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推进内涵式发展 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db:作者]  2022-01-1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福建省泉州市。学校紧跟泉州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探索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新路径,焕发着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学校现有财经商贸、轻工纺织、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教育与体育、文化艺术、装备制造、旅游八大类35个专业,学生1.3万余人,力争2025年建成一所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聚焦新工科、新商科与制造服务业,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知名高职院校。

    坚持党建引领,融合赋能发展引擎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选优配强院(系)领导班子,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修订完善并严格执行《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办法》《中共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对标争先,全面提升各级党组织组织力。学校着力发展“一支部一特色、一总支一品牌”的基层党建特色,依托“党建+文明校园创建/平安校园创建、总支+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支部+志愿服务/结对共建、党员+大学生导师/社团导师”模式,打造个性鲜明的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培育出轻工系党总支“向阳花开”党员志愿服务项目、慈山分院“敬老尊贤,共建和谐社会”项目、公共基础部党支部“党员进社区宣讲新思想”项目等一批党建特色品牌项目。坚持把业务工作的热点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推动党建工作与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会计与审计系第二党支部努力打造“科教融合”党建特色品牌,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慈山分院党总支入选福建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5个基层党组织入选福建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办高职教育。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等环节,全面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确立“融入‘晋江经验’的‘财务会计(一)’课程教学改进研究”“‘扬海丝之帆,铸闽商精神’主题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等15项校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党委班子成员每学期为学生讲专题思政课,引导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学习内驱力。经管系党总支积极开展精准性教育,成立由福建省创业导师、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教授、企业总裁组成的导师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精准指导,入选2019年福建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筑牢阵地,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学校党委和各基层党组织抓实抓紧新思想“大学习”“大宣讲”“大贯彻”,依托“中心组、培训班、宣讲队伍”三种载体,强化“理论学习、专题培训、宣传宣讲”三项举措,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构建“5+”学习教育生态矩阵,紧密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政治学习会、宣讲队伍等载体,引导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校组建4支宣讲团,开展宣传宣讲166场,覆盖3万多人次;开展“百人合唱颂党情”“百节党课忆征程”等“十个100”创新活动,举办领导班子党史专题读书班和党史专题培训班2场,开展理论学习102场、专题讲座193场、红色资源党日活动92场,生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205件,唱响党史学习教育主旋律,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品牌。

    提质培优增效,强化内涵特色建设

    学校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巩固巡视整改成果,切实用好专业设置机制、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自主权,激发内涵建设的内生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管理队伍。

    抓“牛鼻子”,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学校大力改革专业教师晋升和评价机制,促进职业教育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职业教育治理效能。2021年6月,学校第二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修订通过《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综合量化考核办法》,将教学业绩成果、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协助企事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等纳入评级标准,形成以能力和业绩成果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机制。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各系(部)成立考核推荐组,主要负责对本系(部)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尤其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实绩,注重对履责绩效、创新成果、人才培养实际贡献的评价。

    学校坚持分层分类原则,进一步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设置了教学业绩成果、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双师型”教师等专项奖励绩效,将教研科研创新、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实践技能、教育教学成效等列入奖励指标,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体现岗位责任和工作业绩,调动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

    放权赋能,提高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教师学年度考核方面,改变以前由学校统一制定量化分数的做法,给予系(部)高度的管理自主权。学年度考核以系(部)为单位,由系(部)制定实施细则、组织考核;行政教辅年度考核方面,也将以往部门互评、类组互评、学校考核组评分三个环节精简为类组互评和直接领导评价两个环节,使评价更加合理。考核优秀人选,则由院长办公会经全面综合平衡后,集体研究确定被考核人员的最终考核等次及优秀人选,体现了“放管结合”的管理理念。

    学校进一步改革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围绕完善财经制度、推进内控建设、助推二级管理和优化办事流程等方面,先后制定了《预算管理办法》《采购招标及验收管理办法(试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加大二级部门财务政策支持力度,推行二级单位经费项目管理,提高二级单位经费支出审批权限,有效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在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内涵质量提升、项目提质培优等过程中持续发挥资金保障和支撑作用。

