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度学习成为基础教育界的热词。那么,什么是深度学习?怎样达成深度学习?在通往高阶思维学习进程中,深度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定和要求,本文针对深度学习的内涵和要求、价值取向及实施路径,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深度学习的内涵和要求
首先,深度学习要“学透”知识。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深度的?深度学习有何特别的表现和要求?这是尝试和应用深度学习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程度来说,深度学习就是要对知识的理解清晰透彻,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还要知其可能然。比如学习了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还要能够对一些“特殊物体(质)”的相关性质进行自觉的研究和思考。如水在4度以上才会“热胀冷缩”,但当水处于0度-4度之间时,则会“冷胀热缩”。因此,学习知识有时不能囿于文本,还要善于通过文本知识引发其他相关问题的思考,从而保证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其次,深度学习要“学活”知识。深度学习要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并能够依据不同情境创造性地迁移和应用知识,灵活解决同一类型的不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时,要多给学生一些突破教材的内容和文本情境的尝试,让学生在寻求更多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时更好地掌握知识、驾驭知识。比如学习了磁铁后,就能够自然领会与磁铁相关的知识;学生会计算整数的加减后,也就能够计算小数的加减;学生学会了将分数化成小数,也就能够将小数换算成分数。这种触类旁通的学习就是“活学”,也是深度学习的生动体现。
最后,深度学习要“参悟”知识。深度学习不止于文本,而是基于文本内容的新的生长和超越。这种生长和超越,既可以是对文本内容本身的拓展和深化,也可以是对文本内容新的思考和体悟。比如学习一篇文章,我们的理解和认识往往超出文章作者的立意,学生的学习也远比文章本身能够给予的多得多,这是对知识的“参悟”,也是深度学习的理想境界。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父亲的“背影”。这种基于文本又突破文本并在文本基础上实现新的生长和超越的学习,是弥足珍贵的,也是极具挑战的。
深度学习的价值取向
深度学习究竟要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和效果?或者说,深度学习的品质诉求或期待达到的理想状态是什么?很显然,深度学习需要从学习内容、学习心智及学习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定位和考量。
对知识的理解——全面而深刻。深度学习需要对知识的理解全面而深刻,杜绝知识的盲点和遗漏,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不偏不倚,准确而深刻。比如学习“杠杆”,不光懂得杠杆能省力,也要知道杠杆也有费力的时候,还要能够知晓费力杠杆的应用。唯有如此,学生对杠杆的理解才是全面的。
对心智的投入——自由而充分。深度学习是心智的全情和全力投入,是一种深度的心理专注和思维参与。要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就必须保证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个性化。也就是说,深度学习需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在完全自我的学习状态下,将自己的心智发挥到极致,力避学生学习上的“不够吃”和“吃不饱”现象。
对方法的应用——独到而精准。任何学习都需要方法,不同的学习需要不同的方法。可以说,学生学习成败及学习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这是衡量深度学习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走向深度学习的必由之路。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对方法的应用独到而精准——当然,这需要长期的历练和积累,需要学生有敏锐的尝试不同方法的意识和习惯。这里,深度学习特别要求融合学科方法,也就是具备跨学科思维,善于应用不同学科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学习的内容。
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
深度学习是一种高品质学习,也是学生学习的理想状态。要达到这种学习状态,必须有特别的实施路径和方法。
聚合式学习:在学习中,有些学生会对教学内容中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知识点感兴趣,并由此展开对某个问题的研究。这是一种独立的研究,也是一种个性化学习。这种自然生成的研究兴致对深度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因势利导,必然能使学生的学习走向持久和深入。为此,在学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激发学生的“重点”学习和研究,获取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拓展性学习:这是在原有内容学习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是对学习内容更深层次的开掘和探究。旨在从宽度和深度上对学习内容进行更多和更深层次的学习,以便使知识的学习更全面和系统,更通透和深刻。比如学习“电磁铁”,可以打破教材的要求和规定来研究电磁铁。教材上要求导线沿铁芯向同一方向缠绕,如若导线向相反方向缠绕会是什么结果呢?这种拓展学习,不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学生的学习和认知。
项目式学习:这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的深度学习,其显著特点是在学生完全自主状态下进行的综合性体验式学习。跨学科或学科统整是项目式学习的主要实施路径,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可以说,深度学习下的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含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元素。一个好的学习项目能够很好地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元素融入学习中,并将学习推向一定的层次和深度,使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比如“研究桥梁”一课内容,一旦上升为项目,学生就不只是学习和研究桥梁的结构和承重性,还会通过画桥(美术)、测桥(数学)、写桥(语文)、读桥(科学史)等方法和手段,对桥梁做不同侧面和角度的研究和表达,从而使“桥梁”一课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既细致深入又丰富立体。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