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解读视频时,我心想,教育评价改革终于提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终于有了非改不可的态势,终于知道诸多古怪的教育现象与评价脱不了干系。但同时,也不禁让人唏嘘:分数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分数是个好东西,它公平,它简单,它一目了然。分数是简单高效的评价,是大家都能容易看懂的评价。但是,今天的教育仅仅依赖分数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它的弊端已经有所显现。那么,分数与教育究竟是什么关系?
数字本没有“善恶”,不过一旦与考试“联姻”,那意义可立马就不一样了。
我们在现实中也会看到一些怪现象。比如,分数到了一些管理者手中,就成了他们的戒尺,拿着分数耀武扬威,轻者发言批评,重者发怒训诫;分数到了一些教师手中,高分者喜,低分者哀,高分者我能行,低分者我运背,职业发展有时也与分数“水乳相容”,职业倦怠与职业高原现象背后,时时亦有分数这一罪魁祸首推波助澜;分数到了一些家长手中,那就是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名次”,哪怕平均90分也不一定满意,关键看排名,如果90分是倒数第一,那么这个孩子也脱不了“差生”的标签;分数到了一些学生手中,那就是你我学习的最终“结果”凭证;分数到了一些房地产商那里,就是“学区房”标价的依据,甚至是房价提升的“金钥匙”……
由于分数的“神奇魅力”,“沉默的力量”出现了:首先,学校教育的剧场效应凸显,加时加力“增”分数,你不学别人都在学,一分压倒2000人……其次,各种培训机构活跃了,各种提分神器APP好卖了,家长从腰包掏钱“果敢”了,只要增加1分,掏多少钱都可以……
为了增分,许多人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可就是没有谁问问孩子:你们觉睡够了吗?兴趣增多了吗?身体锻炼好了吗?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吗?
我们的学生平均分达到80分以上,还读不了理想的高中,学生还不高兴,这就不是他们学习不好、学校教育不优质的问题了,而是机制需要改变、评价需要改变的问题。“增分”当然是成长的一个指标,但不能无休止地“增分”,因为学生的快乐成长价更高。
早上,当我看到学生手里拿着课本,一边急急忙忙赶路,一边念念有词地背诵记忆那些“增分”的“知识条码”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瞬间被深深的负罪感所包裹。我想,这一代人的成长成本是不是有点太高了,牺牲的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分数,其实只是一把尺子,而我们需要的可能是多把尺子。曾经,由于飞机驾驶舱空间限制,座位比较固定,所以身高172厘米左右的人就成为飞行员的最佳人选,许多人因为身高原因放弃了成为飞行员的梦想。可喜的是,后来设计师做了改进,飞行员座位的椅子成了前后可伸缩移动、上下可调整的,那么就有更多的人适合开飞机了。这样的设计也运用到了汽车座位的设计中。
可移动和调整的座位,正如多把尺子,满足了个性化需求……而我们的评价也应该做类似的改进。
分数是个什么东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绝不记恨分数、讨厌分数,学生通过学习提升分数完全可以理解,不过,不唯分数才是理性的选择。但关键是有多少教育人(包括政府决策者、教育实践者、家长当事者等)践行呢?
人生的许多东西,包括童年的记忆、兴趣的体验、生活的希望等并不是分数决定的,分数赢得了一时,但赢不了一世。从这个意义上讲,分数可能还真不是个东西。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