    学校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管理全过程,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拥有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网络全覆盖的高质量校园网,建有校园网络中心私有云平台,配置高性能的服务器机群,网络性能全面提升。2020年6月,数字校园升级为AIC智能校园系统,涵盖教务、学工、人事、后勤、资产、科研、督导、行政办公管理等业务系统,并对接校园“一卡通”系统、缴费系统、预算查询系统、上网认证系统、网络学习平台等信息系统,同时建成AIC微信端,使数字校园高度移动化。2020年底,校园“一卡通”系统全面升级改造,建成“校园实体卡、虚拟卡及人脸信息相结合”的身份识别平台,实现了“一脸走校园”,并建设了集电子货币和线上支付业务于一体的支付转账平台与智慧校园统一共享数据平台。近年来,学校还建成11间配置高、性能强的智慧教室,配备智能触控大屏、无线高拍仪、平板电脑、电子书包等软硬件,部署了多媒体教室云桌面管理系统。目前学校已实现所有教室的多媒体改造,全面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双师”导向,教师素质提升成效显著。学校高度重视专任教师队伍“双师”建设,制定了《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双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关于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生产实践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双师”队伍的建设机制。以考核为抓手,强化对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技能训练,提升教师的实践和社会服务能力。激励驱动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锻炼,熟悉实际工作流程,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强化实务技能,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以及第二职称的考试或评定,获取相应的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学校特聘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服装技师王达盈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副教授。他将企业项目经历和自身创业经验转化为教学优势,以“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2015年至2021年连续7年指导学生获得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一等奖,参与《专项服装制版》《专项服装工艺》校本教材编写和课程标准制定。在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像王达盈这样的“双师型”和“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5.28%。

    学校出台了《兼职教师管理规定》,通过密切与合作企业的联系,从行业、企业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一线专家”与“行家里手”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专业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效果的考察及教学能力的培训,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为专业开发建设与专兼职教师引进培养提供咨询,为课程设置和制订教学计划提供指导。

    学校先后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二等奖,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等多种奖项,是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泉州市财贸职业院校联盟和泉州市经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先后荣获40余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奖、80余项省级奖,其中会计专业学生连续5年获得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赛项一等奖,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连续8次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奖项9人次,商务系学生参加国家技能竞赛获奖10余次。2021年12月,经管系“存款柜面业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职组专业技能课程组二等奖。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泉州是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获批建设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实现5年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两番。立足泉州区位优势,学校围绕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做好职业教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桥梁和纽带。

    动态调整,专业建设对接产业发展。学校实现了从过去依靠政府部门拉动向自主办学、主动服务需求的创新驱动转变,服务泉州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工艺制品、电子信息等九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企业需求的对接。

    近年来,学校增设了人工智能技术、软件工程、新能源汽车技术等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其中,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服务新兴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服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广告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专业匹配泉州文化创意、纸业印刷等紧缺行业,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对接泉州纺织鞋服、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国际商务、移动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对接泉州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同时,学校依据专业招生、就业、社会服务等实际情况,对社会需求不大、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果断“关、停、并、转”,形成合理的自然淘汰机制。

    共建共享,强化校企合作“四链贯通”。学校坚持“城企校”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理念,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牵头组建泉州经贸职业教育集团,引进100名企业技能专家来校兼职任教。与安踏、九牧王等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0余个,确定紧密合作型企业47家。学校与厦门布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商务大数据产业学院入选福建省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是泉州市大数据公共实训基地;与福建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软件工程系,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泉州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运营有限公司开展产教融合战略合作项目。近3年,学校累计选送1万余名毕业生进入各类合作园区基地协同培养,服务泉州产业发展。

