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倓(1872—1940),湖南湘潭人,字子靖,号耐庵,曾在长沙创办明德学堂(明德中学前身),担任过湖南大学校长。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与张伯苓齐名,其“磨血办教育”的精神传为佳话。
——————————————
遥想1948年,岳麓山下,人群涌动而井然有序,市民竞相设祭棚祭桌,只为祭拜一位即将归葬岳麓山的湖南教育家。年轻的学子面对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群,步出队列探望抬灵队伍,被身旁的老师严词训斥:这是校长的校长、老师的老师之灵柩,你们校长年纪那么大,还毕恭毕敬站在那里呢……
这位落葬岳麓山的湖南学者、教育前辈,便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赫赫有名的教育大家胡元倓。
时间回到1903年4月,上海《苏报》刊登了一篇关于湖南长沙明德学堂开办的报道,创办者正是胡元倓。报道说:“湘潭胡子靖孝廉,自东归与龙侍郎之子萸溪创设明德学堂。教员得人,规模亦甚整齐,其主义在养成军国民资格,现已开办,将来必有成效可睹。”明德终不负《苏报》这一评价。
胡元倓曾自表心迹:“吾为校长,以筹措经费、伺候学生、敦请教员为要务。虽九死吾犹未悔矣!”这三件事,也成为胡元倓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明德学堂创办的最初经费来源于胡元倓的亲戚朋友,他聘请刘佐辑、陆鸿逵、苏曼殊等人为教习,在东拼西凑中开启了湖南现代教育。后来,虽然有巡抚谭延闿的赞助,但办学经费始终是胡元倓面临的大问题。
对此,胡元倓的解决方法倒也简单,文雅说是“到处募捐”——还与晏阳初、张伯苓并称民国“三大教育募捐艺术家”。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四处要,逮谁跟谁要,上到国民政府内阁总理熊希龄,中到巡抚谭延闿,下到明德毕业学子,一概不放过。当时有一句口头禅就是说胡元倓的,“人生大不幸,碰到胡子靖(胡元倓,字子靖)”,于是,人送外号“胡九叫花”。后来成为古典文学大学者的刘永济,早年是明德学子,筹足了费用准备留美。胡元倓得知后,刚从汉口回来,又马不停蹄跑去找刘说:“学校困难不能解决,你的留学费用,我要挪用一下,缓一下出国没关系,你一定要救我这一回急。”刘永济向来敬重老师,只得借给他,以致终生牺牲了留学的机会……
胡元倓致力于办好明德学堂,刚刚安定,就要扩充,甫一扩充,就要请好教职员。中小学有了知名度,就要创办大学。他的计划是个无底洞,所以他的筹款活动也永无休止。为了筹款,他不避严寒酷暑,不计成败,风尘仆仆,不以为苦。1935年底,他和楚怡学校校长陈夙荒相约同往南京筹款。忽然前一天刮大风下大雪,轮船公司派职员来问他:“陈夙荒先生不到南京去了,你还去不去?”他说:“陈夙荒不去,我为什么不去?我又不是他的听差!”
从胡元倓手中流过的钱,不知其几多矣,所有这些银元纸币,一点一滴融入明德,宏伟的图书馆、教学楼及学生宿舍,一幢幢建起来了。图书一本本、一卷卷多起来了,实验仪器一件件、一套套多起来了,“视大学无逊色”,胡元倓本人却一直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在明德几十年,尽管校舍雄伟壮丽,他却一直住在又窄又矮的小土房里,既无地板,也无套房;一家人经常在学校食堂搭餐;终身只有一个佣仆老毕……
直到1930年,58岁的胡元倓才拥有一辆六成新的人力车,而这还是朋友送的,一袭敝裘也为学生所赠,他甚至曾因衣着朴素而被挡在清宗室振贝勒的门外,后借衣袍雇马车方得以进……
除了“要钱”,胡元倓还“要人”——为了聘请好教员,他也是使用种种手段,简单点说就是三招:挖别人家的,挡别人挖自己家的,拉还没定下来的。
明德学堂教务主任余先砺“官升一级”,往教育厅做科长去了,胡元倓挡不住。他看中了省立四中的教务主任马文义,便前往四中与校长向玉楷“商量”,征得他的同意(实际上不同意也得同意),把马文义挖了过来。另外一位教师谢祖尧毕业于明德,从日本东京高师毕业回国,经范源濂介绍到成都高师教书,被胡元倓从中拉了过来。1934年,教育部通令各省教育厅增设体育督学一员,朱经农拟提明德体育主任何经畏去担任,被胡元倓大说一顿:“何经畏是由我津贴,送到南京高师去为明德培养的,我的人你不能挖。”胡元倓没能留住余先砺,但他一定要留住何经畏。
不管是“要钱”还是“要人”,明德虽是私立,却有公心。诚所谓“伺候学生”,以教育来兴邦。胡元倓之所以如此,践行的是教育救国之路。胡十分钦佩黄兴,曾以生命力保黄兴出逃长沙,他对黄兴说:“养成中等社会,实立国之本图,惟其事稳而难为。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为此事,则磨血之人也。”
胡元倓终身以“磨血人”自许。在他看来,明德学校是“磨血人”的磨子,他希望用尽毕生的心血去推动这副磨子,磨造出许多报国的人才。
就是这副磨子,磨尽了胡元倓一生的心血。他先后创办了明德学堂、经正学堂、明德学堂师范部、明德附小、北京明德大学、汉口明德大学、汉口明德商科等,担任明德中学校长38年,还担任过湖南大学校长。明德学堂——近代湖南第一所私立新式学堂,曾经熏陶了多少三湘学子、志士名人,蒋廷黻、周谷城、任弼时、欧阳予倩、金岳霖、陈翰笙等曾在该校就读,另有院士17人。蔡元培说:“今观宣劳党国之同志,出于明德者甚众。”
《胡元倓集》中有首诗,或许可以道出他的教育之志:
回首扶桑感离群,聊持敝帚赠诸君。
从来纬地经天业,皆在躬行实践身。
来日艰难同担荷,寸心坚苦已分明。
三田台上追遗则,莫谓神州竟乏人。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道尔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