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办学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已成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最突出的“短板”,成为制约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瓶颈”。我们要切实抓住关键,扭住“牛鼻子”,补足“短板”。
补足思想上的“短板”。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身处农村边远地区,远离县城和集镇,心理落差较大,在职业理想和追求上也有落差。特别是青年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上存有误区。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弘扬正能量,积极开展宣传引导,树立典型和榜样,发挥激励作用;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逐步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把理想和追求建立在教书育人上,建立在教学实践和探索上,建立在爱学生、在平凡岗位建功立业上,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幸福人生。
补足政策上的“短板”。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小规模学校建设等系列政策文件,宏观上引导和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地方实施细则仍然缺位,相关政策观照和倾斜力度不够、不大、不力,导致乡村小规模学校吸引力仍然不强。因此,要在政策层面持续发力,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职称、岗位设置、荣誉、退休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把政策机制作为最好的礼物献给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在教师编制上,要把师生比与班师比相结合,落实编制,实行最低编制控制。要摸清人数、确保底数、优化结构,让每一所学校焕发生机活力,成为乡村区域文化教育的示范引领中心和辐射中心。在教师职称评聘上,要予以政策倾斜和照顾,从体制上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松绑”,让他们安心从教。特别是在乡村小规模学校长期从教、身体亚健康的教师,我们要制定和落实提前退休和退出的政策机制,或实施乡村教师岗位年限奖励机制。
补足数量上的“短板”。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不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师在班级设置、课程设置、课时数量、生活住宿等方面都要操心,导致教师的工作量超常、压力超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为此,要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科学的教师编制,并切实贯彻落实好,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确保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普查性政府督导,督促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把优质学校建在群众的家门口。
补足质量上的“短板”。造成农村学生择校的主要原因,核心还是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教师问题。当前,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综合素质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大事和要事。要通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开展、业务培训、能力拓展等方式,通过集中培训、个人自学、交流研讨、读书沙龙、微教研等形式,特别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等方法和路径,有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要为乡村教师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实施个性化培训,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性。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教学力量单薄的问题,科学合理调配学科教师,优化教师资源,合理安排课程,充分调动和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小科教师、艺术教师、英语教师等学科教师力量不足问题,创造条件开设“空中课堂”“双师课堂”,有效弥补师资结构性不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补足待遇上的“短板”。客观上讲,教师待遇问题是制约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瓶颈”。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生存生活条件更为艰苦,在住房、交通、婚恋、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和问题,亟须得到各级组织和部门的重视和帮助。乡镇要统筹教师周转房建设,满足基层教师生活需求。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解决教师交通问题,为教师上下班和出行提供便利。要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生活津补贴、绩效工资,实行财政统筹机制;切实改善教师办公环境和条件,加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的评模表彰力度,切实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作者系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南河镇中心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