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劳动教育在劳动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db:作者]  2021-01-27 03:33:45  互联网

    “劳心劳力,亦知亦行”,教育离不开实践,教育者应当结合新时代发展需求,从立德树人的视角进行诠释和架构,让劳动成为必修课,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辽宁省开原市民主小学在“用幸福的劳动教育课程影响学生一生”的目标引领下,对新劳动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化架构,形成了包括家庭生活、校园劳动、种植养殖、创意劳动、公益劳动课在内的五大领域课程,涵盖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锻炼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让家庭劳动成为生活常态。常态的家庭劳动有益于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生活能力”。孩子作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需要担负起与之相匹配的责任,深度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去。学校立足学龄特点,设置了家政课,包括生活整理、基础烹饪、环境美化等不同的家庭劳动项目,让学生学会照顾自己、分担家务,照顾他人。

    为了让家庭劳动成为生活常态。我们建立起家校长效联动机制:每日30分钟的劳动打卡累积制度,周末“1+N”劳动策略,劳动实践月活动……多管齐下促进学生自理,掌握基本生活本领。可以说,常态化的家庭劳动不仅树立了学生的劳动意识,更涵养了关乎孩子一生幸福的重要素养。

    让校园劳动贯穿学校生活。学校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核心建构学校劳动课程,通过承包责任区域卫生清理、设立各种服务岗位、招募志愿者等措施,鼓励每个学生至少选择一个岗位并设计自己的岗位名称、职责、标准、操作流程,举行入职宣言、制定劳动公约。各类岗位服务贯穿学生的每日在校生活,校园里随处都能看到积极劳动的身影。学生赢得了荣誉和尊重,为集体和他人创造着美好生活,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

    以种植养殖劳动回归自然。学校通过认养绿植、水培沙培、饲养小鱼、走进田野、体验劳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生产、生态中体验、学习、实践,实现向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转型。

    校内,每个学生认养动植物,与自己一同生活成长。学生的爱心、细心、坚持等良好品质油然而生,发现自育与他育的成长规律,达成知行合一,把走向自然、回归生活、感悟人生融为一体。

    校外,我们整合周边资源,将田园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纳入“节气农事”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建立“链式”劳动课程,通过项目实践将“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倾听自然声音,绘写自然笔记,参加节气风俗活动,亲近传统文化,感知节气之美,从而认识真实的世界,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亲身感受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的魅力。

    种植养殖课程打开了学习空间,从课堂走向田间,从课本回到自然,将蔬菜、花草、虫鱼等普通却又新颖有趣的事物带入学习领域,从种植到养护,从观察到记录,每一株绿植都是一本生活的“百科全书”,记载着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和每一段有意义的生活时光。

    以创意制作美化劳动生活。创意制作课程与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学科相互融合,学生学习基础手工、金工、木工、铁艺、传统工艺制作,正确使用工具等。学校设计了“插花品茗、创意手工、装饰美化”系列课程,建立“七室”“五坊”,学生用习得的技术创作各种作品,装饰学校的公共空间,美化家里的环境,用劳动创造生活的美好。

    用服务性劳动增强责任担当。开展服务性劳动,无论是爱心义卖、垃圾分类,还是各类志愿者服务,都重在通过参与、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学校成立志愿者服务中队,到车站、公园、校内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学生用力所能及的劳动服务社会、感恩社会,用稚嫩的小手撑起社会的大责任。

    丰富新颖的劳动教育搭建了一个个劳动育人的“着力点”与“支撑点”,给了学生新的体验、感悟和成长,也给教育实践者新的动力和信心。上好劳动教育这一堂必修课,才能使青少年在未来的职业工作生活中“脚下有劲、手中有活、眼中有光、心里有爱、灵魂有趣”。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开原市民主小学)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1-23/xw_1525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