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机融合革命文化,是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要素。
北京市育英学校前身是“中共中央直属育英小学”,1948年11月建校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1949年随中共中央一起迁入北京,是一所具有红色文化基因的学校。育英学校密云分校近年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基因,谋求资源融合,着力构建大思政课程。
坚持贯穿三年的时政课程。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明确有政治认同和社会参与的要求。具体到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
1.七年级会叙述1-2条时政新闻,即做到标题明确,时间、地点、事件叙述清晰,鼓励图文并茂,切忌直接下载,没有概括。
2.八年级要求会点评,即在七年级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谈自己的感受。
3.九年级会论述,即能够根据时事内容和所学知识写出综合评述,能够辩证地认识社会现实。
2020年9月-2021年6月,学生收集、整理的重要时政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涉及经济建设、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成就,涉及关爱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民生项目,涉及举办重大线上线下国际会议等众多领域。在这门课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国家的逐步强盛,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坚持以时事要闻(社会事件)为背景,构建单元教学设计。从内容上讲,道德与法治课程划分为四大板块,即心理、道德、法律、国情;以学生不断成长和拓展的生活为基础,又划分为“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我与世界”五个模块,在六册教材中交织呈现,螺旋上升。
一则时事要闻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设计。2021年3月,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以“脱贫攻坚”为主题,三个年级联动,从本年级教学内容出发设计了丰富的课程。
初一年级以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为例,学习“情感”,从亲情到爱家乡、爱祖国之情,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初二年级以“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为主题,学习“一个”指什么和“脱贫攻坚”为什么能实现,引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认同;初三年级则以“全面小康(脱贫)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新起点”为话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整体印象,坚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胜信心。
坚持一线(类)到底的资源融合设计。在信息传播日益迅速的今天,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以便更好地选取资源、设计问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学习中,我们选择了三个主要水利工程——始建于战国时期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都江堰;耗时近10年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八大奇迹之一的红旗渠;“亚洲天池”、南水北调工程中线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这三个水利工程分别代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新中国建设者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新时代劳动者的新技术与新奉献,但是其中一脉相承的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认知。
在“民族精神”主题学习中,从李大钊、方志敏到焦裕禄、王进喜,再到黄文秀、张桂梅,我们一一走近,他们每个人身上都闪耀着值得学习的爱国主义精神。
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我们在历史的背景与证据中有意识地寻找“补足新时代初中生精神之钙”的路径,促进革命文化有机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