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课改研究院项目学习有望成未来学习主流

[db:作者]  2020-12-30 08:12:26  互联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项目学习已经成为学校课程改革探索的一个热词,如何让项目学习走向常态化?项目学习是否能够承载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项目学习能否成为基本的教学方式?项目学习可以保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吗?12月12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在京举办,在与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联办的“走向常态化的项目学习”分论坛中,作为论坛主持人的山西省教育厅原正厅级督学张卓玉抛出的这几个问题,不仅是与会听众关注的重点,也是论坛关注的核心问题。

    保护每一个“微小的创造力”

    “项目学习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素养的机制转化,学生从知识的输入建构到简单辨识的应用,再到复杂陌生的问题解决,逐渐实现了知识从外部的功能化,再到系统、稳定的素养化,完全可以承载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磊用自己带领实验学校开展“制作简易制氧机”的实践证明,有意思的项目既可以作为新授课实施也可以作为复习课实施,既可以在日常阶段实施也可以在中考关键期实施。

    项目学习一定要基于真实的项目和问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制作简易制氧机”项目学习中,学生需要考虑制氧剂放多少、催化剂放多少,开始自发产生探究问题,开始回忆和调动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然后进行比对、比较,完成知识的迁移和创新的思考,这些都是常规教学完全没有的状态。

    “在汇报中,每个小组的设计作品完全超出了老师的想象,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创新的思考,他们已经开始有了工程师的思维。”最让王磊感动的是一个学生的反馈,曾经想做工程师的男孩通过项目学习找回了童年的感觉,发觉自己还可以重拾工程师的梦想。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也介绍了温州实验中学做门禁系统的经验,首先对一个门禁系统进行解剖,解剖之后形成抽象的门禁系统,再设计出一个模拟系统,然后再将其调试改进为接近真实门禁的系统。这个项目学习的全过程,既有学习也有合作,把初中科学与数学知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最后学生在愉悦中完成了门禁系统的制作。

    对此,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夏雪梅深有同感,她还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概念——“微小的创造力”,好的学习要尽可能呵护每一个学生微小的创造力,并创造机会让不同的微小创造力之间建立联系,而项目学习让学生有机会去经历自己的微创造持续生长、壮大和实践的可能性,甚至体验专业领域创造的机会,经历像真正的化学工程师一样思考、探索、实践,像作家一样去写作,像新闻记者一样去采访的过程。

    在张丰看来,这就是项目学习的魅力,正是因为其具有的赋权意义、整体意义、应用意义和表现意义,通过真实情境与任务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从“碎片化的学习”走向“整体性的学习”,以更加高级的“输出学习”带动更加深入的“输入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保障项目学习常态化

    “项目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非常有效的路径,我们学校对此很有信心。”项目学习的好处大家有目共睹,但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校长闵慧坦言,在实践几年后她发现,前期的项目学习缺乏阶梯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系松散、脱节,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浅层认知和实践层面;更重要的是,学科教师只是作为点缀参与,没有调动起来,教师的专业成长兴奋点正在逐渐丧失。

    如何把项目学习作为教学方法引进学科教学中从而实现学科化,进入日常课堂的教学从而实现常态化,成为闵慧思考最多的问题。

    “把项目学习放在哪里?这是我们要面临的学校教育的现实,各个学科都在要课时、学分,怎么办?”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蔡可在论坛上直言。

    在蔡可看来,怎么去选择项目,如何形成富有特色的项目课程体系,怎么设计课程主题,怎么对项目学习进行评价都是非常关键的。“设计什么样的任务情境,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调用什么样的学科知识,产生什么样的学习成果,这些都需要研读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学会逆向设计,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才能够真正转化为对学习者有益的学习。”蔡可建议,在设计项目时教师要学会把项目分解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接日常生活情景引入学习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用高阶任务驱动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设计什么样的项目才能找准学生的“痛点”,这成为项目学习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对此,闵慧提出两种“选题”路径,第一种注重从知识技能到生活场景的应用,比如化学学科的自制进水器;第二是通过社会热点,基于生活的实际情景进行课堂内的知识链接,比如生物学科可以就遗传问题确定如何成为一名婚前遗传咨询专家这样的项目。

    项目学习常态化实施的关键是什么?蔡可认为关键在于能不能有效地把学科知识融入任务情境中。例如,如果实施数学项目学习就可以开展“为手机卖场献言献策”的项目学习,其落脚点就是统计学知识,涉及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统计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项目活学活用许多数学知识。

    毫无疑问,一个真实的、鲜活的选题是一个项目的“心脏”。对此,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教师樊筱楠分享了一个英语项目学习案例——“设计一个旅游手册”。

    “考虑到七年级下册有两个模块与八年级下册的两个模块,讲的都是关于旅游的主题,旅游话题也是热点话题,同时我们的外教要离开学校了,我们就希望学生能够发散思维为外教量身定制旅游手册,并且带着外教一起踏上奇妙的北京之旅。”樊筱楠坦言,看到学生的精彩呈现,自己无比感动,“这样的方式真的实现了深度学习,学生在项目中习得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为自己的未来生活作出指导和帮助”。

    过一种项目学习的生活

    当项目学习与成绩相遇,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作为校长的闵慧给出答案:2015年实施项目学习时,日坛中学实验学校的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处于末位,而在2019年跃升为同类校的首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而这正回答了张卓玉的问题,项目学习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反而会成为学生成绩有效的助推器和载体。

    在当下,项目学习不仅是几所学校的选择,而是许多区域的共同选择。今年10月,上海市教委出台《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以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为着力点,以活动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为载体,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与学方式变革,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培育项目化学习实验校100所左右,覆盖上海全市所有区。

    而在山西,项目学习则有着更久的历史。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高中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薛红霞表示,早在2013年山西省就已经在张卓玉的引领下开始了项目学习的探索,并且首先对准教材,启动了语文、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教材研发。

    语文引路、理科破茧、习得为主、全面推进、区域联动,是山西推进项目学习的5个特点。让薛红霞更为兴奋的是,几年的实践下来,诸如长治市长子县麓谷小学校等一批学校已经成为“项目化”学校:这里有一群过着项目生活的人,教室是学生自己通过项目学习设计的,课堂教学是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展的,学生的人生成长是项目学习规划出来的。“当别人为获得分数、苦苦练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去看雪,最后他们的成绩还远远高于同类学校。”薛红霞说。

    从学校推进到区域联动,山西有自己一整套经验,以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为例,当地有系列的项目学习推进文件、方法、组织、机制,蔡可在山西开发了全系列的语文项目学习课程,还对初中的6本教材开发了全套的项目学习实施指导手册。不仅如此,当地中考评价体系中有一条就是项目学习,还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引领项目改革,通过案例征集、评比等方式,提升教师探索的积极性。

    未来的项目学习往何处去,在薛红霞看来,在学科进行项目学习常态化教学依然是攻坚克难的重点,而她的理想是在这个基础上建设项目化校园,因为当每一个人内化了项目思维之后,就会时时处处想着用项目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要更多考虑项目学习课程体系的开发,因为国家教材的校本实施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而项目学习是一线教师创造性实施教材非常好的切入点。”蔡可特别强调,从专题项目到学科项目再到跨领域项目学习是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尤其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从过去知识讲解者的角色转化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从一个项目开始做起,直到建立起全系列的项目学习课程体系。

    而这也是张卓玉长久以来的期望,这位山西项目学习的总推手最后用三句话为“项目学习”进行了总结,“我们认为项目学习充满了生命力;各个地区在项目学习的研究探索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项目学习有希望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1-22/xw_1501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