    各系瞄准不同专业的变革和升级方向,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商务系引进“互联网+电商直播运营”项目,从标准体系建设、“双导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培养模式改革、管理机制配套等方面开展校企协作培养,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轻工系“引企入校”,与服装企业合作,学校提供建设场所,企业出资,建设了“服装产品研发中心”“服装IE生产车间”和企业文化、专业文化的展示园地。这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统筹布局,优化专业(群)资源配置方式。学校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集中力量建设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群,做优做强财经商贸类专业,协同发展轻工、电子信息类专业。其中,大数据与会计、国际商务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为国家教育部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认定骨干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群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高水平高职专业群(A类),现代商务专业群为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大数据与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4个专业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市场营销5个专业为省级高职“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以来,学校有6门课程入选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入选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紧密合作,学校实现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增强了服务区域发展的适应性、匹配度和贡献率,历届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90%左右的毕业生留在福建工作,其中有60%左右的毕业生在泉州市就业,用人单位满意率95%以上。

    实施“三轮驱动”,谱写职教“晋江精神”

    学校坚持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和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三轮驱动”,持续扩大影响、赢得支持,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

    发挥优势,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严格做好福建省第三批、第四批“1+X”证书的认证、试点申报、站点建设等工作,获批设立20个专业13个试点项目。学校在试点过程中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推进“1”和“X”有机衔接,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实施高质量职业培训。2020—2021学年,学校共组织336名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中级)、人身保险理赔(中级)、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中级)的培训认证。

    面向社会,锻造强大服务能力。学校设有技能鉴定站,为本校学生和泉州市相关企业提供会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并提供服装制版师、汽车维修工、电工、电子商务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含高级技师、技师、高级、中级、初级5个等级)以及办公软件应用操作、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商务运营推广、服装版型技术、新能源汽车高压部件检测与维护等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培训和考核。

    作为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泉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泉州市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学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与优势,2020—2021学年先后开设了“网络时代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升”中级研修班、实用管理技能培训班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服装缝纫、新能源汽车高压部件检测与维护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培训和考核等培训项目共计14项,合计培训5796人,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考试考点技术服务,组织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收获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精准对接,持续扩大学校影响力。学校党委不断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加强工会、共青团和妇委会等组织机构建设,先后获评福建省模范“职工之家”、福建省“五一先锋岗”单位、泉州市“文明学校”、泉州市5A级“平安校园”、泉州市“三八红旗集体”等。学校积极推动团员注册青年志愿者,持续引导团员在学习贯彻新思想、服务社会、弘扬新风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校坚持以温度浸润师生心灵,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常态化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到全员核酸检测、全员接种新冠疫苗,筑牢校园安全防线。2021年7月,河南遭遇洪灾,学校第一时间启动紧急灾害专项救助工作,实行“特事特办,先发补助,手续后补”,在24小时内将补助发放到受灾学生手中。妇委会深入扶贫村、挂钩村、工业区等慰问经济困难妇女、老党员、留守儿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们和留守儿童在一起”等主题活动,慰问“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组织学生“送文化”进乡村。工会组织师生与教职工合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参加泉州市“永远跟党走 建功新征程”文艺汇演。教职工发挥专业特长优势,深入挂钩企业开展财务会计、服装设计等培训,宣讲创业就业政策,获得了广泛好评。

    学校以专业服务社会民生,开展“技能:让生活更美好”职业教育周活动。轻工系、信息系学生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洗车、汽车空调检测与清洗、更换汽车空调过滤器等服务,帮助居民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商务系与泉州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园企业围绕跨境电商平台知识及跨境电商交易专业技能开展深入交流;经管系组织泉州安踏集团物流岗位知识培训及跟岗实践,面向退役军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仓储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

    多年来,学校以“滴水穿石”的作风,坚持不懈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内在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弘扬“晋江精神”,爱拼敢赢,开拓创新,谋新求变,取得了历史性飞跃。

    “十四五”新征程已经开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秉承“明德、善学、强技、力行”校训,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发展质量,为经济社会增值赋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陈伟峰 林仕晖)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1-16/xw_160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