“复圣”,他赞叹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宰我虽然被孔子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但他仍然说:“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而有若则说:“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子贡是孔子非常特别的一名弟子,他是富有的商人。《论衡》记载:“子贡事孔子,一年自谓过孔子,二年自谓与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当一年二年之时,未知孔子圣也,三年之后,然乃知之。”当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上说“子贡贤于仲尼”时,子贡很智慧而幽默地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后来叔孙武叔又攻击孔子,子贡便很严厉地对他说:“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当孔子另一名入道不深的弟子陈子禽夸赞子贡比孔子更贤时,子贡说:“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评价子贡:“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执而益彰者乎?”
后世如何看待孔子呢?
被后世评价为仅次于圣人的“亚圣”孟子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当有人问他“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孟子说:“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他赞美孔子是“集大成”者:“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中庸》是儒家典籍中的名篇,《中庸》这样评价孔子:“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这样评价:“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并赞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既然孔子是“集大成”者,那么他的智慧在哪里呢?答案是《论语》——《论语》是孔子最重要的智慧结晶。
《论语》讲的是每个人每天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事情,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孕育了无数的君子、无数的志士仁人。东汉的赵岐在《孟子章句题辞》中说:“论语者,五经之錧鎋,六艺之喉衿也。”唐代薛放说:“论语者,六经之精华。”清末唐晏说:“群经之锁钥,百代之权衡。”梁启超说:“《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至少从孔子以降,琅琅读书声一直从杏坛传来,从村塾传来,从各地的书院传来,从京城的国子监传来,洋洋乎盈耳哉!可以说,中国的教育史就是中国人的读书史、读经史。然而,这种自然得像风雨一样的读书声,这种飘扬了两千多年的天籁之音,这种贯穿教育史的“中国好声音”,却逐渐有些式微的趋势。
正如孟子说:“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如今,人们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千古不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就沉淀、凝结、蕴含在永恒的圣贤典籍之中。中华民族正奔赴于伟大复兴的征途,这次复兴既是物质、经济层面的复兴,也是文化、精神层面的复兴,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认同在每个炎黄子孙心底开始苏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实现着历史性的伟大回归。
一部《论语》,写下了中国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美好道德情操。修身为本,本立而道生,走进《论语》,我们开始固本工程。
一部《论语》,跳动着中国人的灵魂,“仁者爱人”就是中国人的灵魂。走进《论语》,我们开始铸魂工程。
一部《论语》,画满了中国人美好的人性底色,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走进《论语》,我们就走进了文明。
古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今天,我们通过《论语》也可以实现治身、治家、治校、治企、治社区……我们倡导:人人学习《论语》,诵读《论语》,铭记《论语》,践行《论语》,将《论语》作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必读经典,让《论语》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源泉。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论语》就如同中华民族的巨龙,当代文化学者的使命就是让巨龙“见龙在田”。君子学道则爱人,爱人之道莫大于播种道德,就是把这个世界最美好的礼物——道德经典,分享给我们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分享给我们的同胞和下一代。
斯文在兹,克昌厥后。让我们一起诵读《论语》,在《论语》中含英咀华、浸明浸昌、沐仁浴义……让圣人的声音再一次金声玉振。
(作者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