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给青年教师的信·王云站在家长的角度说话

[db:作者]  2022-11-16 23:09:13  互联网

    开学初,一位年轻教师问我,与家长交流有无固定的“话术”?我说,“话术”没有,但参考的原则可以提供一些。

    这样,让我先讲个故事。

    在我还是青年教师时,调动到一所新校接了一个新班。我的前任是一名优秀教师。家长听说换了老师,纷纷不满,集体来学校说理。那时,我也在场,听着家长的发言极为尴尬。

    我对一名熟悉的老师抱怨,他们凭什么不信任我?他反问我:你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他们又凭什么信任你呢?这个反问,让我无言以对。

    接班之后,我做了一项额外的工作,每周给家长写信。信件中,我认认真真介绍本周教学内容,分析不同类型学生的学情,告知家长可以协助教育的办法。每封信两三千字左右,整整写了一年。此后,家长再无意见,从质疑到信任,直到后期无条件支持。

    我问听故事的老师,你猜,信为什么可以打动家长?她说,是你的态度和学识吗?我说也对,但最重要的是我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

    对于陌生事物,人的大脑会依靠本能的危机意识进行处理。大脑会启动想象力,朝向最危险的可能进行判断。但是,当拥有足够的信息之后,理性回归,情绪便消解了。

    我的信提供了足够的信息,让家长了解我在做什么,学生在做什么。信只是交流的一种方式,最重要的是问题出现时你要共情,要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得失忧惧,如此一来,交流就会在理性的层面进行。

    共情可以带来抚慰,体现人性的温暖。但是,仅有共情还不够。作为教师,还需要更加专业的技能。

    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位病人去医院看病,医生量了量体温说,你有些发热,回家想想办法。你会如何看待这位医生?他能够让你信任吗?

    同样,当孩子遭遇了教育问题,教师一个电话、一次交流告知家长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分心,作业不完成,不遵守纪律等问题,但不提供专业的指导方法。这样的老师专业吗?

    我所在的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与家长沟通,让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出现。面对孩子的任何问题,教师先告知家长大致的判断,说明我们现在的做法,短期的问题直接给答案,长期的问题提供不同的方案。最后告知家长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问题和建议同时出现,就是医生对待病人的做法。同样,也应该是教师对待教学问题的做法。

    9月新生入学,总有一些调皮的孩子引发争端。学校要求教师,如果出现情绪和身体的伤害应及时告知双方家长。一个月下来,有家长质疑这种做法,称会影响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老师问我如何处理?是否改变通报做法。我问她,你先从家长的角度考虑一下,他们最担心什么?然后再想想,如何从专业的角度帮助他们。

    很明显,通报这一做法最让家长担心的不是家庭之间的关系,而是会不会让其他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坏孩子,在学校被孤立。

    此时,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一方面,介绍通报事件的原因,让家长理解,唯有通报才能让孩子之间的摩擦不至于被猜测、放大;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介绍班级如何帮助孩子认识社交规则以及家庭可以做什么;最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的现状,孩子又交了哪些朋友,认识了哪些伙伴,教师是如何给其他家长解释孩子行为的。

    通过沟通,家长的情绪得到了缓解,同时也拥有了帮助孩子改变的方法。

    教师需要拥有专业智慧的力量,既要了解儿童的心理成因,也要了解所在学科的认知规律。具备这些,在家校沟通中教师才能真正获得尊重与理解,同时赢得信任与支持。

    当然,成年人的世界无比复杂。人的经历不同,观念不同,道德水准也有高低。因此,不是所有家长都会用理性的方式进行交流。

    此时,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某些时刻体现出“师道尊严”,不能一味退让妥协。尊严,不是个人的面子,它是你所在群体文化的彰显。如果你坚持底线,捍卫原则,多数家长会用不同方式支持你。即使有短期的委屈,也必有长久的回报。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与家长好好说话是一种交流技巧,也是一种成长方式。

    共情、专业、尊严三个原则之下,首先是人性的彰显,做好老师,先要做好人;其次是教学的能力,唯有专业,方有职业;最后是社会责任的体现。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是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掌握专业教学技能的人,捍卫文化价值观的人。唯有如此,教育才能因为你的加入变得更加神圣。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赫贤学校小学部校长)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1-21/xw_1422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