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班主任其实是一次旅程,有“心”才能发现路途上美妙的风景;有平常心才能淡定、从容;有爱心才能荡起暖流;有匠心才会事半功倍。不期待结果,只享受过程,结果却会变成奇迹。
刚刚当班主任的那段日子,我凭着年轻人的激情与干劲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心想:“我一定要做个好老师,一定要干好班主任工作。”
每天清晨七点,我准时到校,守着孩子晨读、晨练;我从不午休,也不找同事闲聊,不是批改作业就是备课;放学了,我会把成绩落后的孩子留下单独辅导、谈心,一忙就忙到很晚。这样的付出是有收获的,我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历年都名列前茅。
尽管学生的成绩出色,可是我隐隐约约有一种不满足感。因为学生对我总是敬而远之,师生之间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再者,我在班里时一切秩序井然,一旦我离开班级,就会出现“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局面。一次,我无意间听到班上几个孩子聊天,抱怨我管得太严,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哀。我的付出孩子并不领情,而我自己也累得身心俱疲。残酷的现实让我逐渐认识到,只有干劲儿是远远不够的。反思自己以前的“干”是在苦干。最为痛心的是,学生从我的“干”中得到的是“压力”而不是“动力”,不仅不领情,还心生埋怨。
明白了这些,我万分汗颜,开始认真反思:我的眼里有学生吗?我在意的是学生的成绩、表现还是学生这个人本身?在班级管理方面缺少了什么?为什么学生没有自觉意识?我的管理方式营造了怎样的班级生态?什么样的班级生态才能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班级建设不仅在于打造高分的班级,更要创生一个有共同目标、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自主管理、团结而有活力的班级。
有了这些思考,我走上了以打造班级新生态为目标的学习、实践与探索之路。我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有意识地摆脱管控的传统做法,践行班级自主管理。比如班规通过班级会议讨论产生,不设任何限定和学生一起协商、制定;比如班干部任用,实行岗位竞聘制,激发每个孩子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发表竞选演讲,展现自己的实力;比如评价,从定向量化变为多元激励,更加适应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内心需求,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也由传统的惩戒、约束走向引导、期待。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彼此欣赏、相互成就,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碰到学生,我也会停下来和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建议,巧妙地进行调查研究,共同感受成长的滋味。
我也阅读了不少专业书籍,从中汲取营养,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同一方法为什么对某些学生有效,而对另一些学生却完全没用?就这样一边思考、一边实践、一边研究,这让我对班级建设有了更透彻的认知,也感受到了做班主任的幸福。我尝试用科研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把每一个“难教的孩子”、每一个教育困惑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平和了,教育也就从容了。
(作者单位系内蒙古赤峰市二中国际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