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睿见在管理与育人之间——“光盘行动热”的“伦理”思考

[db:作者]  2021-05-12 05:42:29  互联网

    本文以X校“光盘行动”的落实情况为案例,观察和反思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借此提醒教育管理者,在所有的教育管理尤其是德育活动中,一定要有“管理伦理”的思考。因为,不考虑“伦理”的“德育”根本就不能称之为“道德教育”,而不考虑“伦理”的“教育管理”也会远离教育的“育人”本意。

    ————————————————

    自2020年8月以来,“就餐光盘”正逐步成为我国公民的自觉行动。同年9月,许多中小学也把校园“光盘行动”作为新学期德育活动的重点,旨在培育学生爱惜粮食、尊重他人劳动的良好习惯。

    以X校为例,该校在校学生近4000人,每天中午分两批就餐,前后间隔30分钟。目前,该校食堂每天的菜品均由当地净菜基地定点定时配送,定量分餐,装盘食用。所谓“光盘”,即要求每位学生吃完配送的单人份午餐。

    X校的“光盘行动”经历了“理念宣传”和“午餐实践”两个步骤。开学伊始,校长在集体晨会上向全校提出了“光盘行动”倡议,并组织学生观看“光盘行动”的网络课程;然后,全体班主任在之后一周的班级晨会上继续宣传“光盘行动”的必要性,并明确“光盘”的具体要求——餐盘里的蔬菜、荤菜、米饭都要吃完,厨余垃圾越少越好。

    “光盘行动”正式实施之后,学校又落实了两个层面的监督:

    其一,教师“看饭”:午餐时,各班由班主任或副班主任监督学生用餐,并提供必要的帮助。若有学生米饭不够吃,可以自行去保温桶添饭。

    其二,领导巡查:每天中午,校级行政领导会巡视监督教师“看饭”及学生用餐情况,对做得好的“光盘榜样”和做得差的“光盘差生”进行拍照记录,并发至班主任QQ群中公示。学校每周一表扬上周“光盘行动”表现优秀的班级,批评表现较差的班级,并把学生的用餐情况与“三好学生”评比挂钩。

    热热闹闹的“光盘行动”实践数月后,乍看收效甚好,但整个学校的午餐时间不再是放松、休闲和享受时刻,就餐气氛日益紧张严肃,大家开始不苟言笑,而且由于师生都非常关注校级评价结果,班级、学生间互相攀比的“光盘新高潮”还在持续中……

    仔细分析,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

    观察一:未按需分配的“光盘要求”缺乏公平公正与人文关怀

    回到“光盘行动”的初衷, 一方面是“杜绝浪费”“节约粮食”,一方面是政策具体落地为“光盘行动”,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别?笔者认为,“杜绝浪费”的前提是按需出发,需要多少拿多少、量力而行,这样自然能保证光盘,这是具备人文关怀的政策前提。但是“无条件光盘”只强调“光盘”结果,并不考虑用餐者的自主选择(无选择统一供餐)和客观条件(每个人胃口大小),其间的矛盾在小学食堂显得尤为突出。

    第一,不同学生的饭量有大小、口味有差异、身体状况不同,他们未必能够每一餐都光盘,显然也是人之常情。根据X校目前的米饭取用规则,学生的饭量“只可多不可少”(因为并没有与“添饭”对应的“减饭”选择),那么对于饭量小的学生——比如低年级学生——是否公平呢?笔者曾看见低年级学生碍于教师的威严和“光盘”硬指标,强撑着吃下所有饭菜,甚至恶心想吐却不敢——吃饭成了苦差事。

    第二,学生不满意食堂饭菜质量,是不能保证“光盘”的一大主因。笔者曾询问学生,最不爱吃食堂的什么菜?学生反映最多的是蔬菜、虾和豆制品。进一步询问原因后发现,蔬菜由于保温需要反复加热而失去了口感;虾由于多是红烧或者白灼,放置时间久后腥味较重;保温处理时豆制品气味较重,且略带酸味,学生怀疑变质不敢食用。

    第三,个别学生不能保证“光盘”是因为食物过敏,比如有孩子对牛肉、花生、鸡蛋等常用食物过敏,一旦食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很难光盘。

    显然,学校的“光盘行动”并未考虑上述具体原因。

    观察二:“光盘监察”缺乏对师生的尊重

    一项教育政策从决策阶段开始就必须考虑其“管理伦理”,只有制度符合伦理和道德要求时,才能使参与者有道德品质上的提升。教育研究者郅庭瑾在《教育管理伦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一文中认为:“在现代社会,对制度的道德评价和选择优先于对个人的道德评价与选择,人们总是首先选择用于制度的根本道德原则,然后才能选择用于个人的道德准则。或者可以这样说:如果制度结构不合理不道德,那么个人的道德行为就不可能有多大作用。”现有小学德育政策多是直接拷贝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实施方案往往是由校级领导决策,缺少校本化的决策程序以及参照本校师生意见的修订,因而在实施时常常会“水土不服”。

