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学者梁漱溟也说,人一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
这两段话时刻鞭策我紧紧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做好他们的人生指路人。
中学阶段正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期,他们的苦恼大部分来源于各种关系的不协调。如何帮助孩子认清、理顺各种关系,我认为这是班主任的一项重点工作。
孩子与物的关系
校园是个小社会,怎样帮助孩子树立“物权”意识,爱护公共财产和别人的东西,这是一门重要的“课外课”,往往意味着孩子能否以“社会人”的身份融入集体生活。
赵科弄坏了班上一把椅子,能不能让他通过维修椅子这件事,把负面事件变成正向引导?
修椅子需要焊接,赵科的家长主动带着孩子找修理店修好。这个过程中,赵科眼见一把坏椅子在工人师傅手里一点点修复好,这让他明白造物不易。
赵科把修好的椅子搬回学校的时候说:“老师,修好一把椅子很不容易,生产一把椅子应该更不容易,我保证再也不损坏班里任何东西了。”
此后班级内再没有出现类似情况。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事情不大,但是可以帮助孩子明白物品的背后是付出,尊重物品就是尊重他人的智慧与劳动。
孩子与他人的关系
学会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是孩子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共情是处理好自己和他人关系的好办法。
上学期在校期间,孩子需要全天戴着口罩上课。时间一长,有的孩子不耐烦了,说:“我又没病毒,不用戴口罩。”
怎么让孩子自觉自愿做好新冠疫情防护?
我专门找了一个视频,利用班会给孩子播放,视频的内容是《武汉一线抗疫医生——易凡重生的故事》。孩子从来没有如此真切细致地感受过呵护健康的不易。
王海洋说:“科学家和医生护士付出这么大代价才控制住新冠疫情,我们也要有所行动,就从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做起,大家的健康与小我有关!”
张德润最认真,主动担任“口罩督察员”,每天提醒没带好口罩的同学。
我趁机扩大“战果”,全班协商通过“小组加减分办法”,对各组进行积分统计,以竞争的方式促进卫生习惯的养成。
他们在学习如何建立规则的同时,懂得了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因为规则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载体。
孩子与自己的关系
初中阶段孩子进入青春期,内心开始丰富起来,情绪也复杂起来,他们会问“我是谁、我为什么要这样、我能怎样……”怎么让孩子学会与自己相处?我的做法是培育孩子的“个性”之苗。
我在班上多次开展“认识我自己“的活动:“我是什么性格的人?我喜欢自己吗?我喜欢什么样的自己?我喜欢的自己具备哪些品质、能力、才华?如果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么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样的讨论旨在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让孩子成为自我发展、自我悦纳的主体。这是孩子与他人、与外部环境建立美好关系的基础。为此,我还在班里为孩子创设平台与机会。
“晚总结舞台剧”是帮助孩子和谐自我关系的一个平台。每天放学前我们班都有一个精彩充满仪式感的 “晚总结舞台剧”。
今天发生什么事情了?小冲突?小意外?小确幸?小沮丧?演出来!
“事件”当事人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声情并茂地复述事情的经过,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解决方案。说着说着,事理就清楚了;说着说着,对错就清晰了;说着说着,方法就有了。
“晚总结舞台剧”已经成为我们班学生期待的时刻。被看见、被理解、被听到,这是孩子最迫切的需求。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