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课程探索站在经典的高度做教育

[db:作者]  2021-07-14 07:10:55  互联网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明确要求。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应该如何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山西省忻州市人才双语小学探索出一条用中华经典滋养生命成长的新路径。

    究竟怎样学习经典

    “所有孩子端正坐姿,双脚放平,双手放在大腿上,将书本放在头顶,闭上眼睛缓慢呼吸……”伴随着舒缓的背景音乐和引导词,教师和学生进入静心环节。这是记者在忻州人才双语小学二年级教室看到的场景,校长陈俊杰说:“对于经典诵读而言,这个静心的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应该以身示范,给学生做好榜样。”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诵读过程中,学生将经典置于课桌正中,一手按压书本,一手食指指字,坐姿端正,声音洪亮。

    在学校的每间教室,墙壁上都有学生诵读经典次数和阅读书目的柱状统计图。“每日诵读《论语》《大学》《孟子》等经典是学校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不强求学生背诵,而是注重他们在家长和教师的陪伴下共同诵读,注重他们对经典的理解和践行。”陈俊杰说。

    在陈俊杰看来,经典诵读就是给学生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能滋养学生心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经典课如何改变师生

    梁富垚是一名体育教师,从小练体育的他非常活跃,基本安静不下来。但几个月的经典诵读让梁富垚发现自己的性格逐渐沉稳起来,做事情也越来越有耐心了。不仅如此,梁富垚还发现自己对家人影响很大。梁富垚的外婆没有上过学,字也不识几个,但梁富垚平常在家诵读时,外婆都会认真倾听,听得多了也学会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诵读经典一年来,教师闫晓青惊奇地发现学生有了显著变化。经典诵读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书,下课了仍在捧着书读;经典诵读也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力,无论读课文还是读课外书,他们都读到哪指到哪,很少走神;经典诵读还使学生变得知书达理,端庄大方,教师、家长省心多了,校园也和谐多了。

    教师史可还发现了一个变化:以前学生看到老师干活,只有高兴了才去帮忙,现在只要看到老师需要帮助或教室脏了乱了都会积极主动去干活;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学生遇到老师就热情问好。“这些小事最能说明学生的改变,而这一切都源于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史可说道。

    经典课怎么改变家庭

    进入人才双语小学两年以来,学生付岩柏的变化让他的父亲惊喜不已:每当游览文化古迹时,付岩柏往往会说“我读过,我会背”。 诵读经典还让付岩柏能定下心来做一件事情。“孩子,爸爸已经比你差远了,我必须学习、践行经典,不能拖你成长的后腿。”付岩柏的父亲激动地说。

    学生王士博以前不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做作业也不爱动脑筋,稍微不会就让父母帮忙。诵读经典两年之后,王士博不仅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而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实在想不通再向别人请教。看到孩子的变化,王士博的母亲也下定决心与孩子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谈到家庭的变化,学生白恺彦的母亲略显兴奋:“现在孩子回家后会主动做家务,他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把自己的书桌收拾得干净整洁,他说‘几案洁,笔砚正’才能写好字,‘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才可以更好找到自己想读的书;过年回老家,见大家喝酒,就劝他爸爸‘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引得大家刮目相看。”

    一个周末的下午,白恺彦对母亲说“觉得自己比较差”。母亲还以为孩子受批评了,然而经过沟通才了解是因为孔子的一句话:“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白恺彦说:“我是‘困而学之’,不就是比较差吗?”经过母亲的耐心开导,“‘生而知之’的人少之又少,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学来的”,白恺彦才如释重负。8岁的孩子思考问题的深度让母亲感受到自我成长的动力。

    “经典诵读是一项需要沉下心来长期坚持的活动,学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还会在潜移默化中修养身心。”陈俊杰这样总结经典诵读的意义。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1-23/xw_1661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