    X校“光盘行动”照搬照抄了该市重点小学的实施模板,公布决定后并没有经过“评议、修改、再评议”的民主决策程序就直接实施,如此草率从事会在实施中暴露出更多的问题。该市重点小学的学生数少而X校学生人数多,实施方案是否符合学校实际?该校已有的“文明行为五个好”中本就有“吃好饭、走好路”这两条,在“光盘行动”中过度强调、放大“光盘”是否会矫枉过正?同时,教师新增“看饭”任务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就餐时间和教学工作呢?学校决策的不民主和仓促上马是对师生的不尊重,只看光盘结果的评价也远离了“食育”的真正价值。

    尊重的缺失还体现在学校领导对于“光盘”结果的监察上。学校领导亲自监督本是希望师生重视“光盘行动”、减少食物浪费,但是在未询问原因的情况下就把剩饭较多餐桌的情况拍照,且发到班主任QQ群进行批评,这样的做法有失公允,自然也有悖管理伦理。有班主任在QQ群反映了“学生食物过敏”原因,但是第二天还是继续被拍照、被公示,并且学校领导声称:学生可能说谎,需要家长开具医院证明方能承认。虽然该说法有一定合理之处,但管理者态度的强硬和被管理者自证程序的烦琐已然破坏了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也破坏了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应有的相互信任关系。

    所以,教育研究者张轩在《社会转型期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研究综述》中表示:“学校管理伦理其实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和教师,通过人性化和伦理化的管理手段与方式来明确师生的自主权,并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改革教学评价。”也即,现有规章制度与个人需求在某些时候具有对立性,但通过柔性的、具备人文关怀的管理,恰恰可以让刚性的制度变得“刚柔并济”,更加合情合理,从而使人信服并愿意遵从。

    进而言之,“光盘行动”作为教育手段,重要的不是通过强硬的外在管理规范行为,而是通过内在动力形成学生爱惜粮食、尊重他人劳动的良好习惯,学校领导和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设身处地体谅关怀,应当比冷冰冰的规则更具教育意义和引领价值。

    观察三:奖惩制度引发荣誉焦虑

    X校表扬学生“光盘行动”背后节约粮食、尊重他人劳动的思想,大家都非常赞同,但是学校领导在全校公开场合点名批评“未光盘班级”的做法,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教师职业成就感伤害太大,其后果就是羞耻感的传递。教师把羞耻感传递给全班学生,最后矛头集中到班级中没有光盘的孩子。羞耻感的层层传递,并不能带来后续的良好行为,事实上只会让德育活动成为一件让人害怕讨厌的事情,因而远离德育的初衷。为了避免羞耻感的再次产生,班级间围绕能否光盘的恶性竞争就开始了。

    此外,把“光盘行动”的结果与“三好学生”评比挂钩,同样也引发了学生的荣誉焦虑。“三好学生”是指“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的学生,不能“光盘”就说明品德不好,因此取消学生的“三好学生”荣誉?显然相当不合理。因为每次光盘的学生只能说明学校饭菜合胃口,且他/她饭量不小,但这与“品德好”是否直接相关呢?其中的逻辑和结论都难以服人,简单粗暴的评判方式更是丧失了教育应有的温暖。

    德育评价是所有教学活动中最需要重视且审慎执行的,因为其结论往往涉及一个人的品行好坏,必须慎之又慎,方能具备评价的引领作用。

    综上可见,教育管理伦理除了在政策决策、执行过程中要持续考量和体现,在评价阶段更要特别重视,因为评价直接反映教育管理的价值观。教育研究者金保华在《论教育管理的伦理性》一文中认为:“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教育管理活动其他环节,也均不可避免地受到主体的伦理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也必然受到社会所确立的总的价值观的支配。诸如实施、检查和总结这些职能性的教育管理活动环节中,采取什么方式、方法实施,运用何种措施、标准检查,依靠什么原则、规范总结,无不受到相应伦理价值观念的影响与制约。”

    德育评价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但是在小学德育活动中不合理的评价制度更多引发的是竞争和焦虑,教育管理者必须予以重视和改进。笔者认为,“光盘行动”中教师在就餐现场细水长流的适时指导和评价应该取代结果性、比较式评价,把就餐的愉悦和闲适感还给师生,让午餐时间成为学校生活中温暖、满足、愉悦的体验。

    观察四:不考虑“伦理”的管理远离“育人”

    “光盘行动”只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细节,而这样的管理伦理思考应该应用在所有的教育管理尤其是德育活动中。德育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管理”与“伦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郅庭瑾认为:“一方面伦理通过对公平、公正与人文关怀的强调,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另一方面, 对于教育管理来说, 注重伦理的管理行为本身就具有道德教育的意义, 这对提升学校德育的效果有重要作用。”所以,不考虑“伦理”的“德育”根本就不能称之为“道德教育”,而不考虑“伦理”的“教育管理”也会远离教育的“育人”本意。

    有学者指出,当德育的个人、社会及学校取向一致时,德育工作是容易开展的,但是当个人取向与学校取向产生冲突时,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应当也必须站在超越学校利益的教育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是需要正确的教育管理伦理理念和方法支持的。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管理还显得较为粗疏刚性,尤其在具体执行中有时缺少人性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忽视了教育关怀,但是随着问题的暴露和教育研究者的反思,相信未来德育及教育管理将向着“合理又合情”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分别系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城北中心小学校、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管系)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1-23/xw_1605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