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读“敬业”这个主题,我查找了不少文献资料,但由于对这个概念的外延鉴定不够清晰,起初我混淆了“敬业”与职业选择的概念。
同伴看了我对“敬业”的解读后指出:“你的解读多少是关乎学生实际的?单纯进行字面或学理性解释是无意义的!” 后经导师启发,我慢慢领悟到,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寻与“敬业”主题相关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解读出与学生相关联的“敬业”的内涵,为后续进行主题班会整体设计做好铺垫。
根据同伴和导师的建议,我设计了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存在以下行为偏差:做事应付;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缺少吃苦耐劳精神;没有意识到敬业精神的重要性。
基于学生实际存在的行为偏差和认知误区,我修改了对“敬业”主题的解读:敬业是一种负责、严谨的态度,是对工作的尊敬。不论事情大小,要克服困难完成。
在此基础上,我开始着手制定教育目标。初步制定的教育目标是:为什么适当的焦虑是促进学习的动力;如何克服畏难情绪,挑战自我;从长远角度思考付出的价值。
与同伴交流时,大家提出异议:“一节主题班会时长有限、容量有限,这样的目标设定有可能完全实现吗?假如不能,之后如何评价?”一连串问号令我措手不及。是的,目标设定必须考虑完成度,目标要求太高无法达成,目标太低班会价值又难以体现。于是,我将目标聚焦在两个问题上:一是意识到敬业的价值;二是理解敬业需要坚持。
素材收集和问题设计同样要基于学生的现实情况,并且思考这个问题能不能真正对学生的情感有所触动。在导师的帮助下,我找到了日本匠人新津春子的纪录片。新津春子从事最普通的清洁工作,从起初的不被认可到拿到专业技术证书,从怀疑自己努力的价值到发现自己努力的意义。尽管这个视频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差距,但是主人公的敬业精神能够给学生启发和价值引领。通过不断修改,我将问题分成了三个层次:你在生活中,如果不喜欢但不得不去做一件事,你会怎样做;当遇到不被认可或者瓶颈的时候,应该如何突破自我;从新津春子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个层次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逐层推进,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感受,明晰了学生对“敬业”的困惑。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设定教育目标一定要考虑实际可达成度,不需要面面俱到。
在主题班会项目培训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同样适用于学生访谈、家长会等其他班主任工作。我们以往的工作只是一种实践积累,却很少反思、总结,更别说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自主研修、同伴共享、互评交流、点拨提升的“项目式”培训学习,让我在理论转化方面有了更多思考并尝试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