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对作业有客观的认识。在整个学习链条中,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减负”不是简单地将作业全面取消,而是为学生量体裁衣设计出更精准、更适切的作业。如何设计基于课标、基于学情的作业,本期的文章值得关注。
——————————————————————
传统的作业内容聚焦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对作业功能定位不准、对作业应有的内涵认识不清,由此导致大量重复机械训练,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布置作业大多来源于课本或教辅资料,鲜有教师自觉进行原创作业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以课程标准为基准,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确立作业目标,并先行设定作业的评价标准,保持目标、作业和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具体的作业内容设计要求内嵌渗透学科知识和能力,关注学科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做到学科知识与能力承载的“可视”和“内含”。作业设计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具体情境和典型任务设计,以真实具体情境为依托,以任务或问题为驱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
基于课标制定作业目标
作业目标的确定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的首要步骤,决定着作业设计的方向和具体内容。作业目标与学习目标一脉相承,它需要首先对课程标准进行细化和分解,并结合教材内容、学情综合考量确定。细化分解课程标准时,既要关注内容标准,即掌握何种知识或能力,也要关注程度标准,即达到何种掌握程度。找到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的陈述,并分解到相关单元章节和课时,梳理出单元作业目标和课时作业目标。与学习目标的要素一样,作业目标的要素也包括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程度。其中,作业目标的行为主体当然是学生,行为动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某种有益的学习认知行为,行为程度即学生进行某种认知所应达到的程度,行为条件是学生进行某种行为达到某种程度所应具备的条件。而行为程度即表现标准在学习目标中的具体体现,它应具备可观察、可测量的特性。行为条件是学生达到目标的具体路径或有效凭借,体现出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九册第一章节,本章节主要内容为“小数乘法”,从课程标准关于本章节的阐述可以看出,本章节学习要求掌握简单的小数乘法运算,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其主要能力层级为“理解”和“运用”。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具体学情,教师可先确定整个章节的作业目标,然后分解到具体章节,确定某一节的课时作业目标。如“小数乘小数”这一节的作业目标可设置为:(1)能结合不超过三位的小数,进行相互的小数乘小数运算;(2)能举出具体的例子,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3)掌握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积的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零的计算方法。该作业目标涉及“运算”“说出”“掌握”三个行为动词,并用“不超过三位的小数”界定“简单”的运算,用“举出具体的例子”来测量学生的理解程度,目标设置较为贴切。
先行设定作业评价标准
设计作业时先行设定评价标准,既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进行预设,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积极帮助,又可以让学生自主对照标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业。评价标准是作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联结着作业目标和作业内容,在不同学科、不同题型有不同的呈现方式。主观题需要详细的评价标准,而选择题、填空题也需要对不同选项、不同答案有详细的预设的评价标准。比如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每一个选项或答案都需要有评价标准,来解释说明学生的作答所达到的不同认知水平。作业评价标准一般有不同的评价维度、不同层级的评价标准描述、不同层级的答案示例等要素。设定评价标准先要合理划分评价维度,以哪些方面作为评价的维度,再列出每个评价维度上的最佳表现标准,然后依次叙写出不同层级水平的表现标准,多以四个层级为主,还应有各层级的答案示例。
如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的新闻单元,“新闻写作”任务中有编辑制作报纸的作业。在学习完这一单元后,教师要求研读报纸的基本构成,搜集整理本组同学的新闻作品,小组合作编辑制作一份报纸。教师布置此项作业时,先行设定了作业评价标准,供学生参考对照。先根据报纸制作编辑的基本要素,划分出报纸结构、报纸内容、新闻语言和版面安排四个评价维度;然后分别在四个评价维度上分条撰写“优秀”的达到标准,如“报纸结构”的标准是结构完整,有报名、报眼、头版头条,“新闻语言”的标准是运用规范的新闻语言,能够运用第三人称视角客观叙述新闻事件,材料组织和事件叙述有侧重,语言简洁、有感染力;最后按照依次递减的原则,分别撰写四个维度“良好”“合格”“有待改进”的作业评价标准。
内嵌渗透学科知识能力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形式,也是教学评价的有效方式之一。为保持作业与教学的内在一致性,需要在作业设计时内嵌渗透学科知识和关键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熟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准确把握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与能力。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其中,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要区分开来。事实性知识只需要“识记”,而概念性知识则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程序性知识需要操作运用,不能通过简单的识记和理解达成;反省认知属于自我认知的意识和知识,可应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认知过程由低到高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级,即六个能力层级,每个能力层级又有详细阐释。在具体的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首先明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具体有哪些,把握好它们分属的类别和层次,然后通盘考虑整个课时、单元作业的知识和能力考查的覆盖面,避免考查点重复或者遗漏。
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中的第一节《杠杆》,对于学生而言,该节课的难点之一是画出杠杆的力臂。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把“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画动力臂、阻力臂”作为一个作业目标,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力臂的认识和画法。该作业所涉及的事实性术语知识只需要学生识记,而杠杆平衡的物理原理则需要学生去真正理解;为加深理解,教师把画出力臂作为作业内容,则又是运用技能、方法的程序性知识。“准确找出”的前提是“理解”,而“画出”属于“运用”能力。该作业题目内嵌着上述物理术语知识、杠杆平衡原理等知识点和理解杠杆相关术语、杠杆平衡原理,运用原理画出杠杆相关要素的能力。
注重真实情境任务设计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要求在多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中被提及,一些学科在设计作业时有意识地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但在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具体情境方面做得还不够。
进行情境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基于生活,现实生活才是情境设计的源头,不能凭空捏造;二是要体现学科特点,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包含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运用过程,不能游离于学科之外;三是要任务驱动,情境中要设计富有代表性、能体现学科特征的任务活动,让学生通过典型学科内容的学习,体会典型的学科思维过程与方法、思想与情感,呈现典型的学习成果。作业设计以具体情境为载体,用“导向典型”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典型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呈现典型的学习成果。注重作业情境和任务设计,应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的内在要求。
如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理解权利义务”单元,本单元重点是如何行使权利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及如何履行义务。有教师结合四川省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少数网民发布侮辱性言论的时政材料,创设“网上权利行使无界限”班会辩论赛的真实情境和为辩手写辩论词的任务,将该单元教学重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情境和任务中坚定正确的价值观。
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一方面注重目标与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讲究学科知识能力承载和情境任务设置,旨在改变传统作业的高耗、低效的弊端,构建“教师教学—学生作业—教师教学”的良性循环系统。要建立这样的良性循环系统,还需要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更新课堂教学方式、讲究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注重单元整体设计作业和多元分层设计作业,以适应教学的整体性和满足学生的多样性。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