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近年来,江苏省盐南高新区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找准新时代教师成长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努力培养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盐南高新区通过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教师群体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思想建设上,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师认知、体验和践行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举行党组织书记讲党课,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激情、担当、干净、争先”意识,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在培训活动上,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在职教师重温教师誓词、老教师光荣退休仪式等制度,强化教师职业使命感。将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摆在教师培训首要位置,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融入教师培养和管理全过程,确保教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接受培训。
在宣传引领上,每年教师节期间举行“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定期开展“最美教师”“盐南好人”评选活动,挖掘一批优秀教师典型。充分运用网络、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力宣传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良好形象,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
在监管考核上,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出台《在职教师廉政档案登记制度》,坚决治理教师有偿补课问题。严格入职教师考核评价,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方面全面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
夯实教师教书育人本领。2019年,盐南高新区启动名校培植、名师培养、干部培育“三项工程”,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上下功夫,为建设教育强区夯实人才根基。
强化名师骨干引进。出台《关于做好教育人才引进和对外合作办学的意见》,积极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全区中小学与华东师大附小等名校合作办学覆盖率达100%。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近3年共招录区级以上骨干教师90人。根据《高层次人才考核奖励办法》,实行分层次考核奖励,重点考核所任教学科教学实绩和工作成效,量化积分与考核奖励资金挂钩。
创新合作教研模式。区内学校与省内外名校建立学科组教研共同体,常态化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为突破时空限制,2017年以来敬贤路实验小学、日月路小学与上海市实验小学进行网络教学研讨,实现异地教学、互动教研“零距离”,其组织模式和活动经验在盐城市进行推广,常态化线上线下混合教研在疫情期间发挥积极作用。
做实三级梯队培养。成立全区“七大学科教研中心”,聘任兼职教研员16人,评选名师工作室10个,积极开展“Y+N学思行”课堂教学研究,构建“领、学、研、培、赛、评”六位一体师资专业化成长培育体系,形成新秀、骨干、名师三级梯队培养机制,帮助每位教师找到最近发展区。
强化教育教学一线评价导向。每年暑假,“教师进万家”教育大走访活动已成为盐南高新区的惯例。教育局局长、校长带头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在家表现和学习习惯,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
完善家访制度。完善教师家访工作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明确教师家访的目标、内容、流程、方法和评价等,让教师家访工作有理有据、有章可循,提升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教师家访培训,针对不同学生家庭特点和需求,指导教师分类、分时家访,提升家访工作科学化水平。全区教师每学年走访学生实现“全身心、全覆盖、全督查”,拉近了家校距离,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
规范教学常规。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定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工作量参考标准,明确校长、副校长周课时数分别不得少于同学科教师标准授课时数的1/4、1/3。严控学生作业量,严禁要求家长承担作业批改等教学辅助任务。建立校长和中层干部听课、评课制度,原则上校长每学期深入课堂听课覆盖面要达到授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
强化考评奖励。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激励导向作用,制定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明确向教学一线、业务骨干、贡献突出的人员倾斜,不在一线的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降一级职称标准发放。
(作者系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